馬後炮精神

馬後炮精神意思是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

馬後炮,象棋術語。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那些對一些事情或者是現象發表類似討伐檄文的人們,很顯然他們不過都是一些“事後的諸葛亮”,等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很平常或者說很普通,人們也沒什麼反感的事情“敗壞了道德”,犯了政治錯誤,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馬後炮精神”,這種精神是在宣揚一種人文化的民主,或者是一種“端起飯碗吃肉,放下飯碗就罵娘”的詭異心理。

詳細

在一些事情發生之前,一些人根本沒什麼意見或者是建意,不能事前預料事情的結果好壞,也不能預見事情的發展,等事情出了以後,才高談闊論,或者是批評,或者是幸災樂禍以看熱鬧的心情對某些事情推波助瀾,還有一些人往往等事情發生了嚴重的變化了,才想起來去彌補,這些人,總是在事情之後才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馬後炮精神,謔語,諷刺那些自作聰明放馬後炮的人。

體現

對於自然界經常發生以上現象很多是可以防範的……就象走棋,要看三步走一步,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或是走錯了誨棋。棋走錯了可以誨,在災害面前死了人就不能復生。

很多是涉及到規劃的問題。河堤、橋樑要設計什麼標準?解放前國民黨政府不重視,黃河決口死了多少人?現在街道的規劃,民房為什麼批准建在低洼的危險地帶?排水設施是否合理?水閘為什麼關鍵的時候打不開?以上的種種其實都是規劃造成的。說輕點是工作瀆職,應該說是規劃犯罪。對於這樣的瀆職犯罪,在我們國家是沒有人去追究。在災難中出現了不少救災死去了的英雄,這些英雄的背後的儈子手應該是規劃瀆職犯罪,覺得各級政府要真正的去關心重視規劃,規劃工作人員要有責任心,要有一定的專業水平,不光是耍嘴皮子,不光是拆拆建建。

不希望看到在災難面前人們是恐慌、憤怒、關心、搶險、救助、英雄一系列現象,不希望看到社會產生和發揚這樣的“馬後炮”精神!

評論

馬後炮精神,往往通過混淆是非,去掩雲亦云的跟風飾自己的觀感以及人扯淡,不符合應該具有的“實事求是”之基本原則和人文精神。不過反正,中國之大部人,一般而言也是一向就非常喜歡“坐而論道”的,這是沒辦法的事兒。而據不少醫生們說,像這種張口就來的胡言亂語,卻也是一種可以用來消解腹脹的有效醫療手段。若果真如此,那倒也好說:全當他們事後的言論是在放屁也就得了!不過還是儘量不要去胡亂扯皮的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