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彥祥(1907~1988)

馬彥祥(1907~1988)

中國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理論家。 1988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先後為演劇二隊等戲劇團體導演了《北京人》、《麗人行》、《賣油郎》等劇。

馬彥祥(1907~1988)

正文

馬彥祥(1907~1988)中國戲劇導演、戲劇活動家、理論家。浙江鄞縣人。1907年7月5日生於上海。1988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馬彥祥192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在校期間從洪深學習戲劇理論、歐洲古典戲劇名著等,參加復旦劇社的演劇活動,後又參加辛酉劇社。1934年後,曾在濟南齊魯大學中國文學系、南京國立戲劇學校任教,並與田漢應雲衛等籌組中國舞台協會;後又與曹禺戴涯創辦半職業劇團中國戲劇學會。1929~1937年,先後在上海等地編輯《現代戲劇》、《戲劇》、《戲劇時代》等期刊以及報紙副刊:《戲劇運動》、《戲劇與電影》、《戲劇周刊》、《語林》等;有《戲劇概論》、《戲劇講座》、《文明戲之史的考察》、《論愛美的戲劇》、《現代劇概論》、《秦腔考》、《彥祥漫談》等專著、論文和雜文發表和出版。他創作的劇本有《母親的遺像》、《討漁稅》、《生路》、《械鬥》等。曾導演過《女店主》、《討漁稅》、《趙閻王》、《梅蘿香》、《洪水》、《說謊者》、《青龍潭》、《漢宮秋》、《黑地獄》、《雷雨》、《日出》等劇目。
抗日戰爭爆發後,馬彥祥在上海參加了《保衛蘆溝橋》的集體創作,和洪深一起導演了《蘆溝橋》。同年8 月任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一隊隊長。同年底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在武漢成立,被選為理事。1939年 5月他在重慶任中國電影製片廠中國萬歲劇團編導委員,1942年至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教,1943年春,任重慶中央青年劇社社長。抗戰期間,馬彥祥還主編了《抗戰戲劇》、《戲劇時代》等期刊,編選了《最佳抗戰劇本選》,創作了話劇《國賊汪精衛》、《狗馬春秋》,改編了話劇《古城的怒吼》、《江南之春》等。另外為重慶、桂林等地各劇團導演了話劇《李秀成之死》、《國家至上》、《夜上海》、《國賊汪精衛》、《金風剪玉衣》、《少年游》、《槿花之歌》、《雞鳴早看天》等。同時,還撰寫了《二黃考原》、《論地方劇》、《地方劇演技溯源》等論文。
抗戰勝利後,馬彥祥在北平主編《新民報》副刊《天橋》。先後為演劇二隊等戲劇團體導演了《北京人》、《麗人行》、《賣油郎》等劇。1948年6月,進入解放區。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被任命為戲劇音樂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石家莊戲劇音樂工作委員會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馬彥祥任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副局長、藝術局副局長,致力於戲曲改革工作。在整理改編新劇目、提倡表現現代生活、革新舞台藝術等方面做出了貢獻。1957年他倡議舉辦上海通俗話劇會演,對吸取民族傳統、促進話劇藝術的民族化起了一定的作用。1954年後,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1981年任文化部顧問。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