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幹部]

馬建華,女,生於1955年,1973年元月至1976年10月在濰坊發動機廠子弟學校任教,1976年10月至1978年8月在山東省機械工業學校英語專業進行機械英語培訓,畢業後留在該校任英語教師,1979年8月考入南開大學英美文學專業,1983年8月分配至國土資源部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任期刊外文編輯,1995年12月獲得副譯審任職資格。1997年12月被聘為地質礦產部翻譯系列高級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2001年11月經全國翻譯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審任定具備譯審任職資格。

基本信息

馬建華

承擔《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70期的英文責任編輯工作,承擔重要課題的專著及國際會議文集的翻譯及審校工作,承擔國際交流活動的漢譯英翻譯,為課題及中文刊物進行英譯漢及校對工作,完成漢譯英專著5部,在國內公開發行的期刊上發表譯文92篇,翻譯並用英文解說錄像片兩盤,獨譯的《山旺盆地沉積地質學》獲1998年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獨譯的《中國海岸帶晚第四紀地質》獲2002年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獨著的“淺談英文摘要的編輯加工”獲山東省科技編輯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累計翻譯量200餘萬字,定稿量200餘萬字。

基本情況

姓名:馬建華
任教專業:理學-環境科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男
所在院系:環境與規劃學院
所教課程:自然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土地質量監測技術、、環境質量學、景觀生態學和系統科學
研究方向:土壤形成與分類、城市土壤、土壤遙感製圖、自然地理邊際效應、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

個人簡介

男,漢族,1958年9月出生,河南省清豐縣人,中共黨員。1981年12月畢業於河南大學地理系地理教育專業,畢業後留校從事自然地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至今。現任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黨總支書記,自然埂學碩士兵研究生導師,中國地理學會自然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河南省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1991年被評為開封市新長征突擊手標兵,1994年被評為開封市優秀教師,1995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1999年被評為曾憲梓教育基金會優秀教師三等獎。
先後承擔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自然地理學、土壤地理學、土地質量監測技術、環境質量學、景觀生態學和系統科學導論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教學效果優秀。主講的自然地理課程於1997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課程,主持完成的""自然地理學教學建設""項目和""《現代自然地理學》教材""項目分別於1996年和2001年獲河南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長期從事土壤形成與分類、城市土壤、土壤遙感製圖、自然地理邊際效應、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先後參加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主持完成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計畫""項目1項,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曾在《地理科學》、《山地學報》、《土壤通報》、《地理科學進展》、《河南科學》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在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和河南大學出版社主編、副主編或參編著作、教材6部。1998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名)1項,1998年和2001年獲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各1項

主編或參加編寫在科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著作、教材8部。在《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山地學報》、《土壤通報》和《資源科學》等核心刊物上獨立或合作發表論文50餘篇。

主要學術成果

代表性著作:《現代自然地理學》,馬建華,2002-2-1,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長城/遙望星,馬建華,敦煌文藝出版社,2004-02-01
地球信息科學引論》,馬建華,科學出版社,2004-04-01
代表性論文:開封市城區土壤性質與污染的初步研究,馬建華,土壤通報, 1999
網路計量學研究進展,馬建華,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3
寧夏苜蓿病蟲害發生現狀及防治對策,馬建華,草業科學, 2003

相關條目

集美大學教授

基本情況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56年8月畢業學校、專業、學歷、學位: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無機化學專業,博士,博士

職稱:教授 

 學術兼職情況

中國化學會、中國分析測試學會、廈門市核學會會員。

 

 主講課程  

 本科生:《有機化學》、《環境監測》、《綠色化學》、《有機化學實驗》。主要研究方向有機生物學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朊病毒(Prion)抗氧化與促氧化作用的分子機理”研究課題。排名第2,經費:6萬。 

 2、廈門市科技開發項目:“牡蠣殼無污染資源化開發利用“。排名第1,經費:20萬。 

 3、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C0510029):W/O微乳液中2-磺酸鈉蒽醌DNA光致損傷的凝膠電泳,起止時間:2005.5-2007.5.項目經費4萬,項目負責人。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100035).與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省生物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朊病毒(Prion)抗氧化與促氧化作用的分子機理,起止時間:2002.1-2004.12,項目經費6萬,子項目負責人. 

 5、國家星火計畫(2007EA721001).“海植寶”生產無公害毛蟹茶開發與套用,起止時間:2007.2-2009.12,總經費14萬,排名第二

6、福建省教委課題(.JA03134):2-甲基-1,4萘醌(VK3)的光生物與動力學的研究,起止時間:2003.1-2005.12,經費1.5萬,項目主持人。 

 7、廈門市科技廳項目(3502Z20042016):海蠣殼無害處理及其資源化利用起止時間:,2004.1-2006.12,經費20萬.2007年1月鑑定為國內先進水平.項目主持人。 

 8、福建省教育廳項目(JA08136):植物源芳烴類化合物的光敏生物活性及其套用研究,起止時間:2008.9-2011.9,經費0.5萬,項目主持人。 

 9、福建省教育廳基金(2007F5076):抗病毒低聚岩藻聚糖的分離純化及分子改造的研究,起止時間:2007.2-2009.12,經費2萬,排名第二。 

 10、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D0610016):土壤鉛脅迫下植物耐受性機制和生物修復的研究,起止時間:2006.05-2008,總經費4萬,排名第二. 

 11、廈門市科技項目(3502Z20055025):藻類生物活性物質類MT的研製開發,起止時間:2005.5–2008.10,總經費10萬,排名第二. 

 12、福建省青年創新項目(2001J049):藻類在污水處理系統中的套用,起止時間:2004-1215.16,總經費4萬,排名第

獲獎科研成果

1、主持完成“棉纖維中棉蠟測定方法研究”,由新疆農科院頒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登記證書”,並獲三等獎。編號:9402016。 

 2、主持完成“甘草中甘草酸含量的紅外光譜測定方法研究”,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委鑑定,頒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登記證書”。

3、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七、五”攻關項目課題“棉花降低纖維含糖量,提高纖維強力研究及示範推廣”課題,擔任並完成了其中“棉蚜蜜露成分的分析”、“棉纖維結晶度分析”、“新疆棉纖維糖份的沉積與可溶性糖轉化積累規律研究”。課題1994年獲新疆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4、論文《2-蒽醌磺酸三重態與高聚鳥嘌呤核苷酸相互作用的雷射光解》獲中國分析測試協會2003年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