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店集鎮

馬店集鎮

馬店集鎮位於渦陽縣北中部,距縣城20公里,省道S202線縱貫東部,中部渦永路(渦陽至永城),與縣循環線在鎮政府所在地馬店集交匯,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境內水泥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水泥路達132公里。 渦陽縣馬店集鎮,唐朝曾設胡城縣。唐朝詩人杜荀鶴曾在《再經胡城縣》的詩中寫道: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馬店集鎮位於渦陽縣北中部20公里,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委會和兩個居委會,96個自然村,154個村民組,11320戶,48533人,耕地面積75000畝。 全鎮共有黨員1047名,分28個黨支部,其中鎮直機關單位支部8個,教育支部5個,村級支部15個。黨政機關幹部23名,其中正科2名,副科10名。事業單位定崗定編人員30名,另有兩名為定崗不定編人員。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馬店集歷史悠久,農產品資源豐富,相傳道教鼻祖老子曾在此住店拴馬,故而得名馬店。該鎮現有人口5.65萬人,耕地7.5萬畝,下轄12各村委會,三個居委會,96個自然村,154個村民組,30個黨總支(支部),989名黨員。2011年實現糧食總產量五萬三千六百噸,農業總產值1.25億元,農林牧副漁比重——,一二三產業比重——,農作物面積14968畝,糧油棉產量218噸,畜禽163噸,水產品產量535噸,工業產值6.89億元,稅金——,利潤——,企業數2個,職工數302人,財政收入5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12元。

馬店集鎮前身是1992年3月由王堯、馬店、劉店三個小鄉合併而成,1997年10月撤鄉並鎮,該鎮是全省著名的三粉之鄉,全國庭院經濟高效產業專業示範鄉鎮,全市“掛牌管理、集中辦公、吃住在崗、量化考評”示範單位。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科學調整產業結構,依託當地資源優勢,依靠行政加科技手段,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堅持走“科教興鎮、富民強鎮、種養加一條龍、貿農工一體化”的路子,紅芋三粉產品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1998年被縣命名為“科普紅旗鎮”,2001年被市命名為“六強黨委”,2003年被中央組織部授予為全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先進基層黨組織。

該鎮作為一個新崛起的明星集鎮,率先得到優先發展,人民樸實善良,民風淳厚,這裡人傑地靈,物華天寶,交通便利,商貿繁榮,特別是邁向新世紀以來,經過全鎮人民同心同德、團結拼搏,人民生活逐步走向富裕。境內煤炭資源豐富,劉店煤礦座落在鎮政府西南5公里處,境內現有工業園區200餘畝,年產值50萬元以上的冬粉廠36家,年總產值近3000萬元,2005年引進的 “安徽正宇麵粉集團公司”座落該鎮東大門S202線西側。由一期到三期的麵粉加工,目前已形成年生產能力4.8億元省級龍頭企業。投資8000萬元的愛家食品有限公司於2012年投資興建。轄區內,楊樹板材廠4家,電動篩廠1家等民營企業分布本鎮,為全鎮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外向和示範帶動作用。目前,全鎮經濟迅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共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各項民生工程建設有序進行。

新一屆黨委政府班子,立足本地實際,講責任、樹正氣、幹事業、比貢獻;團結拼搏、精謀良策、求實創新、爭創一流。目前全鎮廣大幹群已形成一個幹事創業的良好格局。

馬店集鎮黨委書記程海倫、鎮長李俠攜全鎮人民熱忱歡迎各級領導蒞臨指導工作,同時期盼有誠意的客商前來馬店這片淨土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新事摘錄

待客不收禮形成新民俗

農曆正月十六,在農村可是個黃道吉日,辦喜事的特別多。我來到蔣吳村,村委會主任胡德榮告訴我:“村民吳言西的兒子結婚,正叫我給他通知請客哩。”“啥,請客?”我有些不解地望著胡一眼。因為按當地風俗,誰家辦喜事,親朋好友要主動上門,並奉上多少不等的禮錢,哪有叫人邀客的。見我不理解,胡德榮解釋說:“吳言西這幾年富裕了,這次兒子結婚是光請客不收禮。”胡德榮接著說:“其實待客不收禮不光是他一家”,胡掐著指頭給我算了一下,“本村和鄰村待客不收禮的就有十多家。”當我們見到吳言西時,吳臉上泛著紅光:“過去家裡窮,辦事想收點錢顧急,現在手頭不缺錢,長年光加工冬粉和家人打工就掙十多萬元,我哪裡還在乎幾千元的禮錢。”在馬店的大吳村,村頭擺開兩台大戲,一台正唱“打金枝”,一台正唱“對花槍”。村民們告訴我,他們村上的兩戶人家辦喜事,不僅不收禮,每家還請來大戲讓村民們免費聽三天的河南豫劇。傍晚,當我來到崔集村時,村委會主任崔丙堯告訴我,村里一位當包工頭的兒子結婚,晚上準備放兩千元的煙花。在崔丙堯家簡單吃過晚飯後,望著天空道道絢麗奪目的禮花,我頓時陶醉在喜慶的氣氛中。

拍賣鑼聲響價格成倍長

2004年2月2日,小吳村的嶺子溝壩上,熱鬧非凡,一場林木拍賣會正在這裡舉行。

原來,經林業部門批准後,小吳村準備更新嶺子溝壩上的樹木,一時買主絡繹不絕,為了不讓村民吃虧,村黨支部和村委會決定進行現場拍賣。

村黨支部書記吳言本主持這場拍賣會,吳言本一手拎著銅鑼,一面扯著嗓子高喊:“各位買主,現在開始拍賣,第一號賣主吳長彥共有楊木70棵,誰要買先報價。”“我出一萬五。”鄰村一位木材販子說。“我出一萬八。”一名中年漢子搶過話頭。“我出兩萬!”“我出兩萬五!”“我出三萬!”這時,從河南省來的一位商販急了,把大衣一甩,“我出三萬六。”頓時,眾買主沉默了。吳言本銅鑼一敲:“三萬六一次”,“三萬六兩次”,“三萬六三次”,“成交!”拍賣會結束後,吳言本高興地對我說:“村民們滿打滿算,這些樹能賣22萬元,沒想到經過一拍賣,價格翻三倍,共賣樹款66萬多元。”

淡季變旺季 全靠質監會

2004年2月28日,風和日麗,我來到大胡村,到處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村頭路邊空閒地里都晾曬著金黃色的冬粉。各家冬粉廠門口,拉冬粉的車輛排隊等候。按照常規,春節過後是冬粉銷售的淡季,現在大胡村又變成旺季了。村支部書記胡益民告訴我:“大胡村冬粉生意越做越紅火,這全靠農產品質量監督協會。”

原來,隨著冬粉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有個別素質差的生產者打起了造假的主意,在紅芋澱粉中摻玉米澱粉,加工出來的冬粉一煮就糊,嚴重損害了馬店冬粉的聲譽。為了保證大胡村冬粉的質量,胡益民召集村民代表和冬粉廠的廠長們共同討論,最後形成共識,成立大胡村紅芋冬粉質量監督協會,胡益民親自任會長,由村民代表和各冬粉廠廠長任會員,協會的章程規定:各會員對冬粉質量互相監督,凡是發現有質量不過關的產品,協會採取措施,讓生產廠家立即停產,並包賠客戶十倍的損失。會長鬍益民把會員分成四個組,輪流監督,發現問題,立即解決。

由於質監會認真負責,冬粉質量有保證,吸引的客戶越來越多,就出現了淡季變旺季的場面。

非典時期

渦陽縣馬店集鎮採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實外出返鄉人員登記、體檢、隨訪制度,全面布防、嚴防死守,切斷“非典”傳播途徑。在登記上,做到三管齊下,一是在進入馬店的王堯、韓莊兩處交通要道設立檢查點設卡攔截,對返鄉人員進行檢查、登記造冊。二是發揮包村幹部、行政村、自然村三級網路的作用;三是發揮中、國小校教職員工的作用,通過這一渠道,登記上報。同時,設立專線電話,發動民眾監督。在體檢、隨訪上,統一印製外出返鄉人員健康體檢卡,落實20天的體溫監測。 截至5月12日上午9時,全鎮已返鄉1698人,占外出人員的21.2%,做到了無一人漏登、無一人漏報、無一人漏控。

地理位置

地圖 地圖

馬店集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北中部,距縣城20公里,省道S202線縱貫東部,中部渦永路(渦陽至永城),與縣循環線在鎮政府所在地馬店集交匯,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境內水泥路四通八達,村村通水泥路達132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