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尼拉亞運會

馬尼拉亞運會

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馬尼拉在亞洲體育發展史上有著光輝燦爛的一頁,1913年這裡曾拉開亞洲體壇升騰的序幕,舉辦遠東運動會。而41年後的同一天,18個國家和地區的970名體壇精英再次匯集在這裡,交流技藝,增進友誼.

簡介

馬尼拉馬尼拉

日期 1954.5.1-5.9(為期9天)
參賽國 共18個
參賽人數 1,241名
比賽項目 田徑游泳足球籃球舉重摔跤拳擊射擊
大會內容 第二屆亞運會1954年5月1日~ 5月9日在馬尼拉舉行,為期9天。

參賽國家及地區 韓國日本台灣泰國印度菲律賓緬甸、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阿富汗、巴基斯坦、越南、馬來西亞、香港、高棉以色列汶萊(共18個)

概要

第二屆亞洲運動會於1954年5月1日在菲律賓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會期為8天。
1954年5月1日在菲律賓總統拉蒙·F·馬格賽賽(RamonMagsaysay)主持下開幕典禮安排在5月1日於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舉行。菲律賓總統拉蒙·麥格賽賽用英語宣布馬尼拉第2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即刻場內響起21響禮炮,亞運會聯合會會旗在軍樂聲中在體育場南端主旗桿上冉冉升起。隨後,一名運動員手持火炬跑進體育場,登上聖火台,點燃了第二屆亞運會的聖火台。1000名身穿白裝的菲律賓青年,合唱亞運會會歌《永遠向前》,表達了他們對亞運精神、對和平、友愛的期待。
當晚,中國台北與越南在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開始足球項目的首場比賽,拉開了本屆亞運會比賽的序幕。
經過8天的激烈角逐,上屆排名第一的日本隊最終以金牌38枚的絕對優勢蟬聯獎牌榜首位,東道主菲律賓憑藉著天時地利以14枚金牌的戰績從上屆的第四名躍居第二;韓國以8枚金牌的成績居第三位。
中國台北派出了由137名運動員組成的代表團首次參加亞運會。榮譽團長由當時已高齡72歲的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擔任。“亞洲鐵人”楊傳廣一鳴驚人,奪得男子十項全能金牌,而男子足球金牌也被順利拿下。最終中國台北以2金、4銀、7銅的成績名列第6。
各國健兒在賽場上的表現相當出色。本屆亞運會總共打破大會紀錄161人次,平紀錄8次,其中田徑破大會紀錄90次最多;游泳也有64次新紀錄。日本選手長谷景治以1分7秒1的成績打破了男子100米仰泳的世界紀錄。

獎牌榜

第一名日本金牌38枚,銀牌36枚,銅枚24枚
第二名菲律賓金牌14枚,銀牌14枚,銅牌17枚
第三名韓國金牌8枚,銀牌6枚,銅牌5枚

會徽

會徽會徽

第2屆亞運會會徽同樣以太陽為中心,只是下方的圓環增加到了20個,並形成半圓圍繞太陽;太陽上方為亞運會口號:EVERONWARD(永遠向前)。在外環分別為屆次、舉辦城市、時間。

相關新聞

從馬尼拉開始,亞運會走上了發展和擴張的道路,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970名體壇精英參加了第二屆亞運會。代表團比上屆增加了7個,中國台北代表團和韓國代表團都是首次參加亞運會;參賽運動員比上屆增加一倍,其中女運動員有98名,雖然才剛過1/10,但已經是首屆亞運會的3倍;比賽項目也從6種增加到10種,其中射擊、拳擊和自由式角力首次進入亞運會。

從馬尼拉開始,亞運會第一次有了會歌。據說,馬尼拉亞組委為了使這屆體育盛會更具特色,特意在全國文藝團體中徵集亞運會會歌。最終,菲律賓保全軍樂團中,里戈上校和多爾少校的作品《永遠向前》脫穎而出成為亞運會的第一首會歌。5月1日,第二屆亞運會的開幕典禮在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舉行,當聖火台被點燃後,1000名身穿白色服裝的菲律賓青年,合唱亞運會會歌《永遠向前》,表達了他們對亞運精神、和平與友愛的期待。
當晚,中國台北隊與越南隊在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開始足球項目的首場比賽,拉開了那一屆亞運會比賽的序幕。

比賽場館

黎剎紀念體育場館,同時稱為菲律賓國家體育場館,是1954年第二屆亞運會的主體育場。被認為是亞洲最古老的體育場館。它位於菲律賓馬尼拉馬拉特區,作為遠東錦標賽的比賽場館建成於1934年,以國家英雄何塞·黎剎命名。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坏於1953年進行重修。因其老舊,並且只能容納30000人而為當地和國際體育機構所詬病。
馬尼拉亞運會的主體育場馬尼拉亞運會的主體育場

名人堂

楊傳廣

楊傳廣一鳴驚人 由於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沒有被恢復,中國也不是亞奧理事會的成員,所以,中國代表團沒有參加第2~第6屆亞運會,當時參加了亞運會的是中國台北代表團。
由137名運動員組成的中國台北代表團在馬尼拉首次參加了亞運會,榮譽團長由當時已72歲高齡的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擔任,王正廷有“中國奧運之父”的美稱。最終中國台北代表團以2金、4銀、7銅的成績名列第6,兩枚金牌的分量都很重。一枚來自男子足球,而另一枚來自田徑男子十項全能,“亞洲鐵人”楊傳廣一鳴驚人。

楊傳廣1933年7月10日生於台灣台東馬蘭,1954年的5月3日和4日,十項全能比賽在炎熱的馬尼拉黎剎體育場舉行,以“替補”身份入選中國台北代表隊的楊傳廣最終以5454的總分贏得金牌,比衛冕冠軍、日本選手西內文夫多出25分。楊傳廣因此一戰成名,第二天的菲律賓報紙紛紛以頭條報導了這位亞洲十項新星,一家報紙以“亞洲鐵人”的標題稱呼楊傳廣,“亞洲鐵人”從此成為楊傳廣的代名詞。
而各國健兒在第二屆亞運會的賽場上的表現也相當出色,總共161人次打破大會紀錄,以田徑項目最多,有90次,游泳項目也不少,日本選手長谷景治就以1分7.1的成績打破了男子100米仰泳的世界紀錄。

火炬傳遞

第二屆亞運會隆重的開幕典禮安排在5月1日於馬尼拉黎剎紀念體育場舉行。菲律賓總統拉蒙·麥格賽賽用英語宣布馬尼拉第二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即刻場內響起21響禮炮,亞運會聯合會會旗在軍樂聲中在體育場南端主旗桿上冉冉升起。隨後,一名運動員手持火炬跑進體育場,登上聖火台,點燃了第二屆亞運會的聖火台。1000名身穿白裝的菲律賓青年,合唱亞運會會歌《永遠向前》,表達了他們對亞運精神、對和平、友愛的期待。

備註

1、成員國敘利亞退出

2、韓國首次參加亞運會

3、打破3項世界紀錄,破26項、平1項亞運會紀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