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輝[作家]

馬家輝[作家]

馬家輝,1963年出生於香港,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社會學博士,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台灣問題研究員。 曾任台灣華商廣告公司文案企劃、台灣《大地》地理雜誌記者、《明報》世紀版和讀書版策劃顧問,鳳凰衛視、有線電視、香港電台節目主持等。現為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有多本著作結集出版。 2016年,馬家輝出版了第一部長篇小說《龍頭鳳尾》,先後獲得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香港書獎等獎項。 2018年,出版圖書《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馬家輝 馬家輝

1963年,馬家輝生於香港,是家中獨子,在灣仔長大,父親是報社總編馬松柏,自小就熟悉稿紙鋪開搦筆作文的場景,身旁圍繞著母親和姐妹,所以也會做一切女生做的事情。少年時候,馬家輝上課前在大排檔吃早餐,身後就是打打殺殺的黑社會人。

19歲時,馬家輝迷上了台灣作家李敖的作品,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之後離開香港到台灣大學讀心理系,第一次見到李敖,並和他成為了忘年交,常住在李敖位於金蘭大廈的家中,每天下午去幫忙整理剪報,聽李敖笑談江湖中事。大學二年級時,馬家輝出版了《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此書成為20世紀80年代台灣青年學子競相閱讀的暢銷書。

從台灣大學畢業後,馬家輝赴美求學,一邊為香港的報紙寫專欄,賺取了知名度,也給他帶來了實際的收益。

1997年1月,馬家輝和妻兒住在台北大直,春節期間高信疆邀請他到香港《明報》任副總編輯,並在報刊開設專欄,開始寫時評。

1997年3月23日,馬家輝創辦了《明報》“世紀”人文副刊,一改之前香港報紙副刊上充斥的 “豆腐塊”專欄的小格局,刊登名家文章,選題囊括古今中外,視野遍及內地港台,做出了香港報紙里的“大格局”副刊。

之後到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系及歷史學系任助理教授和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也依然活躍在各種媒體和公開論壇上,專欄開遍兩岸三地。又到鳳凰衛視、有線電視、香港電台任節目主持,尤其經常出任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節目嘉賓主持,針砭時弊、分析各種政治文化的問題。

主要作品

出版著作

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
馬家輝數風流人物天地圖書1992
流行學筆記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3-03
如何掌握消費者心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08
女兒情次文化堂1996
消滅李敖還是被李敖消滅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3-01
心理學小品1愛與不愛之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06-01
心理學小品2快樂的人愈快樂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07-01
心理學小品3真相不止一個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08
在廢墟里看見羅馬天地圖書2006-07
愛戀無聲天窗出版社2006
江湖有事:目迷·耽美.第1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04-01
愛戀無聲:目迷·耽美.第2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04-01
關於歲月的隱秘情事上海書店2008-10
死在這裡也不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04-01
我們·你們·他們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09-06-01
明暗:源於影像的微瑣物語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07
日月:源於異域的哀樂心情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08
愛。江湖麥田出版社2009-12-29
文化超現代香港商務出版社2000
當眼淚凝固成子彈明窗出版社2001
站錯邊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10
回不去了台灣本事文化2011-01-28
溫柔的路途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02
曖昧的瞬間山東畫報出版社2011-02
中年廢物台灣本事文化2011-05-31
對照記@1963 (與楊照/胡洪俠合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01-01
我們仨@1963 (與楊照/胡洪俠合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09
對照記@1963II忽然懂了 (與楊照/胡洪俠合著)遠流出版社2012-09-01
愛上幾個人渣時報文化出版企業2012-07-02
小妹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04
大叔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4-04
我們已經走投無路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2014-07
龍頭鳳尾四川文藝出版社2016-10
好好讀書:名家給年輕人的讀書課北京聯合出版社2018

主持節目

2008年《怒人甲乙丙》有線娛樂台
2009年至今《周日不講理》有線財經資訊台
2011年3月28日-2012年12月28日《香港e道》鳳凰衛視香港台
2013年至今《粵港越有》鳳凰衛視香港台
2017年9月8日起停播《鏘鏘三人行》鳳凰衛視中文台
——《開卷八分鐘》(代班)鳳凰衛視中文台
——《思潮作動》香港電台第二台

人物評價

馬家輝 馬家輝

馬家輝家裡最多的東西就是書,綽號“專業書蟲” ,( 新浪 評)是比“李敖更了解李敖”的研究學者 。( 李敖 評)香港文化人的“英雄榜”中鮮有人像馬家輝一樣,可以港台雙棲、經驗豐富,是既可在九龍城“方榮記”品嘗火鍋,聽父字輩話說當年,又能夠在台灣打彈子,享受“敲桿”之樂,能把侯孝賢和楊德昌的“少年往事”描述得入木三分的香港評論家 。( 文化學者 李歐梵 評)他的專欄寫作風格犀利、無所不言,人稱“賤嘴評論員”。 ( 網易 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