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帝國

馬利原是尼日河上游的一個邦國,最初稱作曼德,由曼丁哥族的一支馬林凱人組成,以黃金貿易著稱,曾臣屬於迦納帝國。由於迦納帝國占統治地位的民族群體索寧凱人亦屬曼丁哥族,因此有的史家不加區分地將迦納與馬利視為同一國家。十一世紀中葉馬利逐漸強大起來。具有雄才大略的第九位帝王穆薩在位時馬利版圖空前遼闊,進入了全盛時代。十七世紀中葉,馬利被班巴拉族建立的塞古王國消滅。

概述

馬利原是尼日河(Niger)上游的一個邦國,最初稱作曼德,由曼丁哥族的一支 馬林凱人(Malinke)組成,以黃金貿易著稱,曾臣屬於迦納帝國。由於迦納帝國占統治地位的民族群體索寧凱人亦屬曼丁哥族,因此有的史家不加區分地將迦納與馬利視為同一國家。十一世紀中葉馬利逐漸強大起來;十三世紀初葉,蘇蘇國(Susu)軍隊進攻併吞並了馬利。後來,馬利王子松迪亞塔(Sundjata)聯合各部落酋長,起而復國,收復失地。一二三五年,松迪亞塔與蘇蘇國首領蘇曼古魯(Sumaguru)展開決戰,大獲全勝。此後,又乘勝占領蘇蘇國所有屬地,併兼並迦納、麥馬(Mema)等國。

發展

具有雄才大略的第九位帝王穆薩(Musa)在位時(一三一二一三三七年)馬利版圖空前遼闊,進入了全盛時代。此時馬利帝國涵蓋了原有迦納版圖並在此基礎向東南部和西部擴展,南起熱帶雨林,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抵大西洋岸,東達今日尼日、奈及利亞一帶豪薩人( Hausa)聚居地,總面積相當於三個迦納帝國。其規模大體相當於今天的茅利塔尼亞南部、馬利、塞內加爾和幾內亞一帶。史家估計,當時馬利帝國的人口近五千萬,首都尼亞尼人口逾十萬,重要城市傑內一帶便有村莊七千多個,人煙稠密,雞犬之聲相聞。繼迦納之後,馬利成為西蘇丹幅員遼闊的強大帝國。

劃分

馬利帝國的轄土在松迪亞塔建國時就被劃分成兩類:第一類是曾與松迪亞塔結盟的那些王國,如迦納和麥馬,其國王仍保留原有頭銜,實際上,這類國家僅僅只是以某種象徵性的忠誠與中央政權聯繫在一起;第二類是被征服的那些地區,在那裡總督代表皇帝行使管理監督之權,與當地傳統的國王或酋長並立。這些藩屬都須向中央政府繳納賦稅,都城則由皇帝本人直轄領導。松迪亞塔尊重所統轄省份包括被征服省份的傳統機構,因此在行政上是鬆散的,各省都擁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權。馬利帝國實際上還只是一種由眾多的王國和酋邦構成,鬆散而各自為政的共同體,而不是一個權力集中程度較高、官僚體制較發達、組織較為嚴密的國家。這種自治體的基礎是不牢固的,社會內聚力較為脆弱。一旦中央政權出現內爭而崩潰,整個帝國的解體將不可避免。

衰落

一三六○年後馬利發生內亂,此後王位之爭層出不窮,國勢日漸衰落。十四世紀後,馬利帝國先後遭到莫西人和圖阿雷格人的襲擊和騷擾。十五世紀上半葉一些原來被馬利兼併的地區紛紛獨立。馬利屬國桑海崛起後,屢屢進犯,削弱了馬利的勢力。十六世紀中葉以後,馬利成為偏安一隅的小王國;十七世紀中葉,馬利被班巴拉族(Bamba ra)建立的塞古王國消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