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是由王良銘所著的一本書籍,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力求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本研究與現實研究結合起來,選編了九部最能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經典著作,全面、系統地介紹和闡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思想。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源地;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內容豐富,資料翔實,觀點深刻,闡述和論證充分。學習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經典著作是我們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的基本途徑,《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正是對當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和研究具有幫助的一本理論著作。

目錄

第一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源地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節選)
序言
第一手稿(節選)
第三手稿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節選)解讀
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概述
二、《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寫作的歷史背景
三、《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主要內容簡介
四、《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重要思想和段落解析
第二篇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創立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解讀
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概述
二、《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寫作的歷史背景
三、《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基本內容簡介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
第一卷第一章費爾巴哈唯物主義觀點和唯心主義觀點的對立
《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導讀
一、《德意志意識形態》的概述
二、《德意志意識形態》寫作的歷史背景
三、《德意志意識形態》基本內容簡介
四、《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主要理論成就解析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解讀
一、《<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概述
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寫作的歷史背景
三、《<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基本內容簡介
第三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節選)
《<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節選)導讀
一、《(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的概述
二、《(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寫作的歷史背景
三、《(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基本內容簡介
《資本論》第一卷(節選)
1867年第一版序言
1872年第二版跋
《資本論》第一卷(節選)導讀
一、《資本論》的概述
二、《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基本內容簡介
三、《資本論》第一卷第二版“跋”基本內容簡介
四、《資本論》的結構和概要
第四篇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共產黨宣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英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2年波蘭文版序言
1893年義大利文版序言
共產黨宣言
一、資產者和無產者
二、無產者和共產黨人
三、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文獻
四、共產黨人對各種反對黨派的態度
《共產黨宣言》導讀
一、《共產黨宣言》的概述
二、《共產黨宣言》問世的歷史背景
三、《共產黨宣言》的結構和主要內容簡介
四、《共產黨宣言》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導讀
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的概述
二、《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寫作的歷史背景
三、《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正文的主要內容簡介
哥達綱領批判
恩格斯寫的1891年版序言
德國工人黨綱領批註
《哥達綱領批判》導讀
一、《哥達綱領批判》寫作的歷史背景
二、《哥達綱領批判》的主要內容簡介
參考文獻

後記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是由我負責總體策劃、設計及原著的選編,原著的導讀部分由我編撰並完成。經典著作的複印整理是由我的碩士生顧亞男進行,最後由我校訂並完成,如果文中存在疏漏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原著注釋部分所出現的“——編者注”均為原著的編者所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出現的方括弧中的羅馬數字均為作者(馬克思)編的手稿頁碼。《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在編撰過程中保持選編文本在原著中的基本體例。
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中,對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選編主要依據“哲學篇”、“政治經濟學篇”和“科學社會主義篇”的需要,而沒有按照其寫作時間的順序,特此作出說明。
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精選導讀》的編寫過程中,東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系魏福明主任給予了大力支持,在原著導讀的撰寫過程中吸收了同行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此特別作出說明,並表示感謝。

文摘

私有財產和共產主義

×補入第XXXIX頁。但是,無產和有產的對立,只要還沒有把它理解為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它還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對立,一種沒有從它的能動關係上、它的內在關係上來理解的對立,還沒有作為矛盾來理解的對立M。這種對立即使沒有私有財產的前進運動也能以最初的形式表現出來,如在古羅馬、土耳其等。因此,它還不表現為由私有財產本身設定的對立。但是,作為財產之排除的勞動,即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和作為勞動之排除的資本,即客體化的勞動,——這就是作為上述對立發展到矛盾關係的,因而促使矛盾得到解決的能動關係的私有財產。

××補入同一頁。自我異化的揚棄同自我異化走的是一條道路。最初,對私有財產只是從它的客體方面來考察,——但是勞動仍然被看成它的本質。因此,它的存在形式就是“本身”應被消滅的資本。(蒲魯東。)或者,勞動的特殊方式,即劃一的、分散的因而是不自由的勞動,被理解為私有財產的有害性的和它同人相異化的存在的根源——傅立葉,他和重農學派一樣,也把農業勞動看成至少是最好的勞動,zs而聖西門則相反,他把工業勞動本身說成本質,因此他渴望工業家獨占統治,渴望改善工人狀況。最後,共產主義是揚棄了的私有財產的積極表現;起先它是作為普遍的私有財產出現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