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角

馬一角

南宋山水畫家,馬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濟西),生長錢塘(今浙江杭州),光宗、寧宗時(1190-1224)歷任畫院待詔。

馬遠

馬遠:宋代傑出畫家。字遙父,號欽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縣附近),僑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南宋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初師李唐,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遠承家學,光宗、寧宗時(1190-1224)歷任畫院待詔。與李唐,劉松年,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擅畫山水,取法李唐,而能自出新意,下筆遒勁嚴整,設色清潤。所畫山石,以帶水筆作大斧劈皴,方硬有稜角;寫樹葉有夾筆,樹幹用焦墨,多橫斜曲折之態;所繪樓閣,大都運用界尺,而加以襯染,多作“一角”、“半邊”之景。

馬一角

馬遠的山水畫有自己的獨特風格,一望可見,是畫面上留下了大片空白。這些空白,都能完成一定的藝術表現的目的,如此形成的他的構圖法是巧妙的。對於他的構圖方法,過去曾就其表面的特點,稱之為“邊角之景”,或者稱為“馬一角”。有人把馬遠的“邊角之景”說成是南宋偏安的“殘山剩水”的反映。

《山徑春行》

馬遠的《山徑春行》則表現了另一種生活趣味。畫上可見春天的江南草長鶯飛。一名儒雅的文士帶著攜琴小童漫步于山徑。溪旁柳樹抽新芽,一對黃鶯在枝梢間愉悅鳴唱。畫作展現了古人踏青賞花的悠閒一幕,與“觸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鳥不成啼”的題詩相互映襯,充溢著一種“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的初春氣息。馬遠所畫山水多簡潔清潤,這幅作品畫家雖著墨不多,但巧妙的布局、豐富的線條以及如輕煙燻染般的淡墨,卻將春山的潤澤,與文士沉浸在春光中的陶然情態表露無遺。

中國畫特點

中國畫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宮廷畫和民間畫注重寫實,文人畫注重寫意。中國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講求神似,氣韻,意境,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表現手法靈活、自由,在啟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