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泡

香泡

香泡(學名為Citrus medica),是一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芸香科、柑桔屬 ,分布地中海沿岸各國以及群島。其枝有短硬棘刺,嫩枝光滑,帶紫紅色。 其葉互生;具短柄,無葉翼或略有痕跡,與葉片間無明顯關節;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8-15cm,寬3.5-6.5cm,先端鈍或短銳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具半透明的油腺點。總狀花序,3-10朵花生於葉腋;兩性花或因雌蕊退化成雄花,具短柄;花萼淺杯狀,上端5淺裂;花瓣5,內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60;雌蕊1,子房10-13室,每室有胚珠多數,花柱肥大,宿存,柱頭頭狀。柑果長圓形、卵形或近球形,長10-25cm,先端有乳頭狀突起,果皮粗糙或平滑,熟時檸檬黃色,芳香、瓤囊小;種子卵圓形,表面平滑。花期4月,果熟期10-11月。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香泡果實 香泡果實

葉大,淡綠色,闊長圓形,邊緣略有鋸齒,葉柄無翅。酸味品種(如Diamante)的花外側紫色,內側白色;甜味品種(如Corsican)的花乳白色。

果廣橢圓形或長圓形,長約12∼15公分(5∼6吋),有腹溝,頂端有乳頭狀突起。果皮有黏性,內側厚,白色,肉質;外側薄,綠黃色,有芳香。果肉硬,酸或甜,僅作副產品利用。果皮經鹽水浸泡,糖煮,製成蜜餞銷售。埃思羅格品種(Etrog)用於猶太教儀式。

生長環境

香泡 香泡

香櫞屬於芸香科植物,生長特點是半喬木,它要求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在沙壤土栽培,要求比較濕潤的環境。

生態習性 性喜光喜溫暖氣候.在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pH6.5~7.5的土壤上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香泡在國內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主要價值

香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也常吃到的,香泡所含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能促進腸胃裡蠕動和消化液分泌,排除腸內積氣,並有祛痰。

第一,抗炎作用:本品所含的橙皮甙對豚鼠因缺乏維生素C而致的眼睛球結膜血管內細胞凝聚及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有改善作用,能降低馬血細胞之凝聚。與栓塞(Thrombogenic)飼料或與致粥樣硬化飼料共同餵養大鼠,均可延長大鼠存活時間。能刺激缺乏維生素C的豚鼠的生長速度,增加豚鼠腎上腺、脾及白細胞中維生素C的含量。

第二,抗病毒作用:橙皮甙加入小泡性口炎病毒前,將小鼠纖維細胞放於200μg/ml的橙皮甙中預先孵化處理,能保護細胞不受病毒侵害約24小時。預先處理Hela細胞能預防流感病毒的感染。但其抗病毒的活性可被透明質酸酶所消除。

第三,其它作用:橙皮甙有預防凍傷和抑制大鼠晶狀體的醛還原酶作用。黃柏酮有增強離體兔腸張力和振幅的作用。

栽培條件

幼苗培養

促進幼苗營養生長,使其早日成株。第二、三年春天換盆時施餅肥、蹄片、骨粉做基肥,同時進行一次整形修剪,將主幹剪留15厘米,下面留3至5個腋芽,促其萌發壯枝,擴大樹冠。當新稍長至5至8厘米時摘心,去頂芽和側芽,以育成一定的樹形,並促進其提前進入結果期。

適合土質

香泡喜酸性土壤,PH值應保持在5.3為宜;土壤以排水良好而較肥的壤土、沙壤、黏壤均可,盆土的配比為腐殖土60%,河沙30%,泥炭土或爐灰渣10%。可每十天半月追施1次稀薄的肥水。水大易爛根,應採取試墒澆水的辦法,盆土表層不乾不澆,一次澆透,全年如此。

濕度與溫度

香泡 香泡

香泡最適宜的濕度是70%至90%。為此在乾燥季節應每天向葉面噴水1至2次,也可向地面灑水增加空氣濕度。香泡的適生溫度是15至30℃,高溫季節要移至涼爽通風而又遮陰的地方,氣溫低於5℃時須防寒。香泡要求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在沙壤土栽培,要求比較濕潤的環境。宜在溫暖濕潤氣候,雨水充足地區生長。

香泡一般多用插條扦插,選粗壯而色濃綠。有光澤的一年生枝條,以中段為最好,可結合夏至前後修剪枝條時進行。選好後切成長12~15厘米,剪去葉片,只留葉柄,插入土中約一半,然後培土,將穗頂埋入土中1.5厘米,再用手輕輕壓實。亦可切成18~20厘米長,扦插於素砂土中,入土約15厘米,壓上、澆水。扦插後,注意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工作,培育2~3年,便可移栽。

5.香泡容易出現黃葉病和葉片脫落現象,發生黃葉病可澆灌1%的硫酸亞鐵溶液。如爛根要立即翻盆,把植株從盆中脫出沖洗根部,去掉爛根,消毒後栽於消過毒的素沙土中進行養護,使其逐漸恢復生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