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鼎

語出: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今造團(茶團)之法皆不傳,而 建 茶之品亦遠出 吳會 諸品之下。其 武夷 、 清源 二種雖與上國爭衡,而所產不多,十九饞鼎,故遂令聲價靡不復振。”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詞語:饞鼎

拼音:chán dǐng

注音:ㄔㄢˊㄉㄧㄥˇ

詞語釋義

謂茶葉不易出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今造團(茶團)之法皆不傳,而 建 茶之品亦遠出 吳會 諸品之下。其 武夷 、 清源 二種雖與上國爭衡,而所產不多,十九饞鼎,故遂令聲價靡不復振。”

正確釋義

以上解釋錯誤,實際上“饞鼎”並非“茶葉不易出汁”,而乃是“讒鼎”之形誤。讒,通鬵(qín),一種上大下小的鼎。《說文》:“鉹,鬵鼎。…一曰鼎大上小下若甑曰鬵。“《說文》中說”讀若岑“。《爾雅·釋器》:“鬵,鉹也。”這裡應當指的是春秋魯國一個特定的鬵鼎。典出《韓非子·說林下》:“齊伐魯,索讒鼎,魯以其雁(贗)往。齊人曰:‘雁(贗)也。’魯人曰:‘真也。’”後因以“讒鼎”代指“假冒之物”。故《大詞典》書證的意義為:“武夷、清源”的二種名茶,本來可以“與上國爭衡”,但產量不多,而且十分之九為“假冒偽劣”,所以“其聲價不復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