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紋蟠螭鈕銅盉

中國古代青銅酒器中的盛酒器。

注音

基本信息

西周(公元前1100—前771年)
口徑14.2、高26.6厘米
信宜縣出土

詳細描述

盉身似鬲,口沿外侈,流較長,三足分襠。蓋和流上飾龍紋,頸中部一周夔紋,肩上一條斜角雷紋。腹部以襠為界,每足都由雷紋構成一組饕餮紋,兩組饕餮之間各有一條夔龍紋。活動扳耳構造巧妙,它由兩個鏤空的夔龍相合而成,中有小圓柱相連,上部的小圓柱與身特鑄的小龍的口相咬,利用重力構成扳手。

關鍵字

盉:古代盛酒器。或說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形狀較多,一般是深腹,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銴,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線。從商代至戰國都有,尤其盛行於商和西周。商代的盉多款足;還有一種異形盉,流在頂上,主要見於商代前期。西周的盉款足的較少,而多四足。春秋戰國時出現了圓腹、有提梁的盉。

饕餮紋

又叫獸面紋,它的特點是動物的正面形象,以鼻樑為中線,兩側作對稱排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