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穀

語出:(1).居其館,食其谷。指駐軍就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敗績……晉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杜預註:“館,舍也,食楚軍穀三日。”(2).泛指食宿款待。《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是歲,關中飢,帝館穀於弘農五十餘日。”(3).借指塾師的束脩或幕賓的酬金。《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館穀,也不過五六十金。”(4).指作館,教私熟或任幕賓。明張煌言《北征錄》:“余故暫止逆旅,而徐某、金某從外入,與余聯榻坐。問余何來,余告以館穀歸江南。”

基本信息

【拼音】guǎn gǔ
【注音】ㄍㄨㄢˇ ㄍㄨˇ
館穀(館穀) 
【釋義】
1、居其館,食其谷。指駐軍就食。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楚 師敗績…… 晉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 杜預 註:“館,舍也,食楚軍谷三日。”《南史·宋紀上·武帝》:“ 超固其小城。乃設長圍以守之,館穀於青土。”
《舊唐書·李密傳》:“未若直取 滎陽 ,休兵館穀,待士勇馬肥,然後與人爭利。”
2、泛指食宿款待。
《北史·周紀上·太祖文帝》:“是歲,關中飢,帝館穀於弘農五十餘日。”
唐 韓翃 《送中兄典郡州》詩:“一路諸侯爭館穀,洪池高會荊台曲。”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一回:“卻說晉文公既敗楚師,移屯於楚大寨。寨中所遺糧草甚廣,各軍資之以食,戲曰:‘此楚人館穀我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丁前溪》:“ 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來,館穀豐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
3、借指塾師的束脩或幕賓的酬金。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每年館穀,也不過五六十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生以館穀餬口。”
4、指作館,教私熟或任幕賓。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高贊請個積年老教授在家館穀,教著兩個兒女讀書。” 顧學頡 註:“請先生在家裡教小孩念書,東家供給食宿,叫做‘館穀’。”
明 張煌言 《北征錄》:“余故暫止逆旅,而徐某、 金某從外入,與余聯榻坐。問余何來,余告以館穀歸江南。”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我今日披肝瀝膽的說一句話:‘我在窮途之中,多承援手,薦我館穀,自然感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