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看體質

養生看體質

所謂“熱”,它的意思不是說你體內真有熱,而是說你體內的陰陽不平衡。 中醫的脾指的是脾胃功能,而非器官。 所謂“熱”,他的意思不是說你體內真有熱,而是說你體內的陰陽不平衡。

圖書信息

孔令謙新書
作 者:孔令謙
出 版 社:中國城市出版社
字 數: 150000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
定 價:29.80元
I S B N : 978-7-5074-2184-2
贈 品: 孔令謙講座光碟
【作者簡介】

孔令謙,“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著名中醫孔少華之子。孔令謙先生自幼隨父臨診,盡得其傳,現任孔伯華養生醫館館長、“孔伯華中醫世家學術”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繼承人和負責人、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孔伯華名家研究室”主任。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少華臨床經驗集》、《中醫文化與太極養生》等著作,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誌專欄作家,以及《跟名醫學中醫》、《孔伯華養生醫館專家談養生》等大型叢書主編。

【編輯推薦】

◆ 養生之前要弄清自己的體質。否則,極有可能“養生不成反傷身”
傳承百年的孔氏中醫世家五代人的心血結晶,首次公開《養生看體質》
著名孔伯華醫館館長百年孔氏中醫世家嫡系繼承人孔令謙教您輕鬆識別陰虛、內熱、脾濕現代人三大體質
◆ 孔伯華中醫世家醫術已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
◆ 鳳凰衛視中文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山東衛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中醫學報》、《二十一世紀經濟報》、搜狐健康、39健康網等強勢媒體鼎力推薦
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表明,世界上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真正生病的人只占20%,多達75%的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因此絕大多數人是需要補養的,然而體質不同,補養方法各異。缺什麼補什麼,補錯了有可能就會“養生不成反傷身”。養生之前,針對自己的體質提出切。合自身狀況的養生方案才是關鍵。
“京城四大名醫”孔氏家族百年研究表明:現代人由於普遍精神壓力過大、飲食過剩等原因,絕大多數人都表現為陰虛、內熱、脾濕三大典型體質。
《黃帝內經》認為:人體衰老基本上有三個原因:一是腎氣衰,二是五臟衰,三是陰陽衰。從養生學的角度上講,影響人體衰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腎氣的衰老,另外一個是五臟之氣的衰敗,最後一個就是人體的陰陽失衡。只要針對自己的體質,採取適當措施延緩腎氣和五臟之氣的衰老,維持自身陰陽平衡,必然能夠健康長壽,盡享天年。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為“京城四大名醫”孔氏家族嫡系繼承人、北京著名“孔伯華醫館”館長孔令謙老師。孔老師綜合家族百年研究成果、針對現代人生活狀況提出全新的“體質養生法”,將現代人體質分為“陰虛、內熱、脾濕”三大體質。現代人養生有很多誤區,不清楚自己的體質盲目進補,有的人盲目養生反而是“養生不成反傷身”。孔令謙老師本書匯集中醫世家百年養生精華,能夠幫你迅速弄清自己的體質,為自己量身定製適合自己的獨家養生方法。
在臨床上所見的大部分人,大致分為陰虛、內熱、脾濕三種體質。這是我們現代都市人最基本的體質。
陰虛——誰也逃不掉的自然規律
陰虛不是病,人到一定年紀隨著身體的衰老,通常在四十歲以後,都會有這種狀況。但是如果保養不好,不能適時進補,極有可能造成糖尿病、中風等病症。
●內熱——體內陰陽不平衡的結果
所謂“熱”,它的意思不是說你體內真有熱,而是說你體內的陰陽不平衡。中醫用火和熱的這種屬性,來比喻你體內不適症狀的特徵。熱又分為實熱和虛熱,年輕人的內熱一般是實熱;老年人的內熱一般是虛熱。因此,清熱方法即有不同。
●脾濕——運化功能不足的症狀
中醫的脾指的是脾胃功能,而非器官。即使脾臟被摘除了,脾濕現象依然存在。脾主運化,現代人憂思過重導致脾臟運化功能下降,形成脾濕。脾濕加上外感風寒就會形成風濕,濕氣上沖嚴重的還會化生成腦膠質瘤。因此,平時注意化濕也就顯得極為重要。

【目 錄】

第一章:什麼是養生——養生之道
《莊子》和《黃帝內經》如何說養生
“京城四大名醫”家族的養生之秘
病了要吃藥,補藥別亂吃
我們為什麼養生
“衰竭”是人體老化的直接原因
第二章:你不可不知的養生原則
吃東西要“五色入五臟”
血壓一百八,還敢把山爬
七情六氣,五臟的“晴雨表”
北京人吃四川菜,不上火才怪
琴棋書畫以怡情,養生七法謹遵循
第三章:現代都市人群的體質——陰虛
陰虛其實就是氣血虧損
四十而衰,陰虛誰也逃不掉
滋陰清肺,科學飲食是關鍵
老年人養生,重在一個“靜”字
第四章:現代都市人群的體質——內熱
陰陽不平衡,內熱的直接原因
年輕人實熱,老年人虛熱
養生最根本方法,了解你的身體
營養過剩,現代小孩兒的普遍現象
擦亮眼睛,認清你上的是什麼“火”
第五章:現代都市人群的體質——脾濕
體內有濕,所以致病
脾濕和風邪,風濕的罪魁禍首
葫蘆黃酒,化濕保健一招鮮
陰虛、內熱、脾濕三合一療法
…………

【精彩書摘】

庖丁解牛”其實講的是養生
“養生”這個詞比較早在兩本書裡面提到,一本是《黃帝內經》,還有一本就是《莊子》。我們中學時候都讀過的莊子的《庖丁解牛》,在這篇文章裡面,庖丁在告訴完梁惠王怎么宰牛之後,梁惠王和他說了這么一句話:“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這裡面就出現了“養生”這個詞。
其實再往前面看,我們就會發現“庖丁解牛”這個典故就來自莊子的一篇文章叫《養生主》——這是一篇談養生之道的文章。“養生主”意思就是養生的要領。莊子認為,養生之道重在順應自然,忘卻情感,不為外物所滯。在這篇文章一開始,莊子就講了“緣督以為經”的原則,也就是說秉承事物中虛之道,順應自然的變化與發展。之後除了“庖丁解牛”之外,莊子又講了一個更加有意思的人。這個人叫右師,他天生只有一隻腳。公文軒看到就很詫異的問:“你怎么只有一隻腳啊?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造成的”?結果右師很平靜地回答說:“人的外觀是上天賦予的,既然老天只給了我一隻腳,那我就這樣唄。就像沼澤裡面的野雞,他們走上幾十步才能夠吃到一點食物喝到一點水,但是它們卻從來不會祈求被養在籠子裡。”順天道而從之,這是莊子養生觀念的核心。
◆女性更年期,其實就是陰虛的結果
俗話說“人過四十,陰氣自半”,女性更年期就是陰虛導致的。陰虛不是病,但是人到一定年紀隨著身體的衰老,通常在四十歲以後,都會有這種狀況。我還要說的是,陰虛是一種現象,所以,不要對它產生恐懼感。你要找到針對陰虛來養生的方法。陰虛所能引起的疾病,主要還是糖尿病。那么中年人如果屬於陰虛體質,就要防止自己的血糖增高。在這方面加強預防。還有的人血壓有點高,那么就要預防中風。
老年人的話,如果陰虛體質很厲害,那么,就不要吃得太多,以八分飽為宜。飲食主要是要清淡,以滋陰類食品為主。我建議,可以常吃一些菌類食物,比如香菇、蘑菇這種東西。還有一些蔬菜。注意少吃容易上火的,比如羊肉。陰虛的體質本身火就旺,如果再吃這些東西,食物就容易化火,火則更旺。
我再給大家一個好方法,就是食用大米粥。一般來說,我們熬大米粥有30分鐘就熟了。但是我們的這個大米粥,不是以熟為主,是要把它熬爛,要熬一個多鐘頭以上;然後再喝米湯上的米油。這個米油能夠起到很好的養陰效果,對老年人來說是很好的東西。還有就是我們可以買點豬肉,要肥瘦兩樣帶皮的,在家燉上;根據你的口味,可以不放或少放醬油。把肉燉完之後,就放到冰櫃裡面,之後形成的肉皮凍,是很滋陰的。
有人說,肉不是也能化火嗎?我所說的燉肉,不是讓你去吃它,主要是取那個味兒,燉的時間要長。這一點,從中醫上來講就是: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形不足者補之以氣。
◆小孩子別捂得太緊,小心內熱
所謂“熱”,他的意思不是說你體內真有熱,而是說你體內的陰陽不平衡。中醫用火和熱的這種屬性,來比喻你體內不適症狀的特徵。應該說,內熱是現今都市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營養過剩。
有句俗話叫做:“若讓小兒安 三分飢與寒。”為什麼這樣說呢?這也是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一個非常客觀的生活規律。我們國家的一個著名的相聲演員,他的孫女的孩子,應該說是重孫輩的,現在才7個月,前些日子就說不舒服,上醫院查也沒有什麼病。但這孩子就是發燒,吃了好多抗生素 這燒也退不下來。而且,還懷疑說他有癲癇的可能,因為這小孩經常抽搐。這位老先生就給我打電話,後來我到了他們家一看,這孩子他沒法兒不生病。因為這位老先生太疼愛這個孩子了——隔輩的重孫輩啊。這么熱的天,給這個孩子裡三層外三層裹了好幾道。而且房間的所有窗子都關著,還開著空調,說是保持恆溫。孩子的床頭上好多奶瓶子,什麼國內的各種營養品啊,還有從國外寄過來的一些這個片那個片的。我和我哥看完以後就都笑了,說你把這些尿介子跟他這包都打開。打開之後看了看,我們說沒事兒,這孩子就是有點兒心驚得熱。按中醫的說法,叫做“心火”開了點小藥,我們就走了。他的藥還沒吃呢,那孩子的爸爸就來電話說好像孩子好點兒了,就是捂的。所以說,這個火是從哪兒來生的呢?火由心生啊!
◆葫蘆黃酒,化濕保健一招鮮
中醫的“脾”指的是脾胃的運化功能,即使脾臟被切除了,脾濕現象依然存在。脾主運化,現代人憂思過重會導致脾臟的運化功能下降,形成脾濕。脾濕加上外感風寒就會形成風濕,濕氣上沖嚴重的還可能化生成腦膠質瘤。
關於化濕呢,我在這裡給大家一個小配方。這個配方很簡單,不管是男女老幼,無論你是陰虛體質,還是內熱體質,或是脾濕體質,都可以作為一種養生保健的方法食用。
我們要先找葫蘆,在農村,哪裡都能見到這種葫蘆。葫蘆分為兩種,一種是苦的,一種是甜的。我們要那個甜葫蘆,因為這種葫蘆沒有任何毒性。如果有條件,我們就選新鮮的葫蘆,不要舊的。我們找兩個葫蘆,把其中的一個上面那塊兒削掉,把裡面的瓤想辦法摘乾淨了。之後,把另外一個葫蘆洗淨,剁碎,把這些碎塊兒倒到那個葫蘆里。接下來,買些紹興的花雕,或者買其他特別好的黃酒都可以,把酒倒進去。然後,把葫蘆蓋封住,放在家裡的陰涼處,放10天以上。再打開,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倒上一小杯,一兩就好,服用前最好溫一下。
為什麼要與黃酒配呢?從中醫上講,任何藥物基本上都是入一個經,入兩個經,或者說入三個經。但是,《神農百草經》上說,酒是百藥之長,可入十二經。你把酒作為藥引子,特別是養人而不傷人的黃酒。 葫蘆有什麼功效呢?它是清水利濕的,能通過酒這個藥引子,傳遍到你身體的各個經絡,把你一身的濕氣通過小便的形式帶走。因此,這種東西可以作為家庭常用的。每天晚上臨睡覺前喝一點,但是記住,不要喝多。因為就酒本身來說,喝多了是會傷人的。
那么這個東西適於什麼症狀呢?比如說手腳冰涼,或者有關節炎的朋友喝這個都非常好。當然,這個是不治病的,它只是能緩解一些症狀。比如說有的人還患有非運動型損傷的腰肩背疼痛,或者胸憋胸悶,小便不利,還有的女性患上腿水腫,一按就下陷,都可以拿葫蘆泡黃酒來喝。這個方子效果非常好,而且沒有任何毒副作用。我們都可以來試一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