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失調症

飲食失調症屬於輕性精神病。Bulimia Nervosa(=Bulimia,拉丁文,意思為極度飢餓),飲食失調症,又稱暴食症患者會暴飲暴食,而後以催吐或不正當排泄方式(吃瀉藥)將未消化完的食物排出,藉以維持體重,若無催吐或刺激排泄等行為者通常演變成肥胖症。也可能出現減食甚至不吃的現象,以纖細的身材為目標,但往往導致身體其他器官失效而影響生命。此類疾病在模特兒界盛行,病因當是瘦即美的世俗觀念演變至極。

疾病名稱

飲食失調症屬於輕性精神病。
其中包括神經性厭食症及神經性暴食症

簡介

厭食症
雖然在字義上「厭食症」是指失去食慾,其實患者仍保持有正常的食慾,只是她們為了保持徧低的體重而過分地節制飲食。
成因
很多患者在青春期面對成長的困惑、某些家庭問題、社會壓力等,也有學者認為這與內分泌失調有關。
其實差不多絕大部分青少年都有嘗試節食。神經性厭食症亦由此引發。約三分之一厭食症患者在節食前都是過重。一般節食者,當達到理想體重後,便會停止。但厭食症病患者則仍會堅持,直至體重遠低於年齡及身高標準體重的正常底線。她們所攝取的卡路里主要來自水果、蔬菜、沙拉等低熱量的食品。

主要治療方式及效果

病情輕微者可在門診部接受個人認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家庭治療而改善其飲食及生活習慣,以幫助患者回復可接受的體重。其實,對大部分患者來說,和她們討論她們的煩惱尤其重要,例如:男朋友、學校、過分自覺、家庭問題等等,以更正不正確的觀念和行為。
只有當這些基本的治療步驟無效。或患者體重劇降至威脅生命時,才需入院接受治療。住院治療的方法和非住院治療差不多,都是用飲食控制和心理治療,所不同的是在一個更有規律的環境下進行。其中大多數可以得到令人鼓舞的康復效果。
暴食症
暴食症患者過分懼怕肥胖,要把體重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但她們既暴食,郄又利用瀉藥、嘔吐等方法來減輕體重。
成因:
抑鬱:當感到煩惱或沈悶時,進食能帶來舒服的感覺,因此,很多暴食症患者在感到沮喪時,以進食帶來舒服的感覺。但是,因吃得過多而感到脹滿和臃腫,患者又感到十分難受,於是藉嘔吐扣喉來控制體重上升,然而,內疚、悲傷和可憐的感受亦隨之產生。
不安:某些人對不幸或不快的事件的反應是會開始「暴食症」這種的行為。
主要治療方式及效果:
對於這種病症,首要是幫助患者回復正常的飲食模式。其目的是保持三餐定時和穩定體重,並戒除嘔吐或捱餓的習慣。再者,專業醫療人士須為患者提供營養資料,使他們不會因體重增加過多而感到氣餒或沮喪。
治療的另一重要環節便是心理治療 ─ 探討患者過去或現在有可能與飲食失調相關的事宜及其他個人困難之處。假若暴食症患者患上柳鬱症的話,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鬱藥。
飲食失調症患者看過醫生或專科後,可參與互助小組。這些小組會提供資料並給予支援,幫助患者解決問題。透過閱讀正確的資料,能助他們認識正確的飲食知識及健康體重。

綜合失調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