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子

食子

食子是藏傳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麥粉作成,用以供養佛菩薩、本尊或諸神施食眾鬼的食品。又稱“朵馬、多瑪”。藏語“多”字意義為“放”,即為供養並獻出之義。“瑪”字為“地”或“母”之意義,即一切普及,無所不載之謂。多瑪可為供養佛菩薩、本尊的食品,亦可供給惡靈邪魔以驅除之,亦可為灌頂時,作為本尊代表來加持弟子之用。食子有各種形狀,而金剛部,尤其是忿怒本尊及護法儀軌中,所使用的多為三角形。後代作食子的技術逐漸發展成一種藝術。相傳拉薩地區過新年時,喇嘛寺所作之食子高可盈丈,並以各種彩色圖案加以美化。

食子

食子是藏傳佛教中,以糌粑或熟麥粉作成,用以供養佛菩薩本尊或諸神施食眾鬼的食品。又稱“朵馬、多瑪”。藏語“多”字意義為“放”,即為供養並獻出之義。“瑪”字為“地”或“母”之意義,即一切普及,無所不載之謂。
多瑪可為供養佛菩薩、本尊的食品,亦可供給惡靈邪魔以驅除之,亦可為灌頂時,作為本尊代表來加持弟子之用。食子有各種形狀,而金剛部,尤其是忿怒本尊及護法儀軌中,所使用的多為三角形。後代作食子的技術逐漸發展成一種藝術。相傳拉薩地區過新年時,喇嘛寺所作之食子高可盈丈,並以各種彩色圖案加以美化。

此外

食子上有酥油裝飾品,稱之為“朵馬花”,插有小旗、小傘蓋,稱為“朵馬旗”、“朵馬傘”,而安放食子所用的三腳架,則稱為“朵馬台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