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雲崖民族民俗博物館

飛雲崖民族民俗博物館

飛雲崖民族民俗博物館在貴州省黃平縣城東北12公里的飛雲崖,1988年建館。設在飛雲崖的月潭寺、養雲閣等古建築內。該館收藏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壯、瑤、土家等少數民族的節日文物1000餘件和一批文字、圖片、音像資料。藏品中,各民族的節日服飾尤富特色,僅苗族盛裝就有20多種,各式銀帽、項圈、耳環、手鐲等裝飾品製作精美。

基本信息

特色

民族樂器有各種不同的蘆笙、莽筒、口弦琴、牛腿琴、三眼簫、姐妹簫、勒尤·勒浪、琵琶、銅鼓、皮鼓、嗩吶、芒鑼等。其他如刺繡、挑花、蠟染、編織等工藝品和祭器、生活用具等均有收藏。

此外,還有吹笙、踩笙、對歌、遊方、踩鼓、賽馬、鬥牛、斗羊、斗雀、浪哨、武術、划船、踩歌堂、抬“官人”、射背牌、丟糠包、拋繡球、賽花線、爬花桿、搶花炮、打手毽、打磨磨秋、打觀音鞦韆、敲銅鼓和演唱侗戲、地戲、布依戲等傳統節日活動的圖片、文字和部分音像資料與實物。飛雲崖西建有10餘幢仿苗族民居建築。其中有蠟染、刺繡、銀飾、泥哨4個作坊供觀眾參觀,並可選購上述作坊生產的工藝品。

分類

貴州民族民俗博物館位於白雲公園旁,占地面積2450平方米,為四合院結構院落,展示內容為貴州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及傳統的民族、民俗文化。根據博物館現有狀況,展示分為如下4個板塊:

1、文化展示:以貴州苗族服飾、生活用品為主要展體,體現沒有形成文字的貴州少數民族是怎樣傳承他們的民族文化的。

2、技藝展示:民間藝人現場製作瀕臨消亡的民族手工技藝。

3、生態展示:原生態民族歌舞表演。

板塊分述如下:

1、文化展示部分:(一樓為主)

驚現——遠古的印記:

A、沒有文字的貴州少數民族是怎樣用他們的衣裝紋飾來詮釋宇宙的來源、人類的誕生的;

B、為什麼道家的“陰陽魚”符號會頻繁出現在苗衣上,要知道古老的深山裡的苗家人是不能同漢人通婚的,他們甚至不會說漢話。

C、解讀苗裝上的神秘符碼,破譯中華遠古文明的源頭?

D、苗漢同祖共源的追述:從苗裝上的紋飾,看苗漢同祖共源的關係。

E、苗衣上的《易經》體現

驚現——穿在身上的圖騰

F、蝴蝶崇拜

G、楓樹崇拜

H、龍崇拜

I、鳥崇拜

J、牛崇拜

K、魚崇拜

L、祖屋崇拜

2、技藝展示部分:(二樓為主)

震撼——璀璨的技藝

A、30種服飾手工技藝極限,展示不同的手工技藝。

B、紡、織、繡、染

遺憾——消失中的文化

A、新舊工藝對比

B、民間藝人現場展演、傳授手工技藝(三樓)——活態展示

C、如:織繡、蠟染、剪紙、手工銀器製作、打草鞋、苗家百褶裙製作、草編、竹編等

3、生態展示部分:(室外院落環境為主)——互動展示

原生態民族歌舞表演、手工技藝互動

民間鄉土特產:如葉子煙、米酒、花米飯、糍粑、苗茶、酸辣

4、主題板塊部分:一樓副樓

不作為常設展廳,根據不同情況,承接不同的展示主題。

起始展示主體——《玩在那個年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