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水寨

飛水寨

飛水寨上是一片緩緩的坡地,有連綿數百畝的草場。草場水肥草美,輕風一吹,綠波蕩漾。身臨其境,讓人感覺似來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從飛水寨上行一公里,在坡地和草場上,聳立著一座山峰――雷公山。雷公山是橫亘湘、粵、贛三省交界的氾水山上的一座孤峰,海拔九百五十多米,是三省交界之地,素以“雞鳴三省”著稱。雷公山一峰獨秀,像巨大的破土春筍,似倚天寶劍,直指藍天。站在雷公山頂放眼四眺,三省交界地的山水田舍盡收眼底。三省大地腳下踩,群山一攬入胸懷,迎長天來風,看雲霧蒸騰,頓感到心曠神怡,豪情遄飛。高山鑄志,瀑水流夢。飛水寨是立體的畫,凝固的詩,流動的音樂。 從熱水鎮往南沿魚王河溯流而上,行七公里,再往東沿東江水行兩公里。沿著峰迴路轉、九曲迴腸的簡易公路緩緩上坡。一路穿行於竹海中,涼風習習、神清氣爽。偶爾一聲鳥鳴,顯得山更深、林更幽。行兩公里左右,又沿羊腸小道下到溪澗。來到溪澗,頓覺天狹地小,涼意襲人。晶瑩的溪水翻滾著白浪,一路歡歌向山下跑去。溪邊青苔敷生,一片鮮綠,雜草牽衣,亂石臥水。對面是刀削斧劈的石山,石山無土,卻長滿了茂密的闊葉樹。有的像巨大的眼睛蛇,在石縫中盤了幾圈,然後把頭頸伸得高高的;有的像欲飛的青龍,鐵乾虬枝橫貼石壁,然後抬頭向空中飛去。樹上,木菌寄生、藤蘿飛盪。這片天然林有兩三百畝。是山民們為了涵養水源,特意保護下來的。在茫茫七萬畝竹海中,這片天然林就像翠綠的綿繡上,鑲嵌的一顆藍寶石。沿著長滿綠苔的石階路,來到一棵枝葉如蓋的古樹下,眼前就是飛虹橋。飛虹橋離飛 水寨僅五六百米,因瀑水飛流直下,濺珠落玉,水氣蒸騰,常常彩虹飛架,所以人們把這座涼橋叫飛虹橋。飛虹橋,將中國古代的石拱橋和涼橋合二為一。下面是石拱橋,拱高三米,拱跨四米。石拱橋上是涼橋,橋兩邊各用三根木柱,支 撐著一個筒瓦屋脊。橋兩邊各有一張三米長的木凳,供路人小憩。

飛水寨上是一片緩緩的坡地,有連綿數百畝的草場。草場水肥草美,輕風一吹,綠波蕩漾。身臨其境,讓人感覺似來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從飛水寨上行一公里,在坡地和草場上,聳立著一座山峰――雷公山。雷公山是橫亘湘、粵、贛三省交界的氾水山上的一座孤峰,海拔九百五十多米,是三省交界之地,素以“雞鳴三省”著稱。雷公山一峰獨秀,像巨大的破土春筍,似倚天寶劍,直指藍天。站在雷公山頂放眼四眺,三省交界地的山水田舍盡收眼底。三省大地腳下踩,群山一攬入胸懷,迎長天來風,看雲霧蒸騰,頓感到心曠神怡,豪情遄飛。高山鑄志,瀑水流夢。飛水寨是立體的畫,凝固的詩,流動的音樂。 從熱水鎮往南沿魚王河溯流而上,行七公里,再往東沿東江水行兩公里。沿著峰迴路轉、九曲迴腸的簡易公路緩緩上坡。一路穿行於竹海中,涼風習習、神清氣爽。偶爾一聲鳥鳴,顯得山更深、林更幽。行兩公里左右,又沿羊腸小道下到溪澗。來到溪澗,頓覺天狹地小,涼意襲人。晶瑩的溪水翻滾著白浪,一路歡歌向山下跑去。溪邊青苔敷生,一片鮮綠,雜草牽衣,亂石臥水。對面是刀削斧劈的石山,石山無土,卻長滿了茂密的闊葉樹。有的像巨大的眼睛蛇,在石縫中盤了幾圈,然後把頭頸伸得高高的;有的像欲飛的青龍,鐵乾虬枝橫貼石壁,然後抬頭向空中飛去。樹上,木菌寄生、藤蘿飛盪。這片天然林有兩三百畝。是山民們為了涵養水源,特意保護下來的。在茫茫七萬畝竹海中,這片天然林就像翠綠的綿繡上,鑲嵌的一顆藍寶石。沿著長滿綠苔的石階路,來到一棵枝葉如蓋的古樹下,眼前就是飛虹橋。飛虹橋離飛 水寨僅五六百米,因瀑水飛流直下,濺珠落玉,水氣蒸騰,常常彩虹飛架,所以人們把這座涼橋叫飛虹橋。飛虹橋,將中國古代的石拱橋和涼橋合二為一。下面是石拱橋,拱高三米,拱跨四米。石拱橋上是涼橋,橋兩邊各用三根木柱,支 撐著一個筒瓦屋脊。橋兩邊各有一張三米長的木凳,供路人小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