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系列衛星

“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包括兩類氣象衛星,即“風雲一號”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又稱極軌氣象衛星)和“風雲二號”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一號”衛星已發射了三顆,“風雲二號”衛星發射了兩顆。目前風雲三號(極軌衛星)和風雲四號衛星(靜止衛星)也已發射。風雲四號是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風雲系列衛星是中國的氣象衛星,目前有風雲一號D星,風雲三號A星,風雲二號C、D、E星等5顆氣象衛星在軌運行。
目錄

1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2風雲二號氣象衛星
3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4未來發展
5參考資料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衛星可以向世界各地雲圖接收站傳送實時的氣象雲圖,還可以對海洋水色進行探測和對海溫進行遙感研究;衛星上攜帶有空間粒子成分監測器,可對空間環境進行研究。
風雲一號A和風雲一號B衛星分別在1988年9月7日1990年9月3日發射升空,但這兩顆衛星均出現了控制系統故障,分別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風雲一號C衛星在性能上作的較大改進,衛星總質量為958公斤,軌道高870公里,傾角為98.8度,衛星主體呈立方體,長2.02米,寬2米,高2.215米,設計壽命為2年。該衛星於1999年5月10日發射升空,並超期服役,到2005年的工作依然正常,這顆星已被列入世界氣象業務套用衛星的序列,是中國到2005年為止唯一一顆為世界所接納的業務套用衛星。2007年1月,該衛星被從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一枚開拓者二型反衛星飛彈摧毀。(參看2007年中國反衛星飛彈試驗
風雲一號D衛星從2000年開始正樣設計,其在繼承了風雲一號C衛星的成功經驗及技術的基礎上,對其技術狀態作了14項改進,以進一步提高其穩定性。該衛星的質量為950公斤,於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B火箭發射升空,至2010年仍在軌運行,超期服役6年多。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其主要任務是對地觀測,每小時獲取一次對地觀測的可見光、紅外線和水汽的雲圖。
風雲二號A衛星主體呈圓柱體,直徑2.1米、高1.606米。發射時質量為1369公斤。衛星於1997年6月17日定位於東經105度的地球同步軌道,自旋穩定,設計壽命3年。1997年6月21日獲取第一張可見光雲圖,1997年7月13日獲取第一張水汽、紅外雲圖。
風雲二號B衛星2000年6月25日由長征三號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風雲二號C衛星於2004年10月19日由長征三號A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該衛星除了可以進行天氣預報外,還能對氣候進行監測預估、探測陸地和海洋、觀測草原及森林火險、測風、觀測大霧和沙塵暴等。
風雲二號D衛星於2006年12月8日由長征三號B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風雲二號E衛星於2008年12月23日8時54分,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於2009年2月28日,完成在軌測試圓滿完成,同時將進入在軌備份模式,並將根據需要接替已超期“服役”的風雲二號C星。同年12月23日,風雲二號E星投入業務運作。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極地軌道氣象衛星,主要用於有關大霧、冰凌、積雪覆蓋、水情、火情等方面的監測服務。
風雲三號A星(FY-3)於2008年5月27日由長征四號B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4],並於2008年5月29日獲取第一軌可見光圖像,其上裝在有中解析度光譜成像儀。目前風雲三號已被納入了國際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網路。
風雲三號B星於2010年11月5日2時3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將與風雲三號A星一起協同工作,觀測全球氣象。其位置、運行軌道等參數都與A星相同。這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34次航天飛行。
未來發展
風雲二號03批氣象衛星已進入研製階段,計畫分別於2010年、2012和2014年發射,以接替目前在軌運行的風雲二號02批衛星,實現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的連續穩定運行。
中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已完成關鍵技術預先研究,進入了工程立項論證階段。
參考資料
1.^“風雲一號D”和“海洋一號”衛星上午發射成功
2.^風雲三號A星、風雲一號D星在軌長期穩定運行
3.^3.03.1風雲二號E星完成在軌測試
4.^4.04.1我國風雲三號B星將於2010年發射
5.^風雲三號A星天氣氣候環境災害監測初顯身手積雪水體冰凌火情大霧盡收“眼”底
6.^我國成功發射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科學網.2010-11-5[2010-11-05].
中國國家政府網:風雲系列衛星專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