顑,面黃飢瘦,(形聲。從頁,鹹聲。本義:因飢餓而面黃肌瘦的樣子) 。

基本信息

拼音: kǎn 注音: ㄎㄢˇ
繁體字:顑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簡體部首:頁 部首筆畫:9 總筆畫:18
筆順:橫撇橫豎折橫折撇捺橫撇豎折橫橫橫撇捺
五筆86:DGKM
五筆98:DGKM
五行:木
UniCode:U+9851
四角號碼:51286
倉頡:IRMBC
GBK編碼:EE83

基本解釋


 kǎn ㄎㄢˇ
◎ 〔顑頷hàn)〕面黃飢瘦,如“長顑顑亦何傷!”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kǎn
〈形〉
(形聲。從頁,鹹聲。本義:因飢餓而面黃肌瘦的樣子) 同本義 [sallow and emaciated;lean and haggard]
顑,飯不飽也面黃起行也。——《說文》
苛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楚辭·離騷》。洪興祖注:“顑頷,食不飽面黃貌。”
顑(kǎn,音坎): 通“頷”,同“頜”。腮部。《靈樞·雜病》:“顑痛,刺手陽明與顑之盛脈出血。”《靈樞·癲狂》:“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

漢語字典

[][kǎn]
[《廣韻》苦感切,上感,溪。]
(1)因飢餓而面黃肌瘦。
(2)面頰;腮。
(3)頷,下巴頦。

康熙字典

【戌集下】【頁字部】
【廣韻】苦感切,音坎。【說文】飯不飽,面黃起行也。【廣韻】瘦也。【屈原?離騷】苟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韓愈?送賈島歸范陽詩】欲以金帛酬,舉室常顑頷。【注】頷,顄也,顄即頤。顑,飢貌,言面頤虛浮也。 又【廣韻】玉陷切,音?。顑長面也。 又【集韻】苦紺切,音勘。食不飽也。 又呼紺切,酣去聲。義同。

音韻參考

[廣 韻]:苦感切,上48感,kǎn,鹹開一上覃溪
[粵 語]:ham2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拼音是kan的漢字

拼音是kan的漢字共有36個,如下: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