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耀秋

顏耀秋

浙江桐鄉人。民國4年(1915年)2月,考入上海同濟大學,攻讀機械專業。民國8年6月畢業後,到上海中華職業學校任教。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民國11年1月,經人介紹進上海商務印書館機器部任工程師、總工程師。民國17年,機器部從商務劃出,獨立組成華東機器廠,任代理人。民國19年,與友人集資5萬元,在丹陽路創辦上海機器廠(現上海水泵廠),任協理、經理,設計製造4馬力發動機、6寸口徑水泵和小型碾米機。用五福牌商標。產品先在浙東黃岩地區試銷,很受用戶歡迎。次年,遇到洋貨競爭,但他以質取勝,銷售額增長2倍。

成就及榮譽

民國20年,他仿製成德國式6~16馬力多種規格的立式沖床、單汽缸發動機,暢銷浙江、安徽、江蘇等地區。並接受南京金陵兵工廠業務,兼營製造槍彈和軍械零件。民國25年,他經營的上海機器廠成為上海民族機器工業中佼佼者。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他與胡厥文一起代表上海機器同業公會,上書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鑒於國難嚴重,自願將各廠機器遷移內地,以應軍事製造之需”。並組成上海工廠聯合遷移委員會,顏耀秋任主任,胡厥文、支秉淵任副主任,余名鈺、嚴裕棠、葉友才等8人為委員。先後組織工廠146家(其中機器廠66家),技術工人1500餘人,物資5000多噸,從上海遷至武漢。並在漢口成立上海遷鄂工廠聯合辦事處,顏耀秋任主任,突擊生產地雷、炸彈、手榴彈等軍需產品支援抗日前線。

次年4月,日軍逼近武漢,他又被推舉為遷川桂工廠聯合會主任,組織工廠繼續內遷。除部分廠遷往湖南、桂林外,大部分廠於民國28年春,遷往重慶。民國32年,在最困難時期,他將自己廠的軍需生產業務,分散給20個小廠,共度難關。次年冬,在重慶的周恩來、王若飛等中共領導人,邀請他和胡厥文等40多位民族工商業家到特園座談,鼓勵他們為抗戰勝利作貢獻。民國34年8月抗戰勝利後,重慶戰時生產局宣布終止訂貨契約,停止付款。他無路可走,只得賤價出售機器和原材料,遣散職工。後以遷川桂工廠聯合委員會主任身份回上海。面對戰後慘狀,他聯合22個內遷廠負責人,向國民政府請求優惠承購敵偽工廠。同年10月,他用4億多元法幣,標購敵產江南造機廠,改名為上海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任經理。民國37年秋,由於物價飛漲,美貨傾銷,公司倒閉。

其他信息

上海解放後,1949年6月2日,顏耀秋應邀參加陳毅市長召開的實業界人士座談會。同年9月,他千方百計使上海機器廠正式復工,並為支援解放舟山,承接製造了大量船用發動機。1951年,他研製成功口徑51英寸國內當時最大的立式軸流泵。為閘北發電廠研製成功口徑36英寸國內最大單級雙吸離心水泵。1953年11月,他申請公私合營,次年元旦,任公私合營上海機器廠廠長。1955年12月,被選為蓬萊區人大代表。次年11月,任上海市通用機械公司經理,併兼任上海市通用機械同業公會主任、上海市機器商業公會監察主任、上海市工商聯監察委員、常委等職務,1958年,被選為上海市第三屆人大代表。1964年12月,因病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