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顏

李伯顏

李伯顏(1905年-1928年5月26日)山東省萊西市夏格莊鎮東雙山人,中共黨員,中共萊陽縣委第一任書記。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學,參加當年發生的五卅運動。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1月30日,受黨組織派遣返回萊陽開展黨的工作。12月26日,主持建立了膠東農村第一個基層黨組織——前保駕山村支部委員會。1928年3月,在水口村創建了膠東第一個縣委——中共萊陽縣委員會,任書記兼組織委員。縣委成立後,以水口村為秘密活動中心,先後建立了4個黨的地下聯絡點,使黨組織很快發展到大夼、姜疃及海陽縣小紀以西地區。與此同時,縣委還以反帝、反封建、反迷信、反貪官污吏、反苛捐雜稅為宗旨,在農村大力發展農民協會組織。到5月底,農協會員已發展到2000餘人。4月,領導組建“膠東抗糧軍”,並任總指揮。5月26日,在準備發動武裝攻打萊陽縣城時被敵人殺害,時年23歲。 另有同名李伯顏,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原名金璋。原籍山東,寄籍山西崇河縣,後隨父移居廣州。父曾為官僚,後從商任教。廣東隨宦學校、廣東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畢業,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畢業。歷任廣東番禺縣署課員,稽勛局文書.省教育廳科員。

基本信息

膠東黨組織早期創始人

簡介

萊西市檔案館 萊西市檔案館

1911年,李伯顏在前保駕山村隨舅父孫文思上學,1925年考入上海暨南大學政治經濟系。在大學期間,經常閱讀《共產黨宣言》、《嚮導》周刊等革命書籍。在1925年“五卅”慘案中,積極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愛國運動。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1月30日,李伯顏受黨組織的委派,由暨南大學回萊陽。1927年12月8日抵達濟南,同在濟南國民黨炮校上學的地下共產黨員孫耀臣,於18日回到前保駕山村,寄居在外祖父孫莊先家裡。他經常到一些苦大仇深的農民家裡,宣傳共產黨的革命主張,揭露國民黨的統治罪行,啟發民眾覺悟,先後發展了孫文合、孫凱山、孫洪成、孫功思、林世茂、林世卿等6名共產黨,於同月26日,建立了膠東第一個共產黨的基層組織——前保駕山村黨支部。 黨支部建立後,在組織廣大勞苦民眾抗糧抗捐鬥爭中,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

1928年1月,李伯顏以教員身份深入到萬第、小院、水口等村尋找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並傳播馬列主義、宣傳共產黨救國救民的主張,揭露軍閥混戰的罪行和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統治。2月,建立了石龍溝村黨支部,並在淳于、田家灌、王宋等村建立黨小組。到3月,發展黨員100餘名。同年3月底,膠東第一個縣委——中共萊陽縣委員會成立,李伯顏任書記。4月,中共萊陽縣委決定組織“膠東抗糧軍”,開展武裝鬥爭。5月26日晚,李伯顏在小院村召開地下黨組織的秘密會議,組織武裝暴動,準備打進萊陽縣城,開倉接濟貧苦百姓,劫獄解救受難民眾,建立萊陽蘇維埃政權。由於叛徒趙百原等合謀反對,會議未能開成。接著,趙百原又謊稱留下本村幹部繼續開會,誘騙李伯顏參加,遂與趙永惠等謀殺了李伯顏。膠東黨組織早期創始人李伯顏不幸犧牲,時年24歲。

求學期間

李伯顏 李伯顏

李伯顏,1905年秋他誕生在山東省萊陽縣東雙山現屬萊西縣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他三歲喪母,六歲喪父命途多鮮,七歲入私塾,雖涉世不深,但對許多社會問題頗有見地。李伯顏的舅母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也從李伯顏的言談中,接受了不少反抗封建勢力的道理。她知道讀書明理,因此,儘管家底微薄,她還大力支持李伯顏讀書求學。1920年,李伯顏15歲時,與前保駕山村的孫耀臣等考取了國立姜山高等國小,就讀五年。這期間,他目睹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廣大勞動人民的罹災之苦,產生憂國憂民的念頭,經常與孫耀臣一起談論國事。他對許多問題的獨特見解,深得同學和老師們的欽佩和鍾愛。

1924年

1924年暑假,李伯顏從孫耀臣那裡索取到革命刊物《新青年》,如饑似渴地閱讀其中李大釗的《布爾什維克的勝利》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執著地追求真理。1925年,李伯顏20歲,他決心去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一一上海,求知深造。時令初春,他告別親人,義無反顧地踏上征程,幾經艱辛,終於以優等成績考入上海暨南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他的知己學友孫耀臣也考入軍閥張宗昌創辦的軍官學校,在濟南就讀炮兵學,兩人雖然天各一方,但是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李伯顏在上海,一面認真攻讀專業知識,一面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共產黨宣言》和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刊物《嚮導》周刊。這期間,他有幸受到鄧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惲代英等著名共產黨人的影響和教誨,開闊了政治視野,提高了革命覺悟,很快成長為一個為人民大眾謀利益的革命者。

1925年

李伯顏 李伯顏

1925年,上海爆發了震動全國的“五卅”運動,李伯顏目睹時局,優心國難。於是,他積極回響黨的號召,熱情地投入全市罷工、罷課、罷市運動。他和同學們一道走出校門,參加上海工人、學生、商人在租界聯合舉行的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振臂高呼愛國口號,揭露日、英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證和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並在工廠一、碼頭、街巷貼標語、撒傳單,為“五卅”慘案的死難者吶喊抗爭。在這次運動中,他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進一步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1926年

1926年暮春,黨組織認為李伯顏思想進步,鬥爭果敢,具有遠見卓識,於是,吸收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積極地從事革命工作。晚上和假日,經常深入到工人宿舍,講解革命道理,傳播馬列主義思想,秘密開展黨的地下工作。

1927年

李伯顏 李伯顏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對人民實行法西斯恐怖統治,對共產黨員和革命民眾進行瘋狂的血腥鎮壓,革命組織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革命形勢暫時處於低潮,黨領導的革命力量被迫轉入地下。是年11月30日,黨組織指示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的萊陽籍學生、共產黨李伯顏返回故鄉,秘密開展農民運動,發展黨的組織,以迎接革命高潮的到來。12月13日,李伯顏途經濟南,尋得在張宗昌軍官學校學習的共產黨員孫耀臣,並與中共山東省執行委員會接上關係。省委負責同志向他們傳達了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部署了回鄉後迅速創建黨組織,開展農民運動,發展武裝力量,建立統一戰線,抓住戰略轉機發動農民武裝起義,建立本地區蘇維埃政權等主要任務。受命之後,他倆冒著驟雪狂風,於12月18日,回到萊陽前保駕山村。李伯顏和孫耀臣抓住時機,向農民宣傳救國教民的革命道理。發動大多數貧僱農積極參加農民協會。在此基礎上,李伯顏和孫耀臣從農民協會積極物色黨員發展對象。不久,便發展了孫文合、孫開山、林世卿、孫洪成、孫公思、林世茂等為共產黨員,12月26日,在孫耀臣家西屋創建了以孫文合為書記,孫開山為組織委員,林世卿為宣傳委員的中共萊陽前保駕山村黨支部。成為膠東半島最早誕生的基層黨組織之一。 黨支部成立後,帶領黨員在貧苦農民中宣傳革命道理,發動民眾同反動官府和地主豪紳進行鬥爭。1928年春,反動派地方便衣隊頭子李道河一夥七人,到村徵收戶捐,限三天期限交出三百塊大洋,三百雙軍鞋、三十袋白面,送到鳳凰山便衣隊據點。在李伯顏和孫耀臣帶領下,黨員和積極分子發動民眾,怒斥便衣隊,將其驅逐出村。黨支部在宣傳發動民眾的同時,還重視建立黨的武裝,到1928年3月,已有短槍兩支,土槍五支,並組織了二百餘人的武裝隊伍。

1928年1月

1928年1月,李伯顏不顧個人安危,隻身由前保駕山村來到萬第鎮水口村,與共產黨員宋海秋等接上關係。他不怕風寒,路途坎坷,奔走於萬第、大奮、淳于一帶,秘密整頓和發展黨組織。2月,他派宋海秋到黨員鬥志旺盛、貧苦農民革命情緒高昂的石龍溝村,成立了以宋式純為支部長後稱支部書記的黨支部。在萊陽東鄉又誕生了一個基層黨組織。接著,在淳于、田家灌、王宋等村先後建立了黨小組,此時,黨組織已擴大到一百餘人。為了適應鬥爭需要,推動革命事業發展,根據省委指示,於1928年3月中旬,在水口村宋玉桂家創建了中共萊陽縣委員會,李伯顏任書記兼組織委員,孫耀臣任宣傳委員。縣委創建後,水口村成為黨組織活動的中心和樞紐。為了進一步擴大黨組織,廣泛開展工作,又在藍家莊、薛格莊、寨莊頭、淳于建立了四個黨的地下聯絡點,使黨組織的活動很快擴展到大奮、姜瞳和海陽縣的小紀以西地區。同時,為了搞好統戰工作,李伯顏派孫耀臣,打入張宗昌所轄東海警備司令施中成部任參謀長,秘密開展黨的工作。李伯顏還通過黨員宋雲程發展了萊陽縣公署“保衛團”分隊長宋仁甲為共產黨員。到5月初,全縣黨員隊伍已擴大到三百餘人。此時,萊陽海陽邊區黨組織的活動出現一派生機勃發的勢頭。

1928年3月

1928年3月間,李伯顏一面繼續發展黨組織,一面在早期共產黨員宋海艇等建立農民協會的基礎上,繼續壯大農民協會隊伍。為了避開敵人的視線,他常常白天躲在深山密林中,有時一連幾夭不進屋。乾糧吃光了,就靠山中的野菜和泉水充飢解渴。每當夜暮降臨時便化裝成教員或買賣人,深入到聯絡點,向民眾陳述國恥,痛斥帝國主義的侵華罪行,揭露軍閥政府的賣國行徑,宣傳彭湃領導的海陸豐地區農民運動的經驗和毛澤東在湖南發動農民運動如火如荼的形勢,演講救國救民之責任。他講得生動感人,聽眾群情激昂,經常在繁星滿夭的午夜,還意猶未盡,民眾把他當成親人接待,他把民眾視為父母。他常與斷糧缺炊的窮人一起吃糠咽菜。熱情幫助家境悽慘的水口村趙氏母子耕耘播種。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他名噪萊陽東鄉和梅陽西部地區,貧苦人們把他認做是解除苦難的領袖。由於他和同志們夜以繼日地拚命工作,農民協會隊伍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是年三、四月間,會員由原來一百餘人,發展到兩千多人。願意跟共產黨鬧革命的基本民眾達兩萬人以上。1928年4月間,山東軍閥張宗昌濫發軍用票,引起物價飛漲,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饑民反抗情緒極度高漲。縣委書記李伯顏抓住戰略轉機,果敢決定各村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積極弄槍,發展武裝,成立“膠東抗糧軍”,他親自製作大旗一面,編印傳單,揭露軍閥張宗昌橫徵暴斂、魚肉民眾的罪行,號召人民武裝暴動,攻城劫獄,建立萊陽地區蘇維埃政權。他指派黨員宋雲程等將製作好的大旗和油印的傳單密藏在小院村廟宇的神台後面,以備暴動時使用。4月初,李伯顏在小院村青石窩召開各村黨組織和農協組織負責人會議。他在會上慷慨陳詞任何一次歷史性巨大的災難,必然導致歷史的巨大進步,這是千百年歷史發展的一條定律。當今腐敗的軍閥政府,必將由紅色的人民政權所取代。但是,“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因此,當務之急是搞到槍枝,發展武裝。會後,有的黨員暗地到局子裡去取,有的農協會員賣地湊錢購置。到5月初,全縣已擁有各種槍三十餘支,絕大多數黨員和農協會員置備了大刀長矛,“膠東抗糧軍”擴展到七百餘人,為“攻城劫獄,建立蘇維埃政權”奠定了基礎。

1928年4月

1928年4月,在縣委領導下革命運動蓬勃開展,但是,革命力量仍然處於劣勢。這時,軍閥縣公署保衛團轄三個保全分隊和一個警備隊,除擁有其它武器外,僅德國造的毛瑟槍就有四百餘支,而且彈藥充足。李伯顏正確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毅然決定爭取踞守在大奮東羊兒山的農民自發武裝頭領田益三。田益三矢志“爭功、安民”,即打仗爭先立功,慰問受苦的人民,並擁有一百多支槍,可以作為革命武裝的同盟軍。

1928年4月末的一天夜晚,李伯顏在北石礎村地下黨交通員劉風全陪同下,兼程前在羊兒山廟。劉風全遵照縣委預先的安排,將笑容可掬的李伯顏以“闖江湖”的身份引薦給田益三。禮成後,李伯顏與田益三說古道今,從政治述到軍事。李伯顏的雄辯口才和淵博的知識,使經受十幾年歷史風雨的田益三,如獲春雨。他請教李伯顏,自己應向何處去李伯顏指出面對反動政府喪權辱國,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應打起擁護北閥旗幟,繼續擴大武裝力量,弔民伐罪,做“許國大丈夫”。田益三凝神諦聽,竭誠承諾。直到啟明星高高升起,兩人才握手言別。

1928年5月

5月初的一天,雞剛報曉,李伯頗又以“膠東饑民抗糧軍”首領的身份,冒著漸漸的煙雨,趕到羊兒山,與田益三再次會晤,磋耐共同“攻城劫獄,建立萊陽蘇維埃政權”大計。田益三當即表示不但鼎力相助,而且率部加入抗糧軍隊伍。不久,他又親自找到李伯顏,建議再聯合毗鄰的徐子山共同行動。徐子山,也是自發的一支農民地方武裝頭目,田益三與他同是闖江湖出身,有八拜之交。但是,徐子山為人奸猾驕矜,常有綁票短路之不軌行為。田益三則不同,他的隊伍紀綱嚴明,秋毫無犯。因此,當地人稱田益三是俠義之士,稱徐子山為“鬍子”,兩人名聲相形見絀。但是,為了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李伯顏決心再赴羊兒山後,去爭取徐子山。5月中旬,李伯顏派遣黨員於元豐與徐子山取得聯繫後,隨即與徐子山面洽。徐子山開始表情既虛偽又傲慢李伯顏貝不卑不亢,徐子山以百餘人山大王自居,李伯顏則以七百餘人“膠東抗糧軍”首領自強。徐子山巧言善辯,玄乎武功文采,李伯顏則推心置腹,出語驚人。幾經論辯,徐子山終於心悅誠服,同意聯合攻城。

犧牲

1928年5月26日古歷四月初八日,縣委決定在地處偏僻,群山環抱的小院村西夾河套,召開海陽西部、萊陽東、北、南部地區百餘名黨員幹部和農民協會組織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夜暮降臨,縣委書記李伯顏向入會者周密部署“攻城劫獄,建立萊陽蘇維埃政權的實施計畫”。會議擬定以信裝雞毛為信號,用高梁桿火把,兵分四路,統一行動。田益三部主攻東門,劫並監獄,奪取鐘鼓樓徐子山部主攻北門,策應田益三,李伯顏率抗糧軍主攻南門,占領縣署,保駕山黨支部主攻西門,策應李伯顏城內地下黨員宋仁甲做內應。會上,季伯顏對黨組織和農民協會的行動方案還專門做了具體落實宋雲程負責南路大奮一帶,宋化鵬負責北路南務一帶李伯顏負責中路海陽、萬第一帶孫長道為突擊隊長。攻城打響後,立即在城外點姻火、放鞭炮,吶喊助威的人員也做了詳細安排。就在大家認真討論研究計畫實施時,叛黨分子趙百原,勾結同夥,突然提出悖謬意見,以攻城時機不當為由,起鬨作難。造成人心混亂,思想動搖。李伯顏被迫宣布休會,在這個非常時刻,趙百原謊稱留下本村幹部繼續開會,誘騙李伯顏參加,年僅23歲的李伯顏正埋首思考會間內江緣故時,突然,被叛徒趙百原、趙永恩、趙洪明、趙永思等用腰帶勒死,造成慘絕人寰的歷史悲劇。

李伯顏被殘酷地殺害了,但不了解內情的其他各路武裝部隊仍按原定計畫攻城。1928年6月11日、古歷4月24日,適逢城內軍閥縣署保衛團大部分下鄉徵收戶捐,僅留下護城衛士餘人。城內地下黨員宋仁甲抓住良機,連送兩封密信相約攻城。田益三按照李伯顏原先攻城部署,率部在規河東岸密林里集結待命。黃昏時,擊斃保衛團警備隊長王秀山,占領東門樓。做內應的宋仁甲藉機送出四箱彈藥,支援田益三擴大戰果。田益三抓住戰機,以風捲殘雲之勢攻破西門和南門,直逼縣署,奪取了鐘鼓樓。打開監牢,余名囚犯獲釋。縣長王寶仁棄城逃遁,攻城取得了勝利,李伯顏生前的宏圖大志變成了現實。在膠東革命鬥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李伯顏簡歷

簡介

李伯顏(1894年-?),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原名金璋。原籍山東,寄籍山西崇河縣,後隨父移居廣州。父曾為官僚,後從商任教。廣東隨宦學校、廣東法政專門學校法律科畢業,南京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畢業。歷任廣東番禺縣署課員,稽勛局文書.省教育廳科員。

個人資料

姓名:李伯顏

學籍:黃埔軍校一期

字號:原名金璋

黨派:中國國民黨

籍貫:原籍山東

軍銜: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生卒:1894年-?

軍職:國民政府第七戰區高級參議

生平

1920年3月由許崇清介紹加入國民黨。

曾充粵軍第一軍司令部文書、委員、中尉官佐等。

1924年春由山西省出席國民黨一大代表劉景新推薦投考黃埔軍校。

1924年6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隊學習。

畢業後歷任國民革命軍連附、營長、團長。

1931年初保送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學習。

1932年任廣東軍事政治學校上校教官。

1934年出任中國駐法國公使館武官。

1936年回國,任第六軍駐上海辦事處參謀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四戰區暫編第二軍第八師少將副師長,1941年任第七戰區高級參議。

1945年9月授少將軍銜。

1946年7月退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