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斶說齊王

本文寫的是顏斶與齊宣王的對話,爭論國君與士人誰尊貴誰卑微的問題。

原文:

【顏斶說齊王】(《國策》)
齊宣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斶使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則再拜而辭去。
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注釋:

①齊宣王:戰國時齊國國君。前316-前301年在位。顏斶:齊國隱士。②說:同“悅”,高興。③趨士:接近士人。④柳下季:又名柳下惠,春秋時魯國賢士。壟:指墳丘。⑤游:交遊。⑥太牢:古代帝王、諸侯祭祀時,牛、羊、豕三牲齊備,稱作太牢。⑦麗都:華麗,華美。⑧太璞:未經雕琢的玉石。完:完整。⑨尊遂:尊貴顯達。⑩晚食:推遲吃飯時間。○11虞:通“娛”,愉快。

【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到我跟前來!”顏斶說:“大王,到我跟前來!”齊王很不高興,左右的侍臣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子。大王說:‘顏斶到我跟前來。’你居然也說‘大王到我跟前來’,這怎么行呀?”顏斶說:“我到大王跟前去,是羨慕權勢;大王到我跟前來,是尊敬士人。與其要我羨慕權勢,不如讓大王尊敬士人。”
齊王氣得臉色都變了,說:“那么你說說看,是君王尊貴呢,還是士人尊貴?”顏斶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齊王說:“你有什麼證據?”顏斶說:“有啊!從前秦軍攻打齊國,下令說:‘誰敢到柳下季墓五十步內砍柴的,死罪,決不赦免!’又下令說:‘誰取得齊王首級,封萬戶侯,賞給黃金二萬兩!’由此可見,生王的頭顱,遠不及死士的墳墓。”
齊宣王說:“唉!君子怎好侮辱呢?寡人自討沒趣啊!希望先生收我為弟子吧!先生肯和我交遊,吃飯必有太牢,出門必定坐車,妻兒都穿得漂亮。”顏斶辭謝而去,說:“璞玉在山,加工之後就破壞了;並非不貴重,只是璞不完整了。士人處在鄉野,經過推選而享受祿位,並非不顯達,但是他的形體和精神便損傷了。我寧願回到鄉下,餓了再吃飯,比吃肉還香;從容走路,比坐車還穩當;不犯罪,人們自然尊重我;生活清淨而正直,心裡才真是快樂啊!”
君子說:“顏斶真知足呀!能夠歸真反璞,終生不受侮辱。”

本文讀解:

顏斶敢叫國王向前迎接他,敢說士比國王更高貴,只有在戰國時代才可能,難怪那時候百家爭鳴、人才輩出了。這篇小故事也就成為千載難遇的好文章。

本篇名句:

“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餓了才吃,素食當肉;緩步徐行,安穩如車;無罪無尤,最為尊貴;潔靜正直,自得其樂。
“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美玉雕琢後失去了璞石的天然和本真,人顯貴後就要依附於身份、爵位,形神就不在屬於真正的自我,這不是幸運而是可悲,不是顯達而是淪落。

出自本文典故:

成語“安步當車”也出自上文。毛澤東有詞《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首句“顏斶齊王各命前”,即言上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