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元 (1635~1704)

顏元 (1635~1704)

"”(《存人》)在認識過程方面,認為“知無體,以物為體……人心雖靈,非玩東玩西,靈無由施也。 在情慾方面

顏元 (1635~1704)

正文

顏元 (1635~1704)  中國明末清初唯物主義思想家、教育家。字易直,又字渾然,號習齋,河北博野人。生於明思宗崇禎八年,卒於清康熙四十三年。一生教書、行醫,晚年主持漳南書院。他深感明臣空談誤國,故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反對宋明理學。他的心理學思想相當豐富。在心物關係方面,反對“理在事先”和“心外無理”的唯心論,堅持“理在事中”,精神(理)依存於物質(氣)的唯物觀。認為“氣即理之氣,理即氣之理”,“若無氣質,理將安附?”(《存性》)在形神關係方面,持形神統一的觀點,認為“舍形則無性,舍性亦無形”,並指出“形,性之形也;性,形之性也。”(《存人》)在認識過程方面,認為“知無體,以物為體……人心雖靈,非玩東玩西,靈無由施也。”(《四書正誤》)意即認識過程(知)是以客觀事物為依據的。他特彆強調“習行”、“踐履”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因而在教育上主張“學而必習、習而必行”(《習齋先生言行錄》)。在情慾方面,認為“性之動曰情”(《顏習齋年譜》),情與性是密切聯繫的。主張人的食色之性是正當的,反對禁慾主義,主張寡慾。他說“寡慾積精,寡言積氣,寡營積神,厚吾身之生也。”(同上)在個性理論方面,承認人有稟賦的差異,應因材施教,發揮教育的作用:“人之性質各異,當就其性質之所近,心志之所願,才力之所能以為學。”(《四書正誤》)其著述主要有《四存編》、《四書正誤》、《朱子語類評》《習齋記余》。他的學生編纂有《習齋先生言行錄》和《顏習齋年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