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童族

頑童族

頑童族是指以自己的方式定義著青春,並消除代溝的成年人。這種生活方式在歐美特別流行。

定義

頑童族頑童族

Grups——“頑童族”,儼然已經變作如今最時髦的都市人群。

《紐約時報》是這樣定義Grups的:“他擁有十幾雙運動鞋,不惜一擲千金購置滿柜子的名牌牛仔褲,一說起最新的音樂大碟就停不了口。他不是孩子,也非十幾二十的嫩頭小子,這是一群正以自己的方式定義著青春,也一舉消滅了年齡代溝的成年人。”

表現

從Dandy、HiPPYuppie,Grups儼然已經變作如今最時髦的都市人群。比起死抱陳腐觀念哀悼青春,抑或倚老賣老地拒絕青春,頑童族開放、玩味和積極的態度讓人看到了豐富經歷與年輕心態的完美結合。在我們看來,Grups代表與展現了一種以非年輕人為主體的新年輕文化,更具有現代性和成熟意識。

1、青春正能量。對年輕精神的嚮往充滿某種矛盾式的生活理解,過慣嚴謹、事事追求一板一眼的工作狀態,又總嚮往一份躍動的青春之心。
2、學院情愫。學生時代手不釋卷的那股子文藝情懷總是惹人回憶。擁有自由的精神,打破常規是成長後的活法。
3、叛逆印跡。青春,總有特立獨行的一面。

文化

頑童族是青年亞文化的擁護者,最初的這種文化“規模小,局限於某個地域且五花八門”,每種分支以其在音樂、媒體、時裝和價值取向上的某種相似性結成群,各有其獨特的趣味。在本無階級權貴分制桎梏的美國,流源出了最無所忌憚的嬉皮士文化。這種崇尚和平、自由,具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思想體系象徵了青年對於社會及人性最本真和無畏的臆想。首先,它不侍權貴,不理階層,它所維護的,是人的生而平等,不受束縛;它所反抗的,是戰爭對人類權利尊嚴的剝奪以及精英階層的道貌岸然。再次,它毫不顧忌地以性愛和毒品為釋放手段。對於嬉皮士們來說,毒品產生的置換效果能幫助他們達到內心的修養,看到視覺和經驗的不同層面,從而出離主流社會和傳統道德觀念,而無約束的性愛則是博愛的表達。如同所有其他的亞文化潮流一樣,嬉皮士的特質使它帶有強烈的“年輕人”製造印記。留起髒發與鬍鬚,穿上廉價的二手花衣喇叭褲,席地而坐,唱兮跳兮,這樣烏托邦式的美好構架從根本上說並未試圖從現代社會的矛盾性中嘗試尋求解決途徑,甚至完全脫離了現代語境。並且,這種不惜犧牲外在社會價值與內在肉身健康的先鋒性實驗,就像一服強大的迷幻藥劑,在奉獻出最大程度的真誠和無防備的同時,也因與理性和現實的分流而造成了一個無處落腳的尷尬境地。更重要的是,年輕文化所高度崇尚的西方反叛與自由主義,正如哲學家AlainBadiou所言:“必將導致虛無主義的境地。Youcandoit成為主旨,人們被鼓勵做一切想做的事情。前衛和先鋒的掙脫意義也走向了虛無,因為它從此不再與任何事物對立。”

代表人物

Michael Costiff:上世紀70年代,活躍在倫敦潮流文化圈的領軍人物。如今,已變做爺爺輩的他不但沒有偃旗息鼓,反倒更加精力旺盛,開店、旅行、室內設計、結交新朋友……什麼都不錯過,不但是見證了傳奇年代的活化石,也是當代創意工業的重要參與者。

觀點

對年輕精神的嚮往充滿某種矛盾式的生活理解,過慣嚴謹、事事追求一板一眼的工作狀態,又總嚮往一份躍動的青春之心。所以,無論是四十不惑,還是剛和社會打交道,挑一個充滿青春正能量的時裝品牌作為衣櫥常備,總是沒錯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