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嚚

wán yín ㄨㄢˊ ㄧㄣˊ
頑嚚(頑嚚) 
亦作“ 頑囂 ”。 1.愚妄奸詐。語出《書·堯典》:“ 瞽 子,父頑,母嚚, 象 傲。”《左傳·文公十八年》:“昔 帝鴻氏 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德,醜類惡物,頑嚚不友,是與比周。” 陸德明 釋文:“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 前蜀 貫休 《古意》詩之七:“一種為頑嚚,得作翻經石。” 明 黃綰 《明道編》卷四:“彼頑囂大猾又有所規於其間,力為回護。” 郭沫若 《落葉·第十信》:“他的女兒在一家酒店裡做賣笑生涯,弄得些錢來只拿去供養她醉漢的父親,頑嚚的繼母和異母的弟妹。”
(2).指 舜 的父母。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奸心興桀黠,凶醜比頑嚚。”
(3).泛指愚妄而奸詐的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