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孔廟

順義孔廟學宮,規模宏大,香火長達800餘年,傳播古代文化,意義深遠。 第一,自願辦學,曹廷瑞認為辦學,傳播孔子思想是他最大樂趣,是他最大的善事。 兒子曹偉是工部尚書,因擴建學宮,自己的錢不夠,就動員他的同僚資助。

概述

民國時期,孔廟尚完整,中心為大成殿,內供先師孔子牌位,東西兩廡,供奉孟子及七十二賢人牌位,前為戟門,為泮池,為石橋,為甬路,甬路兩側有元代古柏二十四株,高大粗壯,綠蔭參天,民國楊志記載:“ 孔子廟,欞星門內,松柏參天,東西對峙,皆元代所植,舊有書院,今設學校,每當微雨敲松,滴滴做響,隱然與書聲相合。”窗外雨聲刷刷, 伴隨窗內誦讀之聲,自然是別有一番情趣,所謂松雨書聲,即指此時之景。

建築情況

 欞星門是一座牌樓,在孔廟門前。1959年文物調查對此牌樓有較詳細記述:木製,四柱三樓,九攢四翹,斗拱明間六攢,次間五攢,箍頭脊,懸山筒瓦,垂獸五小獸。可惜這座斗拱飛檐,彩畫鏇麗的牌摟在七十年代學校擴建中被拆毀,甚是可惜。
 順州孔廟遺存的一組元代碑刻上面的碑文,多為元代有名的文人所撰寫,是了解元代順義歷史的一批珍貴史料。其一為曹宣微善行記碑,曹宣微名曹廷瑞,順義人,在元大都做官,為宣微宣使,其人為順義孔廟捐資購地,贊助家鄉教育,為此順州鄉紳請元朝的樞密副使商挺將此善舉撰文立碑,以示紀念。其後元泰定年間,又有狀元出身的知州梁宜,是最早考證論述順義歷史沿革的人,他寫的順州公廨記,是論述川順義歷史沿革最早的一篇文字。在此期間他又寫下順州孔廟記一文,記述孔廟歷史,立碑於孔廟,其後又邀當時元朝禮部尚書馬祖常,為修建孔廟正門一事撰文立碑,這些文字,成為了解順義歷史的一批珍貴史料,同時也記載了元代順州文教昌盛的一段歷史。民國時期,孔廟為順義鄉村師範所在地,為順義培養了大批人才,可以說,松雨書聲的孔廟,不但是順義的一處名勝,而且是順義歷史上文化教育的中心。

相關資料

曹廷瑞和曹偉父子傾囊擴建孔廟學宮
曹廷瑞,字國祥,順州(今順義)人。歲數不大,就作了州吏。至元六年(1268年)到尚書省任職,至元十四年選充宣徽院令史,升承事郎院主事。一生寬厚待人、孝敬父母、忠於國家,對父母活著孝敬,死而禮葬;家中財產,全讓給兄之子。在路上遇見有才幹的人,薦舉為官。對於缺衣少食而沒有營生收入的人,就貸款使其能賺錢養家餬口,幫助了很多人。至元十八年,皇上賜給他楮(紙)幣5000緡(1000個銅錢為一緡),回家投資辦學。他見到順州廟學久廢,就督促家人修理。 曹氏父子擴建孔廟之時,創建了神門、左右齋學等等,規模宏大,最終使順義孔廟成了祭拜孔子的廟宇和培養學子的學宮。後又經多次重修,至民國初年,還存有大成殿、明倫堂、文昌閣、名宦祠、欞星門等建築。順義孔廟院內松柏參天,遂成為城中八景之一“松雨書聲”。曹廷瑞在晚年,升中書右丞,上贈平章正事,死後上謚“順國宣靖公”。樞密院商挺為他撰寫了碑文,鐫於墓碑。
 順義孔廟學宮,規模宏大,香火長達800餘年,傳播古代文化,意義深遠。傳說曹廷瑞父子同朝為官,把掙來的錢和皇帝發給的獎金,除保證自己的生活開銷以外,其餘全部用於修建孔廟學宮,辦學育人。他為什麼要這么做呢?第一,傳說曹廷瑞從三歲起就接受儒學教育,父親就讓他背誦孔子語錄,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音韻),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曹廷瑞五歲能熟練地背誦論語。儒學對他的影響太深了,曹廷瑞立志把儒學作為終生奮鬥的最高理想;第二,曹廷瑞從小為官,奮鬥一生,他體會到只有孔子的德化,仁政,禮治的理論是治國平天下的最重要的道理,只要官民都按這些道理去做,國家就能長治久安;第三,孔子的道德觀提出了一條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言行準則,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居上要寬,居下要敬;朋友之間要信,等等。他提到過的道德條目還有溫、良、恭、儉、讓、廉、恥、剛、毅、木、訥、義、勇、仁、惠、中庸等。曹廷瑞認為孔子這些道德修養的格言,是大家公認的言行準則,當時,還沒有發現更好的東西能代替它。因此,他一生尊孔學儒。
 學宮怎么辦的呢?第一,自願辦學,曹廷瑞認為辦學,傳播孔子思想是他最大樂趣,是他最大的善事。曹廷瑞為官掙錢辦學,自己年老致仕,讓為官的兒子繼續辦學。兒子曹偉是工部尚書,因擴建學宮,自己的錢不夠,就動員他的同僚資助。使順義的孔廟學宮修建得規模很大,學宮辦得也很好,是京東最有影響的學宮;第二,開放辦學,不分貧富貴賤,都可入學。富家子弟叫“入泮”。固定座位交一些用於擴建學宮和支付教師生活費用,錢多的戶多交,錢少的戶少交,要儘自己所能。貧困戶不交。沒固定座位,旁聽。入泮生買書買筆,旁聽生揀個樹枝作筆,以地為紙,進行練習;第三,入學自願,退學自由;第四,不分出身,不計舊惡,來者不拒。孔廟學宮講的都是做人的道理,開講有益。傳說:有一個孤兒無依無靠,就以偷竊為生,聽了三次學宮講做人的道理,學習到“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時,聯想到自己,“我昨天偷來的饅頭,讓別的小偷給拿走了,我罵了一句‘狼叼來餵狗了’,下決心改掉自己的毛病。我自己也有兩隻手,要創造財富,不能盜竊別人的財富。”順義孔廟學宮長達800年之久,培養了許多有用人才,也幫助了一些歪門邪道的人走上正確的人生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