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堃

項堃

項堃是我國影壇老一輩表演藝術家,1937年開始擔任話劇演員。1940年任重慶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出演影片《青年中國》等。1945年後,在《白山黑水血濺紅》《郎才女貌》等影片中出演角色。解放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山東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出演影片《南征北戰》,《三年》,《烈火中永生》,《火燒圓明園》等。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少年時期

烈火中永生烈火中永生

項堃原來姓王,叫做王象坤,原籍山東,他沒有進過國小,靠自學竟成為中學生,還在全省師範會考中考

了第一名。1931年,日本侵略我國東北,爆發“九·一八”事變,年紀輕輕的他滿腔義憤,寫小說抗日,竟遭當局逮捕。但在獄中他依然發表激烈議論,最終經過家人的全力營救才得以出獄。1935年他離開故鄉,改名項堃,考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想在演戲中宣洩他的抗日愛國熱情。

參演話劇

徐鵬飛徐鵬飛

此後,在老師曹禺的推薦下,項堃加入中國旅行劇團,主演過話劇《日出》《雷雨》。1938年初,項堃進入武漢合唱團,參加了一次對支援祖國抗戰很有意義的南洋之行。這支“合唱團”實際上成為以戲劇、音樂、宣講為武器的南洋救亡宣傳隊。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他們受到熱烈歡迎。僑胞們感謝他們帶來《游擊隊之歌》《大刀進行曲》等抗戰歌曲;更感謝他們帶來《放下你的鞭子》、《東北之家》、《原野》、《前夜》、《中國萬歲》這樣充滿愛國熱忱的戲劇。項堃,作為該團戲劇股長,既是專職導演、主要演員,又是舞台監督,同時他還編寫了揭露日寇血腥罪行的《人性》、表現華僑愛國抗日的《骨肉情》等短劇,把自己飽滿的愛國熱忱,奉獻給僑居海外的父老鄉親。這次在東南亞的巡迴演出,直到1939年才結束。

回到重慶

停戰以後停戰以後

回到重慶,項堃轉而開始了他最初的銀幕生活。他的第一個銀幕形象是在陽翰笙編劇的《青年中國》中扮演抗敵宣傳隊副隊長。1941年“皖南事變”後,項堃逐漸對國民黨的許多做法感到反感,他與白楊等一起主演了《茶花女》,加入了我黨領導下的進步文藝團體中華劇藝社。他前後在重慶七年,和周恩來等人都多有接觸。1945年秋季,毛主席飛臨重慶談判。周恩來還專門安排了毛主席與重慶各界愛國人士會見接觸的宴會,項堃也成為受邀賓客之一。這次會見,使項堃永生難忘。那張周恩來親發的請帖,他一直珍藏著,即使在十年浩劫中,依然完好地保存下來。抗戰勝利後,項堃重返影壇,當時,他經濟窘迫,沒有住房,妻、子身患重病,寄宿在親戚家。就在這種情況下,有人以十兩黃金為片酬,請他主演反動影片,項堃都一一拒絕。

解放後

徐鵬飛徐鵬飛

全國解放後,項堃新的藝術生活開始了。在人民電影事業中,他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大地重光》。而影片《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和《三年》中的羅西城,便是建國初期他著意刻畫的兩個很有特色的銀幕形象。1963年,項堃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這一時期,項堃承擔了塑造反面人物形象的任務,不久,他在銀幕上又創造出兩個成功的反面形象:《停戰以後》中的李國卿、《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鵬飛。尤其是徐鵬飛,項堃在這個角色上傾注了自己的無數心血。項堃的成功表演妙到巔毫,有人讚嘆,這一聲笑里,真蘊含著千種情緒。

項堃項堃

飽受磨難的項堃重新煥發了青春。從1977年以來,這位年近古稀的老藝術家連續在《佩劍將軍》等十餘部影片中擔任主要或重要角色,形成了他電影藝術創作的新時期。1988年,項堃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即便是這樣,他還花費十年心血,自編自導自演了電視劇《醒》,這部電視劇講述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與項堃領導的武漢合唱團在東南亞宣傳抗日的故事,為的是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人們那種真誠的情感。

雖然項堃多次出演反面角色,可在生活中,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大好人,是好丈夫,好父親,好同事。

演藝經歷

1936年入南京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37年任中國旅行劇團演員。1938年入武漢合唱團任戲劇股長、導演、演員,並赴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抗日戲劇。1940年到重慶任中國電影製片廠演員,拍攝《青年中國》等影片。1941年任中華劇藝社演員,演出話劇《天國春秋》、《風雪夜歸人》等。1945年在中電二廠、中電三廠任演員,在《白山黑水血濺紅》、《郎才女貌》等影片中飾演角色。1949年入上海華東革命大學學習。1950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到山東電影製片廠任劇務、新聞紀錄片解說員。1961年任山東藝術專科學校話劇科主任。1964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參加拍攝的影片有《停戰以後》、《烈火中永生》、《大河奔流》《海囚》、《佩劍將軍》、《火燒圓明園》等。1988年任廣播電影電視部電視中心顧問。

經典角色

項堃項堃

張軍長是《南征北戰》中的反面角色。在飾演這個角色的最初階段,項堃發現自己演得不象活

生生的、立體的人,有明顯的臉譜化傾向。於是,他在表演上努力進行探索。在農村現場,他打掃出一間烘菸葉的小土房,利用拍攝間隙深入地推敲人物,對每一個鏡頭的內心動作和外部動作都進行精心選擇和充分準備。他人瘦了許多,銀幕上的形象卻豐滿了。

在《三年》中,為了塑造好不法資本家羅西城的形象,項堃深入到工人中了解不法資本家的表現,化裝成服務員與資本家接觸,從中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努力挖掘人物在仁愛、文明掩蓋下的剝削階級本質。 隨後,項堃又在《湖上的鬥爭》中飾民兵中隊長石春來,在《情長誼深》中飾演細菌學家黃蔚文。

1963年,他在銀幕上又創造出兩個成功的反面形象——《停戰以後》中的談判代表李國卿、《烈火中永生》中的情報處長徐鵬飛。李國卿、徐鵬飛與《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一樣,都是國民黨高級將領。他們有反動的共性,又有不同的個性。在表演時,項堃不去單純地追求形似,而是著力於深刻地揭示人物的本質和他們的醜惡靈魂。為此,他首先分析李國卿、徐鵬飛的本質及其不同的個性。

1982年,項堃又在《佩劍將軍》中飾演了嚴軍。這部影片以著名的淮海戰役為背景,通過了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賀堅、嚴軍率部起義的感人故事,表現了地下黨員的堅定意志和高尚情操。項堃以比較準確的人物感覺、富有表現力的形體動作,進行了人物的心理刻畫,較好地揭示了這位綽號“凶神”的地下工作人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演得頗具光彩。

銀幕形象

塑造老幹部溫和親切

項堃一生出演過幾十部電影,塑造了一大批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在電影《生活的顫音》和《潛網》中,他扮演的老幹部雖然戲份不多,但項堃一舉手一抬足間就演繹出了人物的性格魅力。精煉的表演,讓我們看到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這句老話,在項老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塑造歷史人物威嚴大氣

項堃的形象威嚴大氣,他在塑造軍人形象和歷史人物上有著先天的優勢。而他在晚年塑造的兩個最為觀眾熟知的形象恰恰就屬於這兩類角色。

《佩劍將軍》中嚴軍既是手握重兵的國民黨軍長,又是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黨。項堃將人物的威嚴、智慧,以及剛毅的軍人風度演繹得讓人過目難忘。《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系列片中項堃扮演的顧命大臣肅順,倨傲冷峻。項堃以他精湛的演技將這個權傾朝野的清朝重臣複雜的內心活動,演繹得絲絲入扣。肅順這一形象也因此成為了項堃晚年最重要的銀幕形象。

塑造國民黨高官性格多面

除了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經典形象之外,項堃還塑造了不少國民黨高官形象。雖然這些人物身份相似,但是經過項堃爐火純青的演技加以演繹,這些角色都表現出了鮮明的性格特徵。

項堃早年扮演的眾多國民黨高官形象也為影迷津津樂道。《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剛愎自用,《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鵬飛陰狠兇殘,而《停戰以後》中的李國卿則色厲內茬。一個個角色惟妙惟肖,令人回味。

2005年,為了表彰項堃對中國電影事業做出的傑出貢獻,國家人事部和國家廣電總局向他頒發了“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這一榮譽稱號。如今,項老已經離我們遠去,他和他所塑造的這些銀幕經典形象都將為我們所銘記。

個人生活

家庭婚姻

項堃項堃

在項堃的第一部影片《青年中國》劇組,項堃認識了在影片中出演一個並不重要的配角的女演員,名叫阮

斐。天長日久,隨著拍片的緩慢進展,項堃和阮斐產生了狂熱的初戀。1942年元旦,由陽翰笙做主婚人,項堃和阮斐喜結連理。就在項堃在舞台上大顯身手、演技日趨成熟之時,阮斐卻感染上了肺病。醫生甚至交代項堃準備料理後事,項堃驚呆了,他下定決心,拼盡全力也要挽救妻子的生命。

項堃採納了幾位得知內情、熱心相助的醫生和觀眾傳授給他的秘方:用豬骨頭配上一些藥材,可以治療好肺病。於是,項堃抱著最大的願望,每天晚上演出結束後,稍微睡上幾個小時,趁著天剛蒙蒙亮趕緊起床,好儘量趕在早市菜場開張時,把屠夫剔掉肉後不要的豬骨頭撿回來,熬湯給妻子喝。囊中羞澀的項堃放下自尊,壓低帽檐,彎腰低頭、一聲不吭地快步來到豬肉攤旁守候。只要一有豬骨頭扔到肉案底下,就以最快的速度一把抓到手。動作稍慢一些,就會被狗叼走。上蒼憐人,兩年過去了,阮斐逐漸紅暈泛起,煥發容顏,恢復了以往嬌羞動人的俏模樣。她甘心在家做一個賢內助,舞台和銀幕遠離她而去。不久,阮斐生下了一個兒子。

悼念活動

20世紀七十年代,他曾因主演《南征北戰》中的張軍長、《停戰以後》中的李國卿、《烈火中永生》中的徐鵬飛深受觀眾喜愛。許多人甚至將項堃直接稱為“張軍長”。

在項堃家不足15平方米的書房內,項堃的一張彩色照片上搭著黑色輓聯,宣告著這位“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已經永遠地離開了。 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項堃同志治喪工作辦公室聯合發出訃告:項堃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09年2月27日(星期五)上午9時在八寶山東廳告別室舉行。據媒體訊息,項堃的朋友、老一輩藝術家秦怡和葛存壯均有可能出席告別儀式。

獲知項堃辭世訊息後,就有網友陸續發出帖子,對偶像表示沉痛哀悼。一位匿名網友在貼吧留言稱,項堃是“演技高超的演員,無出其右者”。

網友蕊兒回憶:““張軍長,看在黨國的分上,拉兄弟一把……”這是電影《南征北戰》中膾炙人口的台詞,20個世紀七十年代前出生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這句話的。”

參演影片

奇蹟的再現MIRACLE HAPPENED AGAIN(1985)

垂簾聽政BEHIND THE SCREEN(1983)

相思債劇照相思債劇照

火燒圓明園THE BURNING OF YUANMINGYUAN(1983)

佩劍將軍GENERALS WITH SWORD(1982)

海囚(上下集) CAPTIVES(1981)

潛網 THE INVISIBLE WEB(1981)

鐘聲 BELL RINGS(1981)

山城雪SNOW ON MOUNTAIN CITY(1980)

玉色蝴蝶BUTTERFLIES BRING REUNION(1980)

蒙根花 MENG GENHUA(1979年1月)

婚禮 WEDDING(1979)

生活的顫音 THE THRILL OF LIFE(1979)

大河奔流(上下集) THE GREAT RIVER FLOWS ON(1978)

並非一個人的故事IT’S NOT A STORY ABOUT ONE PERSON(1978)

青春似火 (1976)

山花 (1976)

烈火中永生(1965)

停戰以後 (1962)

情長誼深(1957)

三年 (1954)

南征北戰(1952)

大地重光 (1950)

人在屋檐下 (1949)

森林大血案 (1949)

再生年華(1949)

項堃項堃

滿庭芳(1948)

情天劫(1948) (1948)

三人行(1948)

相思債 (1948)

珠光寶氣 (1948)

子夜(1948) (1948)

白山黑水血濺紅 (1947)

更鳳記 (1947)

黑夜到天明(1947)

郎才女貌 (1947)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