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大米

響水大米

響水大米,產於鏡泊湖西北三十公里處,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附近的響水鄉。它是黑龍江省的著名特產,馳名中外。名聞中外的響水大米出產於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鎮位於國家級名勝旅遊區——鏡泊湖、火山口地下森林、渤海風情園的旅遊金三角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歷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解放後,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曾於1992~1997年連續三次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9年榮獲中國食品節“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成為中國食品協會的推薦產品,並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論證,繼榮獲1999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榮譽,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食品。

基本信息

簡要介紹

響水大米,產於鏡泊湖西北三十公里處,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附近的響水鄉。它是黑龍江省的著名特產,馳名中外。

相傳,在明、清時代,響水大米被譽為“皇糧”、“御米”,它和鏡泊湖的湖鯽、山裡的紫貂,同是向朝廷進貢的侍品。

關於響水,民間有一個傳說:在很早很早以前,上京龍泉府附近有一位善彈古琴的老琴師,他有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叫水兒,渤海國郡王見水兒容貌出眾,便把她搶進宮。老琴師想水兒,天天坐在牡丹江畔的玄武岩上彈琴,後來,老琴師死了,可是,想水兒的琴聲仍在田野間迴蕩著,人們便把這地方叫"想水兒"。因為這一帶產的大米分外好吃,人們就把這兒的大米,叫"想水兒"大米,便是如今的響水大米。

實際,是因牡丹江水從鏡泊湖瀉出,流過一段約十幾公里長的玄武岩台地後,突然跌落下流,由於水的落差大,在一二里之外都能聽到嘩嘩的響聲,響水鄉便因此得名。

響水大米如此好吃,是因為響水鄉所處的地理條件特殊。這一帶在第四紀更新世晚期,由於地殼運動,火山爆發出的岩漿凝結成的熔岩台地,其面積達二百多平方公里。經過年久的風華浸蝕作用,千洞萬孔的玄武岩上,積聚了一層一尺來厚的腐殖土,土質鬆軟、肥沃,加之牡丹江橫貫其中,水源極為充足,最適宜種水稻。在這塊熔岩台地上種水稻,岩石的吸熱和散熱快,早晚溫差大,藉助石板的熱輻射,水的溫度高;多孔的玄武岩,滲水、透氣作用良好,但卻不漏水、排水迅速,便於通風和曬田,這些條件都能促進水稻的揚花、灌漿和早熟。響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溫度、水份、空氣這三要素都優於其它稻田。這獨特的石板地,便是響水稻早熟、飽滿、優質、高產的奧秘。

現在,響水鄉對久負盛名的響水稻更進一步加強科學管理,種子提純、復壯,使水稻的產量越來越高,質量越來越好。

名聞中外的響水大米出產於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渤海鎮位於國家級名勝旅遊區——鏡泊湖、火山口葉下森林、渤海風情園的旅遊金三角地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歷史上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譽。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的描述,其中的“盧城之稻”指的就是響水大米,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由此可見。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解放後,響水大米又成為人民大會堂的國宴用米,曾於1992—1997年連續三次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1999年榮獲中國食品節“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成為中國食品協會的推薦產品,並榮獲中國綠色食品協會論證,繼榮獲1999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榮譽,成為名符其實的綠色食品。

唐代渤海國時期,渤海鎮地區已經出現了先進的水利灌溉和水稻栽培技術,據(新唐上書·渤海傳)記載,當時渤海國進貢給唐王朝的貢口之中,就有“太白之鹿、率濱之馬、盧城之稻、北海之鰭”的描述,其中的“盧城之稻”指的就是響水大米,歷史上響水大米名聲之盛,由此可見。由唐代以來,至宋、元、明、清,響水大米始終是歷朝貢米,為皇室所享用。

食材介紹

響水大米,因其生長在火山玄武岩石板地上而得名。響水大米之所以品質優良,舉世無雙,完全得益於其生長在世界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中。其生長的土地為億萬年前火山爆發時,火山岩漿流淌凝固而形成的大面積玄武岩“石板地”。石板上土壤的厚度約為10~30厘米,是經過億萬年的岩石風化和腐殖沉積而形成的土壤,其中礦物質、有機質、微量元素含量極為豐富。灌溉水源來自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流出的牡丹江上游的優質水源,水質純淨、清澈、無任何工業污染。由於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熱量,在夜晚又將吸收的熱量散發出來,使石板地的地溫,水溫比一般的稻田地高出了2~3攝氏度左右,在晝夜溫差大的北方,形成了有利於水稻生長的自然環境,水稻吸收營養充分,成熟度極高。

營養價值

響水大米,顆粒豐滿,質地堅硬,色澤青白、透明純淨,燜出的飯,湯似鮮乳,米如油注,飯質柔軟,香味襲人。

響水大米是享譽國內外的綠色天然保健大米,其米粒青如玉、晶瑩剔透、質重如砂。煮粥漿汁如乳(膠原蛋白含量高),蒸飯油亮溢香(維生素E含量高)。飯味清香適口,營養價值極為豐富。經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測中心全程跟蹤檢驗,響水米中Vb1的含量為每公斤1.4毫克,而普通米僅為0.22毫克,Vb2含量為0.5毫克,普通米為0.06毫克,Vb6含量為17.3毫克,普通米為1.5毫克。並且蛋白質含量適當,為7.26%(普米為6.8%),這個含量既保持了響水大米的營養價值,同時又不影響響水米的食味品質。由於產地晝夜溫差大,因此響水大米所含澱粉中的直鏈澱粉含量低(16.47%),這種類型的大米燜制出的米飯柔而不粘,質地適中,口感鮮美,並且冷卻後不回生。

歐洲權威農產品檢驗機構荷蘭SGS檢測中心檢測,在響水大米中鈣、鐵、銅、鎂、鉀、硒、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極為豐富,其中鈣含量每公斤響水大米高達220毫克,為普通大米的3—6倍。其中中胺基酸、維生素及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含量遠遠高於普通大米,在響水大米中富含人體所需的十八種胺基酸,含量達6.9%,在人體所不能合成的八種胺基酸中,響水大米就含有7種。

社會評價

響水大米連續多年榮獲“中國綠色食品A級產品”、“中國放心食品”等信譽品牌稱號,堪稱“中華第一米”、“中國米王”。

相關故事

響水米還有個美麗傳說。相傳古時候,李氏兄弟逃難到渤海國,路上一位道長送給他們一木棒。兄弟倆各有一個漂亮女兒,一個叫金水,一個叫銀水,一天,姐妹倆人拿著那木棒製成的棒槌來江畔洗衣,不知不覺金水腳下的青石板滑到江心,變成一個美貌少年。原來那石板是被囚禁的龍王三太子,那棒槌是除魔寶杖。於是,金水和三太子結成了恩愛夫妻,年年回省親。一次洪水後大石板留下了黑油油的沙土,人們便在上面種起了水稻。水稻越長越好,而金水姑娘卻再也沒有回來,人們想念親人,於是這個村叫想水村,後來演繹為響水村了。

地理標誌

2007年第15號

關於批准對響水大米

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我局組織了對響水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現批准自即日起對響水大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一、保護範圍

響水大米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黑龍江省寧安市人民政府《關於申報響水大米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請示》(寧政呈8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東京城鎮、江南鄉、臥龍鄉、蘭崗鎮等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響水大米響水大米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根據當地積溫條件,選擇優質、高產、抗病耐寒,分櫱性強的優良品種,第一積溫區以富士光、五優系列為主,第二、第三積溫區以上育397、空育131為主,或經審定符合質量特色品種、老品種定向改良後的符合質量特色的品種等。

(二)種子質量。

種子每三年更換一次,其質量應符合GB 4401.1《糧食作物種子 禾穀類》標準要求。

(三)立地條件。

氣候條件:無霜期125天至135天,年活動有效積溫2300℃至2700℃,年降雨量550 mm 至600mm。

水源條件:灌溉用水採用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水及其他潔淨無污染的水。

土壤條件:土壤類型多為草甸淤土,土層厚20cm 至40cm,有機質含量1.5%至3%,pH值在6至7之間。

環境條件:經省級綠色食品管理部門指定的環境監測部門監測,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本地環境技術條件》的要求。

(四)栽培管理。

1. 種子處理經過篩除草籽和雜質後,選晴天曬種2d至3d,再用波美比重1.13的黃泥水或鹽水選種,撈出秕谷,用清水沖洗2遍。再用10%浸種靈或25%施保克10ml兌水50kg浸種40kg,在室溫15℃至16℃條件下浸種6d至7d,浸種後直接催芽,芽長1mm至2mm時降溫到15℃至20℃晾芽待播。

2. 育苗方式:採用大中棚缽體旱育苗方式培育壯苗,壯苗標準為秧齡35d至40d,葉齡4片至5片,苗高14cm至18cm。

3. 插秧時間、密度: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3℃時開始插秧,一般在5月15日至25日插秧。採取30cm×20cm單行或(40cm,20cm)×20cm寬窄行等插秧規格。

4. 水肥管理:灌水要求田水潔淨,淺水灌溉,促進生育。撤水插秧,插後灌苗高2/3護苗返青水,返青後應淺水灌溉,促進分櫱。減分期當遇17℃以下低溫,灌15cm至20cm護胎水,冷害過後立即恢復原水位,乳熟期間歇灌溉,黃熟末期斷水。

施肥要求化肥與有機肥配合使用,追肥與葉面肥結合,禁止使用硝態氮肥,做到減氮增磷鉀。

5. 收穫:做到單品種、單收穫、單脫粒、單加工。90%達到完熟時即可收穫,搞好晾曬降低水份,使稻穀質量達到GB/T17891要求。

6. 加工技術流程: 稻穀→篩選→去石→磁選→礱穀→谷糙分離→碾米→去碎米→色選→拋光→成品等工藝加工而成的響水大米→包裝。

7. 貯藏:庫房應清潔乾燥、通風。產品碼放距牆面和地面間隔應在30cm以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