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水口

響水口

響水曾名“吳集”,後稱“莞瀆”,只因傍依灌河,河床陡深,潮汐差大,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轟鳴,數里皆聞水響,遂名“響水口”。

簡介

響水口,地處灌河南岸。今為響水縣治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史以來,響水口就是憑藉灌河海運的優勢,不斷發展,成為蘇北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 南宋前,響水口境內為海域。黃河奪淮後逐漸成陸,從元代以後漸有移民遷此而成村落。明初因“洪武趕散”,大部分人從蘇州閶門一帶遷入。響水曾名“吳集”,後稱“莞瀆”,只因傍依灌河,河床陡深,潮汐差大,每逢潮起潮落,支流跌水轟鳴,數里皆聞水響,遂名“響水口”。
響水口歷經滄海桑田。全國解放後,響水口人民在舊社會的廢墟上重建起新型的響水鎮,商業逐漸復甦。1966年4月,從濱海縣劃出,單獨建縣,響水鎮成為縣治所在地,一直至今。如今的響水口,工業經濟門類齊全,已形成輕紡、化工、醫藥、機械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商業結構布局合理,正逐步成為東部沿海一座新興的工商業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