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大學

韶關大學

韶關學院的前身是創辦於1958年的韶關師專和創辦於1985年的韶關大學。1989年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教委批准,師專、韶大兩校合併。學校設有中文、政法、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藝術、音樂、經濟管理、計算機、機電和醫療等14個系30多個專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有5700餘人。

基本信息

簡介

韶關大學韶關大學

韶關學院坐落於廣東粵北歷史文化名城韶關市東郊,占地近千畝。校園湖光山色,亭台樓榭,樹木蔥蘢,環境十分秀麗優雅,是莘莘學子潛心研讀、求學深造的理想地方。

韶關學院始終堅持依託韶關,面向全省,主要為粵北地區經濟建設和科技文化教育事業培養套用型人才的辦學宗旨。目前學校設有中文、政法、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藝術、音樂、經濟管理、計算機、機電和醫療等14個系30多個專業,全日制普通在校生有5700餘人,函授、夜大學生近3000人。學校自開辦至今已為粵北地區乃至廣東全省培養、輸送了各類建設人才2萬多人。

沿革

韶關大學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東郊大塘路。1990年12月原國家教委批准原韶關大學和韶關師範專科學校並。學校屬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校址分設大塘片(原韶關師專校址)和韓家山片(原韶關大學校址)。校園占地面積46.2公頃,建築面積9萬平方米。學校交通方便,韶關火車站廣場7路公共汽車直達兩處校址。

韶關大學現實行省、市雙重領導,以韶關市人民政府領導為主的領導體制。韶關大學主要擔負培養初級中學和職業教育師資以及適應粵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套用型專業人才的任務。

合併前的韶關師範專科學校,於1958年在韶關市創辦,1959年夏遷入仁化縣城,1961年夏又遷入韶關市北郊良村。1962年停止招生,改辦為韶關專區教師進修學校。1965年在韶關專區教師進修學校的基礎上復辦韶關師專,1966年因"文革"而停止招生,1968年秋併入韶關地區"五·七"幹校。1970年,改辦韶關地區師範學校。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在韶關地區師範學校的基礎上復辦韶關師範專科學校。 復辦後的韶關師專發展很快, 到1988年有7個系11個專業,在校專科生達1796人。

合併前的韶關大學是一所專科層次的地方綜合性職業大學,1985年4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創辦。辦學初期開設4個系4個專業。1988年發展為7個系12個專業,在校專科生966人。

師資

韶關大學韶關大學

韶關大學開設12個系23個專業,4個研究室。 現有教職員工559人,其中專任教師227人(含教授1人,副教授18人,講師92人,助教103人,教員13人)。在校全日制專科生2282人,成人高等教育專科生1422人。

韶關大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尤其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近年來先後派出了大批青年教師到全國各高等院校進修學習,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增強了師資實力。一支老、中、青三個梯隊組成的結構比較合理的教師隊伍正在形成。

科研實力

韶關大學教學科研設備不斷充實,全校現有設備充裕的理工科實驗室31個,建有配備全套彩色電視錄放設施的電化教育中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202萬元。 一座設計新穎的圖書館,建築面積達4824平方米,藏書近30萬冊,中外報刊1500多種。還有室內體育館,以及標準的田徑場等體育設施。

韶關大學自1978年以來,共培養了6200多名大專畢業生,1000多名函授、夜大專科學生,500多名幹部專修生。成為粵北地區重要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中心。

韶關大學科研有較大進展。據統計,"七·五"期間,該校教師在各級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375篇,主編或參加編寫並已正式出版的高等學校教材和教學參考書33種,學術專著19種。韶關大學還積極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技術諮詢服務。

院系設定

化學系

化學系成立於1958年,當時叫做“生化科”。至1969年下半年,“生化科”更名為“農化連”。到1971年,“農化連”再改名為“農化科”。1977年恢復聯考,“農化科”招收三年制“化學大專班”。1978年復辦韶關師範專科學校,“化學科”同時得到恢復。1985年,化學科增設生物專業,改名為化生系,招收化學、生物雙學科三年制學生。1989年韶關師專與韶關大學合併,化生系改招化學、生物單學科二年制學生。1992年化學專業與生物專業分開,恢復單獨設立化學系,招收培養化學師範生。從1993年起,化學系增設非師範專業,至今共開辦有工業分析化學專業、精細化工專業、矽酸鹽工程專業、食品工程專業、化學化工專業、環境保護專業等六個非師範專業。 據不完全統計,40多年來,化學系(含原來的化生專業)為國家培養了師範生914人,非師範生304人。現在,化學系共有師範與非師範在校生近500人;教師職工2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16人,助教2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位的10名。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幫助下,近年來化學系得到了比較迅速地發展,特別是在1996年,我們以不到一年的時間,使實驗室面積增加了一倍,儀器設備增加了近200萬元。現在,化學系實驗室面積有3000餘平方米,固定資產300餘萬元,可以開出物化、有機、無機、分析、中教法、化工原理、食品製作、矽酸鹽實驗等各類實驗,完全能夠滿足教學和部分科研工作的需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本系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我們還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積極購置各種比較高級的分析測試儀器。現在化學系已經擁有美國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譜1台,北二光儀器廠原子吸收1台,美國螢光分光光度計1台,澳大利亞GBC-916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1台,火焰分光光度計1台,以及其它先進的配套儀器;在二標中還訂有美國尼高力公司富立葉紅外光譜儀1台。這些高檔儀器現在已基本能配套使用,其測試水平達到了國家的高級標準。

通過多年的努力,化學系已建立起擁有近5000冊專業書籍的系圖書資料室,結合學校圖書館的專業書籍,基本上可以滿足教學和科研的要求。近年來我系在全國各級刊物發表科學研究論文、在全國科研、教學學術會議上宣讀科研論文數十篇,有4人參加大學教材的編寫,承擔省級科研課題3個,校級科研課題9個,科研經費11萬餘元。

機電系

機電系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備先進。系現有專任教師21人,其中副教授5人,高級工程師1人,講師9人,工程師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5人。系設有CAD/CAM中心實驗室、精密測量實驗室、材料力學實驗室、機械基礎實驗室、控制工程中心實驗室、電子線路實驗室、微機套用實驗室、電工學實驗室、檢測轉換實驗室、控制原理實驗室及金工實習車間等,擁有設備價值180多萬元,普通在校生300多人。 機電系設有“機械製造與模具”和“電氣自動化”兩個專業。“機械製造與模具”專業共開設專業課、公共課和實踐課43門,總計132學分,1852學時,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22周(含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電氣自動化”專業共開設專業課、公共課和實踐課43門,總計128學分,1901學時,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16周。

機電系開設課程共52門,其中必修課33門,選修課19門,《機械原理》、《電機與拖動》、《微機原理與套用》和《金工實習》等8門課程為校、系重點課程。

在學生培養上注意全面的素質教育,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在創新教學體系的建立和課程設定上,注意加強機電一體化、計算機套用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系教學管理制度完善,教學檔案和教學資料齊全,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機電系教師正從事電子技術、電氣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及模具CAD/CAM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及產品開發工作,目前進行的研究

1.模擬數字電路的分析與設計;

2.單片機信息採集與控制;

3.可程式序控制器(PLC)系統開發;

4.計算機高級控制系統及工業區域網路技術;

5.機械CAD技術;

6. UG軟體的套用及開發研究;

7.冷衝壓模具設計與製造;

8.塑膠模具設計與製造;

9.電子線路(系統)的故障自診斷技術;

10.數控技術。

經濟管理系

韶關大學韶關大學

經濟管理系始創於1984年,1985年正式招生。因韶關係重工業城市,所以經濟管理系以工業企業管理類專業為主。以後陸續開辦了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財會專業、貿易經濟專業和酒店管理專業,辦學形式包括普通大專、函授班、成人脫產班、夜大學等。1996年,中文系的旅遊管理專業和政治系的財政金融專業併入本系。1999年6月數學系的會計專業併入,1999年9月旅遊管理系從本系劃出,成立旅遊系。 目前開辦的普通大專專業有貿易經濟、會計學和證券投資,成人教育專業(包括函授、夜大、成人脫產)有會計學、經濟管理等。還開辦了本科和專科自學考試輔導班。普通班在校生人數約360人,各類成人班共約300人。經濟管理系下轄經濟學、管理學、財政與金融、會計學教研室。科研機構有粵北經濟研究室和證券交易實驗室。目前有教職工23人,其中專職教師中90%以上都有中高級技術職稱,25%的專職教師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或正在攻讀在職研究生,有兩位教師是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學術骨幹培養對象,多名教師獲得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或韶關大學教壇新秀稱號。教師隊伍平均年齡較低,充滿活力。

近年來,教師的科研熱情不斷提高,科研工作成績顯著,發表了300餘篇有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編著(或參編)學術專著、辭典、教材近20部。1996年還承擔了廣東省高教廳重點科研課題“粵北經濟發展的困境和前景”,現已完成。先後有5位老師獲得過校級科研成果獎,3項教學研究成果獲得學校獎勵。

計算機系

計算機系創辦於1985年4月。15年來,先後開設過計算機套用、計算機通訊、計算機管理信息等五個專業,學制三年。辦學形式多種多樣,有普通大專班、成人全日制脫產大專班、成人函授大專班、專科起點本科自考班等。辦學以來,共招收了十五屆學生,為粵北地區和廣東省輸送了各類建設人才一千二百餘名合格計算機專科畢業生,目前在校學生人數達數千人。 計算機系師資力量雄厚,師資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30人,其中正教授1人,&127;副教授5人,高級工程師1人,博士生1人,研究生5人,中級職稱13人。許多教師在計算機套用、計算機控制、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數學領域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和研究。近幾年來,計算機教師主編、參編了教材7部。編寫了內部出版教材和實驗指導書5種,在全國核心刊物發表的論文超過百篇。計算機系現有數學、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硬體、計算機網路、計算機基礎、成人教育等六個教研室,並設有計算機研究所。計算機系長期以來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生產相結合”、“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宗旨,以“為韶關的經濟發展服務,為韶關的計算機套用培養人才”為原則,深化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課程建設,大膽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全面素質的提高。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在“保證基礎、突出主幹、加強實踐”的教學方針指導下,尤其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市場競爭意識的培養。

計算機系目前設有微機機房、電子電路、組成原理、微機原理、單片機套用、計算機網路和計算機維修等七個實驗室,擁有大批高檔微機和硬體實驗設備,實驗室面積達1500平方米,固定資產近200萬。實驗條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計算機系是一個團結向上、積極進取的集體。先後十多次獲得“韶關大學先進集體”、“教書育人先進集體”、“實驗室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有多名教師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獎、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廣東省先進科技工作者、韶關市師德先進標兵、韶關市教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計算機系在黨的領導下,正茁壯成長,它充滿朝氣和活力,以堅實的步伐邁入廿一世紀。

教育系

心理學教育學教研組,建於1958年,1986年改為心理學教育學教研室並定為系級建制,1999年9月易名為教育系。歷屆的負責人有羅偉僑、譚小嫻、王劍蘭。教育系主要負責本校師範類的公共課《心理學》、《教育學》的教學任務,也曾負責體育系專業基礎課《運動心理學》的教學工作。心理學、教育學公共課是師範生的專業必修課,教育學課程於1994年被評為校級重點課程,心理學課程於1998年被評為校級良好課程。1995年招收首屆學前教育專業函授班,1998年開始招收學前教育專業普通班。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熱愛專業、熱愛兒童、全心全意為社會主義幼教事業服務、身體健康、品貌端正的幼教師資和幼教管理人員,它要求學生掌握幼教專業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科學研究的能力。主要開設幼稚園教育研究方法、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樂理、舞蹈、琴法、聲樂、幼兒美術、兒童文學、幼稚園教育管理學等課程。教育系目前有教輔人員共10人,專職教師9人,其中副教授1人,講師6人,助教2人,碩士4人。韶關大學首批重點及廣東省“千百十工程”校級學術骨幹1人。 教育系注重以教育理論為指導,堅持教學改革,如:對以傳統的講授法為主的公共課教育學心理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對教學內容中的理論課進行選擇壓縮,增加教育實踐課教學;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優選,從而達到整體教學效果的最佳化。其中“以心理素質教育為基礎的心理學教學改革研究”被列為校級科研科題,“多種教學方法優選,整體效果最佳化的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改革研究”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的項目之一。《抓好管理,注重基礎,深化教育學科的綜合改革》的教學成果獲得韶關大學1996年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系自1978以來,參編公共課心理學、教育學教材共20部,其中兩部獲得本校的優秀教材獎。在各級刊物發表科研、教研論文共50篇,其中獲市級以上論文科研獎的共有10項,1996-1997年度獲韶關大學科研先進集體二等獎。有11人次獲教書育人、教壇新秀等榮譽稱號。

教育系將在發展中不斷壯大,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開辦,將為粵北的幼兒教育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旅遊系

旅遊繫於1999年9月20日正式掛牌成立。她是適應廣東省及粵北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在韶關市委市政府及學校的高度重視下,在已開辦近5年之久的旅遊管理專業的基礎上籌建起來的。旅遊系是一個旨在發展粵北旅遊高等教育,為粵北乃至廣東全省旅遊行業培養、輸送大量專科層次的旅遊專門人才,促進旅遊行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非師範專業的教學系,學制三年。 目前,該系在校生人數119人,現開辦的旅遊管理專業是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試點專業。現有專業教師七人,其中副教授一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五人,助教一人。建設中的教學模擬實驗室兩個,即旅遊專業技能訓練中心;旅遊管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旅遊系是一個年青而充滿活力的系,成立伊始,便根據目前我國旅遊業及旅遊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結合我校實際,提出了明確的辦學思路。為突出“高職”特色,實現培養“服務管理複合型中高級旅遊實用人才”的培養目標,從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出發,進一步修正和完善了教學計畫、教學內容、課程設定,以體現職業崗位實際對人才所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同時,通過建立校內模擬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基地,加強實驗、實習訓練比重,使學生在校期間基本上完成上崗所需的實踐操作訓練,使學生畢業後就能迅速上崗工作,並爭取有關部門支持,實行畢業生雙證書(即畢業證、職業技術資格證書)制度,使學生就業就有較高起點。目前我系已有多名學生在校期間就已取得“全國導遊資格證書”,並有許多同學在節假日參與帶團及酒店服務等實踐工作;在韶關市舉行的多次“旅遊招商”活動中,我系多次組織學生參加接待及導遊服務工作,給與會嘉賓和韶關市有關部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1999年廣東省組織的“金牌導遊”評比預選賽中,我系有兩名同學將代表韶關市參賽。

教學過程中,在加強課程建設的同時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積極進行多媒體課件建設,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同時立足粵北,面向廣東及全國的旅遊事業,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為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辦學效益,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旅遊系將通過建立專業指導委員會,使專業的培養目標、教學計畫、課程設定更緊密的圍繞社會和企業的需求。並通過籌建“韶關大學旅遊學會”以及先期建立丹霞山、南華寺等旅遊景點景區作為校外實習基地,進一步擴大學校和系的知名度,樹立專業在旅遊界同行中的良好形象,逐步將旅遊系辦成粵北旅遊業人力資源的開發、培訓、教育基地。

美術系

美術系創辦於1988年,目前有美術教育專業、裝潢專業、服裝專業、環境設計專業等四個專業,學制三年。13個班在校生300餘人,函授生200餘人,生源來自全省各地,畢業生遍及珠江三角洲和韶關、清遠等地,從事美術教育和設計工作。 美術系現有客座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6名,大部分教師已完成了研究生課程的進修深造。在這些教師中有的被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和韶關大學十佳教師。改革開放以來,美術系在教學、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一批批優秀的教學設計成果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其中有的攝影作品被美國、日本友好院校收藏;有的美術作品參加國際及全國、省、市美術展覽;有的教師參編出版了各種專著;部分課程榮獲學校重點課程、省電教合格課程和電教實驗課程。部分學生的設計作品已投產,產品遠銷東南亞和台、港、澳等地,他們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有的學生成績優秀,獲得廣東省南粵優秀學生;有的榮獲校大學生辯論賽冠軍、校先進黨支部及其它各種獎項和榮譽。

美術系教學條件、科研設施設備日趨完善。由盧道和先生捐資的“盧道和美術樓”,面積有三千餘平方米。專供美術系各專業用於教學和實驗的場地有:畫室、教室、學生電腦設計室、攝影室、服裝工藝室、多媒體電教室、展覽廳、圖書室、收藏室、教具室等。

美術系目前有實驗室三個、設計公司一個。美術系將發揮多學科優勢,堅持三個面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辦出自己的特色。

生物系

生物系現有教職工20人,其中副教授4人,講師7人,實驗師4人,碩士研究生5人,在校學生310人。近年來,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8篇,省級刊物上172篇。參編國內出版的教材1本,編寫各種講義12種;承擔了省級科研項目2項,校級科研項目15項,其中有一項科研成果已通過了省級鑑定。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動物學》課程已建設成為省級、校級重點課程,還有校級重點課程8門。目前,生物系設有生物教育、園藝工程、套用生物技術三個專業,其中套用生物技術專業已被確定為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有10個實驗分室,包括動物學、植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組織培養、植物生理學、經濟作物學、生物技術等實驗分室,並有一個校級直屬的生物研究室。實驗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120萬元。97年生物學實驗室已順利通過省級專業基礎實驗室專家組的合格評估,實驗室工作連續兩屆被評為學校先進實驗室。近年來,生物系加大了教學改革步伐,在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創新精神,為鄉鎮經濟建設服務以及突出地方性、實用性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獲得了1995年省級教學成果獎、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在1997年全國生物專業教學改革研討會上獲教改論文一等獎。 生物系師生有強烈的團結協作精神、熱愛生物專業和獻身生命科學的熱忱,曾先後獲得校級“黨風廉政建設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全校第一個“遵紀模範班”獎勵,95、96、97、98連續四年被學校評為教書育人工作“先進集體”;獲國家級獎勵的有1人次,獲省級“先進個人”獎勵的有3人次,市級“先進個人”4人次,獲校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等稱號獎勵的有多人次。在各級領導的大力關心支持下,生物系實踐基地的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建立了多處校外實踐基地,如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嶺森林公園、勞萊恩畜牧發展有限公司、金友米生產加工基地、市農科所、市林科所、市水產研究所等。校內生物園的建設也初具規模,有蔭棚1500平方米,有各種動物養殖孵化基地、微生物食用菌基地,計畫建設園林花卉區、植物分類區、經濟作物栽培區、果樹區、蔬菜區、遺傳育種區等,新的生物園集教學、科研及學術交流於一體,將成為粵北地區一流的生物教學與科研基地,對改善現有教學條件,激發同學們學習生物科學的濃厚興趣,將起到重要作用。

今後,生物系將進一步拓寬辦學路子,深化教學改革,為韶關市“三高農業”經濟發展服務。生物系的明天將會更加美好!

數學系

數學系的前身是韶關師專數學科,創辦於1958年。經過多年的發展,現有全日制學生500餘人,教職工30人。開設了數學與計算機(專科)和數學與套用數學(與華南師範大學聯辦的本科)兩個專業。系下設有數學分析、代數幾何、數學綜合技能、高等數學和計算機等五個教研室,以及微機實驗室與系資料室。 在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數學系多次獲得上級有關部門頒發的獎勵,其中包括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教師中獲省級獎勵的有7人次,獲市級獎勵的有4人次,學生中獲各種獎勵的有1000多人次。教師隊伍建設情況

數學系多年以來一直都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特別是近年來,在學校積極創造條件升格本科的大好形勢下,在學校的統一領導和大力支持,系裡抓住機遇,在引進人才的工作中加大了力度。目前,系的教師隊伍中,有正教授2名,副教授11名,講師10名。其中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8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能適應本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需要的教師隊伍。

教學與科研情況在教學管理方面,編寫了8個教學檔案,有數學分析等校級重點課程3門。每學期定期地進行教案檢查和公開課活動。每學年還在學生中舉辦“國中數學教師職業技能”競賽,目前,系裡正在組織力量進行CAI課件的開發。

在科研方面,本系的教師,按各自所學的專業內容,目前從事的研究方向有無窮維動力系統、機率統計、數學模型最佳化、常微、群論、數論,生物數學,泛函分析、計算機套用等方面。經過本系教師的多年努力,在科研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不完全統計,至目前為止,本系教師共發表論文210餘篇(其中在國外刊物上發表1篇,在國內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80篇),發表譯文7篇,參編教材15本,有15人次分別獲得省、市及校優秀論文獎。在學術交流方面,歷年來除有多位老師外出進修外,還先後邀請過中科院院士王梓坤、丁夏畦,武漢大學校長李國平,中山大學教授林偉、王壽松,美國Bradleg大學司徒子治教授等到系講學。

此外,本系還負責韶關市數學會的多項工作。實驗室與資料室建設情況

本系的微機實驗室現有60多台各式電腦,機房面積120平米,並且已連線網際網路,可為本系的教學、科研提供服務。

本系的資料室訂有國內外雜誌30餘種,各種資料3000餘冊,並即將連線網際網路,可為本系的教學科研提供一定的條件。

體育系

體育系創建於1980年,現設三年制專科體育教育專業,主要為初級中學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師。自1999年止,已經為國家培養了1786名初級中學體育教師,培養體育函授畢業生414人體育系現有全日制學生580人,成人教育生400多人。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副教授10人、講師13人、助教13人。其中碩士學歷的青年教師2人。現設有理論、田徑、體操、球類、公共體育五個教研室,擁有教學樓、辦公樓,還有人體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運動生物化學實驗室、電化教學室和系資料室。體育場館設施有:標準田徑球場、綜合體育館、球類館、游泳場、體操房、健身房、桌球室和田徑塑膠風雨走廊,另外還有室外籃球、排球、體操、足球場地,體育器材設備齊全。 體育系在教學方面,重視課程建設,有體操、田徑、公共體育課三門課評為校級重點課程。學生參加一九九一年廣東省高校體育理論統考成績名列第三名,及格率達到97.24%。科研方面出版專著2本,參編教材10本,在省級和校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20篇,參加全國和省級體育科學論文報告會上交流的論文分別獲一、二、三等獎,學術水平有較大提高。體育系師生在校黨委領導下,解放思想,抓住機遇,積極探索,深化改革,開拓進取,在辦學規模,師資建設,提高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學生管理,訓練競賽等方面已取可喜成績。體育系學生朱越強代表廣東省大學生體育代表團,參加全國第五屆大學生運動會田徑項目比賽奪得銀牌1枚銅牌1枚。在廣東省第四屆大學生運動會上我校榮獲專科組田徑團體總分第二名,男子籃球第二名,女子籃球第三名和田徑、籃球團體總分第二名,奪得金牌6枚。九九年在廣東省第五屆大學生運動會上,我校榮獲專科組田徑、游泳、籃球團體總分、男子團體總分、金牌總數、獎牌總數四個團體第一名,女子團體總分第二名,田徑團體總分第一名、游泳團體總分第一名,奪得金牌總數27枚和獎牌總數50枚,有6人打破三項省大學生專科組紀錄,被廣東省高教廳授予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體育系陳偉騰、鄺世雄、張愛平、黃金銘、苗廣明、王玲、劉連山、羅智、沈茂金、蔡美燕十位教練被學校授予為優秀教練員稱號。陳偉騰、鄺世雄、王桂忠、黃金銘、袁玉峰5位教師獲省級先進教師獎。體育系1995年至1997年三年被學校評為教書育人先進集體,1996年評為畢業生文明離校先進集體,1997年評為畢業生文明離校先進系標兵稱號,1999年評為先進集體和參加省第五屆大學生運動會突出貢獻獎。

物理系

物理系創辦於1958年,41年來培養各類畢業生2900多人。改革開放以來,物理系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由原來單一的物理專業發展為物理教育、電子技術與自動化、電氣工程技術三個專業,在校生人數由八十年代初的180多人到發展到現在的500多人。師資隊伍也得到了較大的充實提高,現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高級實驗師3人,講師16人,實驗師6人。現有普通物理教研室、電子技術教研室、電氣工程教研室、實用技能教研室等四個教研室;設有電子技術研究所。實驗室建設較突出,現有普物、電子技術、電氣技術、微機控制等實驗室;建築面積三千多平方米;固定資產二百五十多萬。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520多人。物理系在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統計,物理系教工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參編教材7部;《電子技術》和《力學》被評為省級重點課程,普通物理實驗室通過省評估小組檢查,《普通物理實驗》評為校級良好課程。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校級教學成果獎一項,三等獎四項,校級科研成果二等獎四項,5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獎勵,4位教師確定為省的“千百十”工程學術骨幹培養對象,1人定為市拔尖人才,1人出國進修,1人應邀參加國際光學學術研討會;物理系多次被評為教書育人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

外語系

外語系創辦於1960年。曾先後招收過俄語、英語班。1970年開始招收英語專業學生。現有英語教育和實用英語兩個專業,面向韶關、清遠和全省招生,主要培養合格的國中英語教師和涉外高級專門人才。在校學生600餘人。三十九年來為社會輸送了兩千多名合格的外語專業人才。

改革開放使外語系獲得了闊步發展的生機。近年來,通過引進、調整、培養、提高,現有專業教師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人,講師14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5人,留日碩士1人,外教3人,留學回國人員3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市科技拔尖人才1名,校級學術骨幹2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校級十佳教師1人。這是一支力量雄厚、群體素質、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術特長不斷趨向合理的年輕的外語教學與研究的隊伍。為了加強橫向聯繫和最佳化結構,還特聘校外著名學者多名,為我系客座教授,其中有美國LaCrosse大學英語系系主任、教授、LyonEvans博士,他們定期來我系進行學術講座。外語系堅持培養合格外語人才為己任,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以“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有特色”為主要內容,不斷加強課程建設,不斷深化課程內容和教與學方法的改革;逐步形成了積極銳意進取,大膽開闊創新,爭取專業辦出特色,課程開出特色,教學注重特色,人才具有特色的教學改革思路,形成了“崇德、立志、勤奮、求實、成才”的優良學風和系風。

課程建設不斷擴大和加強,現有中學英語教學、口語、視聽說、綜合英語等四門校級重點課程。在科研上,外語系堅持科研助教學,教學科研相長,並注重群體科研隊伍的建設。現已逐步形成有學術帶頭人、有學術梯隊、有主攻方向,有群體優勢而又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群體攻關隊伍。

該系教師已承擔過省級、校級科研課題多項。現任系主任承擔了省級“五個一百”的電教課題“英語視聽說一體化軟體開發”,參加了由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建華校長、馮之林教授主持的"英語術語漢譯直轄市軟體工具系統”的省級社科課題。該系教師承擔的校級科研課題6項。該系正在積極籌建英語教師語料庫、語法測試語料庫和辭彙分級測試語料庫;並與韶關市有關方面正在積極探索“粵北大中國小英語教學一覽子工程研究”項目。近幾年來,該系教師擔任主編或獨著的專著、教材、教參有20多部,參編的有5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的論文有100餘篇。不少論文曾多次獲獎。實現了“二二一一”的科研指標:即每年在核心刊物上有兩篇論文發表;每年爭取到兩個科研立項;每人平均有一篇文章或有一萬字的科研成果。

外語系現有已通過省級驗收的現代化多媒體語言室4個,2000餘盒聲像資料,打字練習室1個(配有英文打字機50部、電腦36部),擁有外文資料室,藏書豐富、品種不斷加強,為英語教學與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音樂系

音樂系成立於1997年12月,現有音樂教育一個專業。1998年首次在本省招收三年制專科學生,1999年經上級批准還開辦了成人音樂教育專業(夜大)班。音樂系現有一座獨立的、頗具特色的音樂樓,建築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其中有琴房80間,舞蹈排練廳、器樂排練廳各一間,課室8間和一座能容納300多人的音樂廳,裝備有86台鋼琴,20多台電子琴、手風琴以及管弦樂器一批,還有一間具有先進水平的(30+1)琴法實驗室。我系現有理論、表演、技能、公共音樂四個教研室,有實驗設備、圖書資料二個工作室。在職教職工27人(其中副教授4人,講師10人,助教8人),在校普通生136人。

音樂系成立以來,在“面向基礎教育突出師範特色”的辦學思想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研究和教育改革,並取得了一定成績。至今共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副教授方光耀老師撰寫的《對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之我見》被“新華文摘”1996年10月第十期全文轉載;方光耀老師撰寫的《音樂表演美學系列研究》獲1996年甘肅省高校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蒲濤講師撰寫的《粵北山區音樂教育現狀及對策》獲中央教育電視台、中央科學教育研究所聯合舉辦的1997跨世紀教育論壇論文一等獎。由系主任方光耀副教授主持下的“講台、舞台教學研究”正成為教師們的教學改革研究的主要課題。

政法系

政法系具有30多年歷史,現設政治、歷史、法學、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專業,主要培養合格的國中教師及從事政法工作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設有哲學、政治、歷史、法學、成人教育等5個教研室及港澳研究室和宗教教研室。全系教職工2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14人,目前在讀全日制學生總數達到510人,函授專科生850人。政法系在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國內刊物上發表論文190篇,主編、參編教材、論著35本,榮獲省、市、校各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優秀教材獎”、“優秀著作”、“優秀科研成果獎”、“優秀論文獎”、“科學與技術突出貢獻獎”共30項。

政法系一貫倡導愛崗愛系,敬業樂教,是一個團結、開拓、進取的集體,近年來曾多次獲得省級、校級“先進集體”、“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教師中有1人獲“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特等獎”,1人獲“廣東省高教系統優秀黨員”稱號,2人獲“韶關市優秀教師”稱號,2人獲“韶大教壇新秀”獎,1人獲“韶大十佳授課教師”獎,多人獲“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等稱號。政法系一貫以來視教育質量為生命線,實施素質教育,積極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注重課程建設。專業主幹課“馬克思主義哲學”於1993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課程,“中共黨史”為學校的重點課程。1984年以來,有近60位學生考取華南師範大學政治教育專業、思想教育專業繼續深造。30多年來,政法係為國家輸送了各類畢業生3000多人,其中許多人成為骨幹教師、領導幹部,為粵北文化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中文系

中文系,為原韶關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及原韶關大學中文系合併而成,從1958年創辦至今已有四十一年的歷史。現設有漢語言文學、公關文秘和中英文秘書等三個專業。1999年,經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開始與華南師範大學聯合招收四年制中文本專業學生。目前,中文系有在讀全日制學生共910多人。

中文系擁有一支精幹的教師隊伍和一批踏實肯乾的教輔工作人員。現有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講師15人,助理研究員1人,已取得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年輕教師10人,1位老師正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多位老師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中文系師資的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整體力量也比較強。現設有:漢語教研室、寫作教研室、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文學綜合教研室、文秘教研室、教師技能訓練教研室和成人教育教研室等7個教研室。共開設了40多門課程,其中專業課12門,專業基礎課10門,選修課20多門。另外,還開設了面向全校師範專業的公文寫作、大學語文、教師口才訓練、漢字與書法等課程。中文系一貫重視抓教學質量,積極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各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都較好地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原則,既重視基本理論的傳授,更重視理解、分析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第二課堂教學,加強見習、實習的指導;通過正音、正字、正書等教學活動,強化基本功訓練,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實際能力,普遍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自1993年以來在各類教學成果評獎中先後有2項獲全國獎,4項獲省級獎,多次獲市校級獎勵。此外,中文系還十分重視課程建設工作。並把這項工作當作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合格人才的長遠大計抓緊抓好。經過不懈的努力,現代漢語、公務文書寫作兩門課程被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中國古代文學、漢字與書法、教師口才訓練和古代漢字四門課程被確定為校級重點建設課程;教師口才訓練、漢字與書法、公文寫作三門課程被確定為省級電化教學實驗課程,其中漢字與書法被評為省電化教學優秀課程。

中文系非常重視科學研究與對外學術交流工作,現有兩個學術研究室:粵北方言與客家學研究室、粵北文化研究室。中文系加強基礎學科研究的同時注意突出地方特色的學術研究,在粵北方言研究和客家民俗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正籌建“韶關大學方言研究所”。中文系的教師除兢兢業業搞好教學工作以外,還充分利用課餘時間潛心學術研究。僅1980年以來,全系教師公開出版的學術專著(含合作),有40多種,主編或參編教材19種,在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其中有相當數量的論著在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不少論著還獲得省、市、校級的獎勵。1993年以來,承辦過兩次國際學術會議。1994年,方言與客家學研究室承辦了“第二屆中國東南方言語法(國際)研討會”和“客家民俗文化(國際)研討會”;1995年現代漢語教研室承辦了“廣東省中國語言學會95年年會”,1998年又承辦了第三屆“全國客家方言研討會”;98年12月又舉辦了“鄧小平文藝思想學術研討會”,並有多人次先後參加在香港、新加坡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有近百人次參加在國內舉行的國際、全國及省級的各種學術會議,在學術交流方面起到良好作用

圖書館

前身是韶關師專圖書館,始建於1958年,後與韶關大學圖書館、韶關教育學院圖書館合併,2000年正式更名為韶關學院圖書館。2004年,圖書館整體遷入榮獲“魯班獎”的現代化、智慧型化的南區新館。圖書館現有館舍面積29426㎡。經過多年的文獻資源建設,形成了文、理、工、農、醫相結合,以文史、經管、機械、電子、計算機、生物、醫學等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藏書體系。現有紙質圖書144.39萬冊,電子圖書292240種,報刊近6000種,現刊1700餘種,電子期刊8000種。設有文學書庫、報刊閱覽室、多媒體閱覽室等20餘個文獻信息服務庫室,擁有各類閱覽座位2994席,閱覽座位與學生數比為1:4.44。每周開館95小時,自修室全天候開放。年接待讀者120多萬人次,年文獻流通量近100萬冊次。設有辦公室、采編部、流通部、文獻閱覽部、多媒體信息服務部、技術部、諮詢部、教學部等業務部門,現有工作人員84人(含6名流動編制、20名臨時工),其中正高職稱2人,副高職稱8人,中級職稱35人,初級職稱16人;碩士學歷2人、本科學歷34人、大中專學歷48人。圖書館1993年開始引進SULCMSII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該系統及伺服器經逐步升級,目前已實現了書刊採訪、編目、典藏、流通、書目檢索等業務流程的計算機自動化管理。區域網路經過結構化布線,採用先進的網路設施、伺服器,可以與校園網、中國教育網和Internet相聯接。1999年建成擁有50台(現已增加到320台)計算機的多媒體閱覽室。2005年,圖書館“一卡通”管理系統順利建成,使圖書館在自動化管理方面又邁上一個新的台階。目前,圖書館擁有16台伺服器和大型網路交換系統、6T容量的光碟塔和磁碟陣列存儲系統。近年來,圖書館加快了數位化資源建設的步伐,先後引進了維普中文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SpringerLink、“書生之家”電子圖書、萬方中國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及《人民日報》五十六年全文數據等數位化信息資源。圖書館還積極開展資源共享,加入了廣東省網路圖書館,成為廣東省網路圖書館十大鏡像站點之一。此外,還自主研發了“韶關學院科研成果全文資料庫”、“圖書館非書資料資料庫”等特色資料庫等,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需要構建了文獻信息資源保障系統。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書刊借閱、文獻複製、信息諮詢、資源導航、專題檢索、定題跟蹤、課題查新等信息服務。近年來,“信息素養教育”和“學者論壇”成為圖書館兩大服務特色。圖書館為全校各專業學生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必修課、“網路信息檢索”等選修課程,建有“大學生信息素養專題學習網站”,定期編輯出版《大學生信息素養》、《高教管理參考》、《圖情通訊》等刊物。每周開展“學者論壇”、“學術演講”、“學術沙龍”、“教學論壇”等學術講座,遍邀校內外專家學者蒞臨講學,使學校的學術文化氣氛日益濃厚,圖書館的學術性得到進一步的實現和強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