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書法

音樂書法是書法與音樂相結合的一種書法表現形式。該種書法由李斌權創作。但該創作形式具有極大的爭議。

簡介

在“2012倫敦奧運中國書法音樂會”上,音樂書法家李斌權與新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現場書寫英國文學家狄更斯《雙城記》中的精彩片斷“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在“2012倫敦奧運中國書法音樂會”上,音樂書法家李斌權與新倫敦交響樂團合作,現場書寫英國文學家狄更斯《雙城記》中的精彩片斷“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

書法向來有“凝固的音樂”、“無聲的音樂”之美譽,當書法家李斌權把這種凝固、無聲給活化、有聲之後,一種全新跨界藝術音樂書法便由此誕生,但同時也招致“作秀”、“雜耍”的批評。在質疑聲中,他已經連續在維也納金色大廳、維也納皇宮上演了“中國書法音樂會”;更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攜手新倫敦交響樂團和英國現代芭蕾舞團等,將舞台搬到了倫敦薩德勒斯威爾劇院。

簡介

創作目的

李斌權認為,音樂和書法的結合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它的一個普世性。它能夠帶動大家廣泛的對書法產生一種濃厚的興趣,也正是要改變當前中國書法幾乎成為一個邊緣化藝術的現狀。正是因為音樂書法的舞台表演性,導致它成為社會新娛樂的一個門類,能夠感染更多的人,將更有利於中國書法的普世性。

伴奏樂器

李斌權認為,古琴更適合音樂書法伴奏,因為古琴大師彈撥抹挑和書法的提捺頓挫恰恰是有相當的一致性,而交響樂在節奏和旋律上,確實不如古琴那樣有相同點與契合度。但是從表演角度來說,交響樂的感染力更強一些,在這樣的映襯下更容易形成一種視聽同感。從客群範圍來說,古琴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一個小眾範圍欣賞的;而到了當今這么一個時代,可能需要的是更強悍的一些東西。

評價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原副所長何西來以“為書法插上了音樂的翅膀”來評價這一形式。他指,李斌權表演用的是草書,且基本上是狂草,其草書根底是孫過庭的書體,有相當深的功力,與音樂結合後的表演性書寫更是狂放不羈。從創作實踐來看,真、行、篆、隸、草諸書體中,惟有草書特別是狂草適合於“被之管弦”,因其書體簡約,書寫便捷快速且可連綿不斷,更容易體現書家情感情緒的律動。

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劉藝則以“懷素壁書”來形容李斌權的書法表演,“在丈二匹大小之牆面上揮灑自如,頓還懷素舊觀,今人擊節讚嘆,其草書結字準確,線條流暢且伴隨音樂節奏,時急時緩,時弱時強,視覺與聽覺融為一體,此則古人所不及者。”

書法理論批評家李廷華亦指出,在國際舞台上展示中國書法,顯然有“行為藝術”的成分,但李斌權也沒有簡單化或表面化地用“現代書法”對西方觀眾進行“視覺刺激”,他展示的是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正脈。書法與音樂的合作,均非自今日始;但是,將書法藝術和音樂結合,在國際舞台上做充分展示,卻是李斌權首創,“一個"敢為天下先"的青年人,應該得到讚揚和鼓勵,也應該在展開充分討論之際給予學術定位。”

表演視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