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才高

個人簡介韓才高堅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農田基本建設、農業機械化、調整生態農業結構方面投入900多萬元,按照“三三”制農田要求,建成示範區面積700畝。 2001年,打撈隊改制時,韓才高多次奔赴南京和一些企業協商,讓這些企業多吸納本村勞動力。 韓才高堅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農田基本建設、農業機械化、調整生態農業結構方面投入900多萬元,按照“三三”制農田要求,建成示範區面積700畝。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韓才高堅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農田基本建設、農業機械化、調整生態農業結構方面投入900多萬元,按照“三三”制農田要求,建成示範區面積700畝。區內新建了水泥防滲渠和泵房,改造了防洪堤,修築了機跑道。鹽都區秦南鎮涇口村曾經是全鎮最窮的村,1991年以來,在韓才高的帶動下,該村一躍成為區“集體經濟排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在全市名列前茅。

人物特寫

自1993年韓才高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一直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村級經濟、增加民眾收入上。襯裡有個打撈隊,韓才高一直採取多種形式扶持盤活、“放水養魚”,使打撈隊搶得先機,得到良好發展。2001年,打撈隊改制時,韓才高多次奔赴南京和一些企業協商,讓這些企業多吸納本村勞動力。經他的努力,目前襯裡有400多男勞力在打撈隊工作。2001年,按上級要求,涇口村與經濟相對薄弱的鄰村進行了合併。為幫合併村村民發家致富,他主張投入200萬元,新建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廠房,修繕了舊村部、學校,並低價對外招租,當年便引入斑竹襪業等3家企業在村中落戶並投產達效。其中織襪廠吸納了村中500多名富餘的婦女勞動力進廠,全村勞動力真正形成了“男撈女織”的格局。2002年,他又力邀市亞捷玻璃廠對村原玻璃廠進行重組,擴大了生產規模,目前該企業成為全市最大的玻璃器皿外貿企業之一。
韓才高堅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在農田基本建設、農業機械化、調整生態農業結構方面投入900多萬元,按照“三三”制農田要求,建成示範區面積700畝。區內新建了水泥防滲渠和泵房,改造了防洪堤,修築了機跑道。農民購置大型農機具除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外,襯裡貼補購置費的50%左右,目前全村共有大中型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等各類農業機械50多台(套),使全村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韓才高還利用村里企業在沿江大中城市設立的分公司、辦事處等對外視窗捕捉信息快、市場掌握準的優勢,有針對性地調出400多畝面積種植大棚蔬菜、花卉苗木、中藥材等高效經濟作物,使糧經比例達到5.5:4.5;又根據本村地勢低洼、溝塘較多的特點,發展特水養殖100多畝;同時大搞植樹種草,增加綠化覆蓋面積。在鹽興公路兩側、蟒蛇河畔栽植了數萬棵意楊、銀杏等經濟樹,幸福河沿岸擴種、移栽了大量的松柏、垂柳、香樟等觀賞性樹木,目前行政區內已形成“樹成行、路成網、田成方、渠成形”的生態農業、現代化農業格局。
為維護進廠務工的民眾利益,韓才高在全鎮第一個成立了村級工會組織,並在村部專門辟出工會辦公場所,落實了經費,積極組織活動,同企業老闆一道傾聽職工心聲。村里孤寡老人和老弱病殘者是韓才高關心最多的群體,為讓他們安度晚年,村里每年給每位五保老人發放補助2000元,殘疾人每年補助600至1000元;建國前入黨的老黨員每年補助近2000元,他們的遺孀補助600至1000元; 1997年還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了一座蘇北一流的敬老院;2001年國慶節前夕,又成立了助老、助學、助殘基金會,將全村60歲以上的老年入都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對一些重病、大病的老人由基金會出資治療,對失學兒童和家庭困難的大學生進行助學;目前基金會正常都有20多萬元的銀行存款。全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靠、病有所醫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已經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