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梁帶村

韓城梁帶村

韓城梁帶村隸屬陝西省韓城市昝村鎮,位於市區東北7公里黃河西岸的台地上。

韓城梁帶村兩周諸侯大墓發掘現場速記
昨天的梁帶村,無疑是歷史文化愛好者注目的焦點,起伏跌宕、激動人心的梁帶村考古現場被中央電視台整整直播了4個小時。4個小時的直播中,睿智從容的我省考古工作者僅僅向下挖掘了兩公分,但已經獲得眾多西周時期的珍寶。

兩個大墓都是諸侯君王墓

直播發掘的是梁帶村28號大墓和502號大墓,不出所料,兩座大墓都保存得相當好。負責現場考古發掘工作的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孫秉君說,兩座大墓都出土了5個青銅鼎,按照兩周時期的禮制,可以確定兩座大墓都是諸侯王級的。而在此之前的發掘中,三個規模較大的墓室也全發現了五鼎。專家推測,梁帶村共有7個諸侯級的大墓室。如此多的諸侯王埋葬在一起,對於今人理清他們的輩分關係非常有幫助。據28號大墓中已發現眾多的青銅禮器、兵器,專家推測墓主可能為男性,從規模看墓主應是一代國君,從墓地布局和出土器物的初步觀察,M28可能晚於先前的諸侯墓M27,即前者可能是後者的兒子,這對芮國墓地是否有昭穆制度(周王排序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線索。502號墓中發現有10個車輪子痕跡,這應是5輛車的規格,這種人車合葬的情形實在少見,考古人員推測墓主可能為諸侯夫人墓。諸侯王的世系關係理所當然昭示著兩周時期在韓城一帶一個諸侯國的興盛衰亡史。諸侯王的墓葬中,當然不僅僅有青銅鼎,兩座大墓中還出土了編鐘、玉器等文物。

中國最早的俑橫空出世

諸侯王的墓葬里,不知埋藏著多少奇蹟。考古人員昨在502號墓穴的角落發現了4具人形木俑。由於年代實在是太久遠了,木俑已經完全腐朽成為泥俑,文物保護專家通過石膏和試劑澆灌的辦法,硬是對這些木俑進行了科學復原定型。普通人也許認為這不算什麼,但學者的眼裡,這個發現對研究中國禮葬制度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省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張天恩博士說,用俑陪葬是中國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變革,殷商時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時期殉人現象逐步減少,春秋以後基本絕跡。取而代之的是以俑代替活人,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之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木俑出自春秋晚期的楚國,最早的陶俑出現在戰國早期的秦國。昨天發現的這4件木俑是截至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俑,比秦始皇兵馬俑早了600年。

諸侯骨骸化粉末平民骨骸卻完整

歷史常常與人在開玩笑,包括尊貴之極的君王在內。昨天的考古發掘中,人們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28號諸侯墓中的骨骸已經化成粉末,之前考古人員發掘的19號、26號、27號等貴族或諸侯墓地中的狀況也是如此,同時發掘出來的粗糙下葬的15座小墓的骨骸卻都保存完整下來,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考古工作者們給出的解釋是,周代諸侯們雖然多在棺內施撒硃砂,希望用硃砂來防腐,可實際上這些東西沒起任何作用。而那些絲毫沒有能力“防腐”的奴隸或者平民,其墓葬卻起到了防腐的作用。難怪現場有媒體人士感嘆:“這對於當時那些希望永生的君王們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韓城梁帶村兩周墓地考古發掘

韓城梁帶村

韓城梁帶村

梁帶村M28號墓出土的青銅禮器。

韓城梁帶村

武警戰士守衛在M28墓旁。

韓城梁帶村

梁帶村M502號墓出土的馬車。記者王平攝

我省韓城梁帶村兩周墓地的考古發現轟動國內外。梁帶村兩周墓地再次展示考古發掘的新收穫,最新揭示的多座墓葬以極其豐富的內涵,更為貼近地顯露出這個2700多年前古諸侯國墓地蘊藏的許多神秘。

周代貴族墓葬引人矚目

韓城梁帶村兩周時期大型古墓群是陝西30多年來發現的少見的周代高等級貴族墓葬。從2005年4月開始發掘以來,該墓地陸續出土了青銅魚、龍紋鏤空銅環、金劍鞘、漆器建鼓等稀世文物2000餘組,總計上萬件,其中70餘件初步被鑑定為國寶級文物。它填補了多項考古空白,成為全國重大考古發現之一。韓城梁帶村墓地考古以發現大量珍貴文物、初步證實古芮國地望、糾正歷史記載的某些失誤而引起各方面的廣泛重視。

為進一步了解周代芮國的文化面貌特徵,及在這一帶存在的時間範圍和歷史軌跡,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今年重新報請國家文物局批准,對該墓地的兩座大型墓和30座中小型墓進行發掘。3月25日起,發掘工作正式展開,至昨天已發掘各類墓葬20座。除了2座中型墓、10座小型墓發掘結束外,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型大墓和其他中小型墓已進入最後的清理階段,許多重要跡象和珍貴文物已經顯露。

大墓M28隨葬品豐富

昨日記者在考古現場看到,“甲”字型大墓M28發掘已接近墓室底部,清理出了棺槨的跡象,棺的四周可見分布有十來個圓環狀的青銅器物,部分隨葬品也已顯現,呈露出斑駁的銅綠銹色。據考古人員介紹隨葬品主要有青銅禮器鼎、、壺、鬲、盤等,樂器編鐘,兵器戈、鏃等,車馬器銜、鑣、鈴以及玉圭等,棺四周的環狀器物稱作棺環,有結棺繩及裝飾作用。考古人員分析,有兵器的出土表明該墓主應為男性,隨葬品擺放位置與去年發掘的國君大墓M27相似,據此推斷其可能也是國君,即又一代芮公。從墓地布局和出土器物的初步觀察,M28的時代可能晚於M27,即前者可能是後者的兒子。古文獻對各諸侯國昭穆記載很少,此次發現對芮國墓地是否有昭穆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寶貴的研究線索。

大墓M502蘊涵神秘

位於北區的另一座“甲”字型大墓M502,位於去年以前發掘三座大墓及M28的西北約200多米處,槨室和墓道發現有大小不等的馬車5輛,這是其他墓葬所未見的新發現,其與陝西長安張家坡井叔墓地、山西曲沃北趙晉侯墓地的西周中晚期墓的特徵相似。考古人員說,該墓出土了本墓地第一組比較完整的陶器組合,鬲、罐的形制有西周晚期或略早的特徵,不僅支持了隨葬馬車的墓葬可能屬於一種較早形式的認識,而且將芮國活動於韓城的歷史上推了百年左右。該墓未發現有兵器隨葬說明墓主可能是女性,使用帶墓道的大墓並以多輛車馬及青銅禮器隨葬,表明其身份不低,應是一代國君的夫人墓。那么,作為其丈夫的另一代芮公的墓又在何處?這將是文物工作者要尋找的下一個目標。

最為引人矚目的是在大墓M502墓室四角各發現高約80厘米的木俑一個,部分木俑的顏面上可見紅色的彩繪。在此之前,發現最早的木俑出自春秋晚期的楚國,最早的陶俑出自戰國早中期的秦國。這四件木俑是截至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俑,比秦始皇陵兵馬俑早五百多年。可以說,它開創了我國古代陵墓用俑制度。墓葬用俑是當時墓葬隨葬制度的一項重大變革,殷商時期普遍流行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時期殉人現象逐步減少,春秋戰國以後幾乎絕跡,起而代之的是用俑替代活人。墓葬用俑是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墓葬制度改革的具體體現。

認識芮國有待將來

芮國是歷史文獻不常提及的商周諸侯國,它幾乎是歷史上一個謎一般的小國。此次大墓附近的其他中小墓葬的發掘,對於芮國墓葬制度的研究也提供了難得的資料。使今人了解到兩周時期的芮國墓地,實行的可能是歷史記載的所謂“各依其族”的“族墓”制,自國君至於庶人之墓的遠近,大概是以血緣關係的親疏來區分。屬於史書所說“生相近,死相迫”習俗的反映。

省考古研究院負責人介紹說,從目前所能觀察到的現象和文物初步可以認為,本次的發掘對於深入認識周代芮國的墓葬制度和歷史文化,以及周代禮制、封國制度的研究等,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但對其意義的進一步認識,將有待田野考古發掘清理結束後對出土文物的全面整理和遺蹟現象的認真分析,以及出土青銅器銘文的解讀和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