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儒學思想史

一 一 一

圖書信息

作 者: (韓)琴章泰 著 韓梅
出 版 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9787516102268
出版時間:2011-10-01
版 次:1
頁 數:218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韓國儒學思想史》在韓國儒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影響。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對數千年間的韓國儒學儒教發展史做一梳理,文字深入淺出,脈絡清晰,是一部簡明扼要的韓國儒學史。本書既可以作為韓國儒學研究的入門書,也可以作為一般的普及讀物,自1994年在韓國出版以來受到眾多讀者的歡迎,至今一直是學習和研究韓國儒學的必備經典書籍,曾多次重印。出版此漢譯本,以增進中韓兩國學術交流。

作者簡介

琴章泰,韓國著名儒學研究者。1943年出生於韓國釜山。先後就讀於首爾大學宗教學系和成均館大學東洋哲學系,獲得東洋哲學博士學位。歷任同德女子大學、成均館大學、首爾大學教授。現任首爾大學名譽教授。他曾擔任韓國宗教學會會長、首爾大學宗教問題研究所所長。2008年獲得首屆首爾大學學術研究獎。其代表著作有《批判與包容--韓國實學的精神》、《鬼神與祭祀一一儒學的宗教世界》、《韓國儒教與其他宗教》、《李珥評傳》等。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儒學與韓國思想史
第二章 傳入及成長時期
(上古時期一統一新羅)
一時代概況
二儒學傳人
三古代國家的發展和儒學規範的作用
四 國家制度和禮儀的變遷
第三章 文化傳承時期(高麗)
一 時代概況
二社會制度和禮儀的健全
三 文化的傳承和深化
四 與佛教、道教的關係
五程朱理學的引進與儒學新學風
第四章 道學紮根的過程
(朝鮮王朝初期:太祖一中宗)
一 時代概況
二道學的系統認識及發展過程--鄭道傳與權近
三 禮教在國家制度上的完善及在社會上的普及
四 道統的形成與士林派的正統性
五朝鮮王朝道學的先驅--趙光祖
第五章 道學的發展時期
(朝鮮王朝中期:明宗一光海君)
一 時代概況
二 道學的深化和性理學的爭論焦點
三 朝鮮王朝道學的兩大高峰--李滉與李珥
四 學派的分裂和性理學的繁盛
……
第六章 近世多元化的時代
第七章 危機與變革的時代
第八章 韓國儒學的現狀及展望

精彩書摘

繼承柳成龍學統的鄭經世(號愚伏,1563-1633)對禮學有著很深的造詣,他堅持李混“理氣”二元的主張,批判李珥的觀點,提出了“理”為本、“氣”為用的“理本氣用說”。鄭經世門下有柳成龍的幼子柳衿(號修岩,1582-1635)和柳成龍的長孫柳元之(號拙齋,1598-1674)及李榘(號活齋,1613-1654)等,柳元之撰寫了《理氣說》,將李混《聖學十圖》中“心性情圖”的中圖和下圖與李珥的《心性情圖》進行比較,批判了李珥的性理說,李榘在《辨論理氣書》中將李珥的性理學說分為二十四條進行批判。孝宗元年(1650)當朝廷要讓李珥和成渾配享於文廟時,嶺南的反對上疏文即由李榘寫成,他還批評了同屬嶺南學派的學者張顯光的性理學說,表現出維護學統正統性的態度。
繼承鄭逑學統的張顯光(號旅軒,1554-1637)17歲時撰寫了《宇宙要括十圖》,還撰寫了《易學圖說》、《經緯說》、《宇宙說》等,其性理學說收錄在《旅軒性理說》(8卷)中。他還對整個太極的概念進行系統化整理,把太極看作道德的根源,將其分析為一綱(善)十五目(真、實、常、直、順、平、中、正、公、定、準、密、全、完、通)。對於理氣說,他提出了將“理”看成體、將“氣”看成用的“理體氣性情通看圖》等,對性理學進行了精細的研究。他將”理氣“分為經緯兩種狀態,認為豎看(從垂直的淵源關係上來認識)是經,橫看(從同時作用關係來認識)是緯,提出了獨特的二重認識理論,即”豎看“時,可以認為理氣是二元的,”橫看“時,可以認為理氣是一元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