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蘆花車牛返

鞭打蘆花車牛返

鞭打蘆花車牛返是一個村莊,位於安徽省蕭縣城區西南約10公里處,村名起源於春秋時期魯國,是因後人感動閔子孝行將鞭打蘆花處的“杜村”改名叫“鞭打蘆花車牛返村”,距今已有2700年。古村內其“鞭打蘆花處”和“千佛禪寺”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春秋時期魯國人 閔子騫遭繼母姚氏虐待,寒冬時節,姚氏倆親子穿的都是棉衣,而閔子騫只能穿蘆花做的衣服。一次父子四人坐牛車外出,閔子騫負責趕車,蘆花衣不耐寒,凍得他顫抖不已,牛鞭從他手上掉落,閔父以為閔子騫懶惰,便揮鞭朝他身上打去,這一打,打出了他衣服內的蘆花,閔父納悶,去檢查另外兩個兒子的衣服,這才察覺出後妻的無德。閔父氣憤不已,於是打道回府去休妻。閔子騫懂事,跪勸父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閔父於是作罷。後姚氏悔改,待閔子騫如同己出。 閔子騫以德報怨讓人欽佩,但更讓人感動的是他的識大體,為整個家著想。“鞭打蘆花車牛返”的故事其實就是《 二十四孝》里的《 蘆衣順母》。從古至今,“孝”都是華夏兒女須大力弘揚的美德,從一定意義上來說,“行孝”其實是促進人類健康繁衍的潤滑劑。而這個擁有著長村名的村莊,無疑承載著國人自古以來對孝道的恪守,它的存在其實是對世人拳拳孝心的呼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