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北宋陵墓石刻

鞏縣北宋陵墓石刻

鞏縣北宋陵墓石刻,位於河南鞏縣嵩山、洛河間丘陵上,所屬北宋皇陵區,各種人物、動物石刻,列於帝後陵者,有550件。

簡介

鞏縣北宋陵墓石刻鞏縣北宋陵墓石刻
北宋皇陵區,在河南鞏縣嵩山、洛河間丘陵上。

描述

計八座皇陵,前述望柱,各種人物、動物石刻,列於帝後陵者,有550件,加上陪葬之親王、大臣墓,總數可達千件以上。石刻形象多樣,線刻浮雕及圓雕那有。宋陵石刻特點:1、造型質樸,氣魄不大,不如唐陵的神態生動。2、表現手法細膩,塑柱的紋飾,或是各種人物的冠服佩飾,由精心刻劃。最成功的作品,是永熙、永定、永裕3陵的奔獅,披鬃卷尾,昂首舉步,神豪邁而莊嚴。馴象人和客使,是人物造像中的上品。面貌和服飾特徵表觀出人物的不同民族和身份。永定、永裕、永泰3陵的馴象人長髮捲曲及肩,以帶束髮,額飾寶珠,臂有釧,腕有鐲,戴耳環,異國裝束暗示了象所從來之國度。諸陵客使,面目服裝各異,手捧寶瓶、珊瑚、蓮花盤、犀角、玉函等方物,說明來自不同同家和地區。塑柱是集各種裝飾花紋於一身的雕刻品,它下部施方基蓮花座,中間為六棱形柱身,上部以合瓣蓮花結頂,柱身飾減地平鈒或陰線刻纏枝牡丹及雲龍(後陵為翔鳳)圖案,線條流暢,結構謹嚴。宋陵石刻可分作前、中、後3期。前期約當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包括永安、永昌、永熙、永定4陵。各類人物造型較粗壯,帶有晚唐遺風。中期約當11世紀前半葉,包括永昭、永厚2陵。人物造像由粗壯逐漸變為修長,文臣靜雅,武臣也有“儒將”風度。晚期約當11世紀後半葉至12世紀初,包括永裕、永泰2陵。瑞獸圖案失去了活潑神情,腹部兩側增飾雲朵及水波紋,著意渲染其神秘色彩。人物皆作修長體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