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頂山

鞍頂山

鞍頂山,位於浙江紹興、金華、台州三地(市)交界處新昌縣回山鎮安丁鄉,主峰海拔834.3米。當地傳言,鞍頂山是一匹龍馬的化身,曾有“張果老鞍頂山降龍”之說。鞍頂山的山體形狀很象一匹馬,山巔有逼真的馬鞍形態,鞍頂山因之而得名。山頂有一個四季澄瑩、冬夏不涸、千年不竭的神奇龍潭,被當地人稱之為“天池”。慕名於“天池”的未解之迷,攀山前往觀游和探秘者不絕。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當地傳言,鞍頂山是一匹龍馬的化身,曾有“張果老鞍頂山降龍”之說。鞍頂山的山體形狀很象一匹馬,山巔有逼真的馬鞍形態,鞍頂山因之而得名。

地形地貌

鞍頂山鞍頂山
鞍頂山是古火山,它在天地演化中,有過轟轟烈烈的手筆。大約二百五十萬年以前,新生代上新世,地球喜馬拉雅山運動早期,火山頻頻間發。據《新昌縣誌》記載,在此期間,我縣遁山噴發七次,回山五次,大市聚、孟家塘二次,會墅嶺一次。火山噴發的灼熱熔岩奔涌四邊,赤熱的凝灰散落八方。它們冷卻成岩峰,堆積為台地,遠及千里,近就眼前。加上自然、氣候、雨淋、水沖,形成了景象萬千的丹霞地貌;噴息了的火山口慢慢冷卻,在突起的山巔上成了一個低凹的山口,形似馬鞍。隨著歲月的遷移,低凹處就慢慢積水成沼,成了一潭,到我們生靈活躍的今世,人們就給它冠了一個名字——龍潭

氣候特徵

鞍頂山地處中、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過度區,年均降水量約1500mm,四季分明,晝夜分差大,平均氣溫15℃,霜期出現在10月至次年4月,常年雲霧繚繞。全年盛行風向為東南偏東及西北偏北風。

景區景點

龍潭

鞍頂山鞍頂山
山頂有一個四季澄瑩、冬夏不涸、千年不竭的神奇龍潭,被當地人稱之為“天池”。慕名於“天池”的未解之迷,攀山前往觀游和探秘者不絕。因古時鞍頂山是一腳可踏三個州府之地,這個龍潭也被稱為“三州潭”

天龍寺

鞍頂山三州潭邊的天龍寺,在很早的時候稱古積寺,又叫清涼寺。那時規模很大,和天台國清寺齊名。只是到了民國初年,寺院毀於火災。後來寺院重建,就沒有了當日的規模,僅僅是當日大雄寶殿那么一點地方了。
天龍寺大門兩側有一對聯:“鞍山獨頂數縣天綠水分沾三州地”,橫批“三州天龍寺”。

一腳踏三州

亭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立的界碑。碑不甚高,未及米,呈梭形。尖上削磨成勻稱的三面,突在錐頂。每面分周為三,達基座,繫於山土上,又無形伸展開去,將天地分成三派。一派立東,是越洲新昌之地;一派座西,是為婺洲盤安之域;另一派站南,就是台州天台之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早有“雞鳴三州”之說,山頂高亢宏亮的雞啼聲,會遠揚東北面的越州(紹興新昌),西面的婺州(金華磐安),南面的台州(天台)。因在山頂豎有一塊紹興、金華、台州三地的界碑,又便有了“一腳踏三州”之戲說。

世紀之光

由義烏籍現代書法大家李章庸書寫的“世紀之光”石碑豎立於此,代表著金華地區的兒女,迎接第一縷曙光從東邊冉冉升起。

主要看點

鞍頂山觀日出
鞍頂山雲海
露營鞍頂山
夾溪特大橋

參觀指南

自駕游線路

1.上海、杭州、紹興方向至鞍頂山路線
上海市區—莘莊—滬杭高速—杭甬高速—上三高速—新昌雙彩道口—新磐公路—頂山村孟蒼自然村
2.寧波方向至鞍頂山路線
甬金高速—上三高速—新昌雙彩道口—新磐公路—頂山村孟蒼自然村

登山線路

1:從紹興市新昌縣回山鎮頂山村孟蒼自然村
2:從金華市磐安縣尖山鎮裡岙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