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福元先生並夫人韓仁平墓志銘

”書:文字。 ”毛傳:“耋,老也。 ”彰:顯著。

概述

《靳福元先生並夫人韓仁平墓志銘》是當代古文名家楊威的作品。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靳福元先生並夫人韓仁平墓志銘
文學體裁:墓志銘
創作年代:當代
作者:楊威
作品出處:《紹熙古澤(一)》(楊威�著)

作品原文

靳福元先生並夫人韓仁平墓志銘
楊威
◆公元二零一零年陰曆八月廿三日,韓夫人仁平卒「1」,年「2」七十八。且「3」與故夫「4」合葬「5」,其諸子賈「6」石志其墓,碭山「7」楊威為之辭。
◆公諱「8」福元,姓靳,世家「9」屯留常村「10」,以公元二零零四年陰曆十一月九日卒,年八十。生三歲而孤「11」,四歲偕「12」母改醮「13」,尋「14」兄長違家,命途「15」乖舛「16」,屢歷蹇連「17」。少嘗以家寒,充炊「18」於鄉塾「19」,隔窗聆教,畫地學書「20」,敏悟「21」過人,所聞輒「22」誦,終以乏資「23」,未涉學業「24」。比及「25」成人「26」,謀生「27」石礦「28」,殫誠「29」奉事「30」,廉約「31」束己,身止布衣「32」,聲「33」覆一宇「34」。洎「35」廿七喪母,歸鄉習藝「36」。雕金鏤「37」銀,號為巨匠「38」。其休光「39」標舉「40」,譽滿鄉曲「41」。捐私「42」鬻「43」糧,以周「44」鄰急「45」;割情「46」輸金「47」,以恤「48」鰥寡「49」。贈盆義重,比翼「50」藉「51」以齊飛「52」;雇乳「53」情深,友生「54」賴「55」而續胤「56」。若斯之類,莫可枚舉「57」。其仁心「58」潛運「59」,崇禮「60」尚佛「61」,廣興梵宇「62」,倡弘「63」至道「64」,裔胄「65」浸潤「66」,漸以成風。爾其福蔭「67」子孫,人傑「68」輩出「69」,奕葉「70」騰驤「71」。是以仙遊「72」之日,四境「73」舉哀「74」,人望「75」塞庭「76」。甚有耄耋「77」宿好「78」,縞衣「79」素帶「80」,哭泣相吊。匪其鴻德「81」高邁「82」,焉得至此?仰蒼昊「83」之芒芒「84」,嗟年光「85」之須臾「86」。撫「87」餘烈「88」以慷慨「89」,獻斯文而悽愴「90」。銘曰:體操賢哲「91」,含德辰象「92」。英表外發「93」,玉質內彰「94」。樹風可模「95」,建行堪尚「96」。屈跡閭巷「97」,播名遐荒「98」。澤潤當世「99」,訓導後芳「100」。
◆至若夫人,祖居「101」常村,累代「102」農桑「103」,家風「104」綿遠「105」,匪善勿「106」從。幼挺穎悟「107」,更兼淑靜「108」。五歲而識藝穡「109」,十歲而精機杼「110」,鄰里「111」以為能。既長,克己以操,百行「112」契「113」揆「114」,十六而歸「115」靳氏。適「116」世運「117」衰微「118」,生事「119」艱劬「120」。夫人內握柔則「121」,外示強幹「122」。持室「123」節儉,勤力「124」治生「125」。被服「126」饔飧「127」,每得保全「128」。逮「129」乎新地「130」,家殷「131」戶阜「132」,敝衣「133」疏食「134」,一如往初。與親友交,雖貧弗倨「135」,雖富弗趨「136」。訓迪「137」諸子,令典「138」是式「139」。爾其侍親「140」,孝匹閔參「141」;爾其事夫,睦若瑟琴「142」。善稱二門「143」,籍甚「144」遠近。明德「145」化俗「146」,閫政「147」丕揚「148」。銘曰:於嗟夫人「149」,身遠名劭「150」。懿矣其行「151」,確矣其操「152」。洋洋巾幗「153」,載仰其高。嗟爾後來「154」,維則維效「155」。

作品注釋

【注釋】
【1】 卒:死亡的通稱。
【2】 年:指歲數、年紀。《莊子・大宗師》:“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
【3】 且:將要。《國策・秦策一》:“三年,城且拔矣。”
【4】 故夫:指亡夫。李商隱《寄蜀客》:“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
【5】 合葬:指後死者附葬於先死者之墓穴。《禮記・檀弓上》:“季武子成寢,杜氏之葬在西階之下,請合葬焉。”
【6】 賈:買。《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平子每歲賈馬。”
【7】 碭山:指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
【8】 諱:對帝王將相或尊長不敢直稱其名,謂之避諱。因亦以指所避諱的名字。《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
【9】 家:指居住。
【10】 屯留常村:指山西省長治市屯留縣常村。
【11】 孤:無父者之稱。《孟子・梁惠王下》:“幼而無父曰孤。”
【12】 偕:同。《詩・秦風・無衣》:“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13】 改醮:舊稱婦女再嫁。《晉書・李密傳》:“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14】 尋:鏇即,不久。《後漢書・李膺傳》:“再遷漁陽太守,尋轉蜀郡太守。”
【15】 命途:指人生的遭遇經歷。王勃《滕王閣序》:“時運不濟,命途多舛。”
【16】 乖舛:不順利。張裕釗答吳摯甫書》:“裕釗比所遇多乖舛,又迫憂患,於此事恐終無所就。”
【17】 蹇連:指艱難困厄。《漢書・敘傳上》:“紛屯�與蹇連兮,何艱多而智寡!”
【18】 炊:指炊人,廚工。
【19】 鄉塾:鄉間辦的學校。任�《齊明帝謚議》:“岩廊有�紳之談,鄉塾無橫議之士。”
【20】 畫地:指以手或物劃於地上。《宋史・歐陽修傳》:“四歲而孤,母鄭,守節自誓,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書:文字。
【21】 敏悟:猶聰明。蘇舜欽《廣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銘》:“夫人幼敏悟,聞人誦詩書,一過耳盡記不忘。”
【22】 輒:猶即。韓愈《進學解》:“動輒得咎。”
【23】 乏資:缺乏資金。《漢書・燕王劉澤傳》:“高后時,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奸澤。”
【24】 學業:學習的課業。《呂氏春秋・誣徒》:“今聽孝廉不以經試,恐學業遂從此而廢。”
【25】 比及:及至,等到。《北齊書・薛�傳》:“但置兵諸道,勿與野戰,比及來年麥秋,人民盡應餓死,寶炬、黑獺自然歸降。”
【26】 成人:成年。劉長卿《送姨子弟往南郊》:“別時兩童稚,及此俱成人。”
【27】 謀生:設法尋求維持生活的門路。劉長卿《落第贈楊侍御兼拜員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陽》:“念舊追連茹,謀生任轉蓬。”
【28】 石礦:指山西潞安集團石圪節煤業公司。
【29】 殫誠:竭誠盡心。《舊唐書・德宗紀上》:“賴天地降佑,人�協謀,將相竭誠,爪牙宣力,群盜斯屏,皇維載張。”
【30】 奉事:指奉力於所從事的事務。
【31】 廉約:廉潔儉約。《後漢書・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賞賜輒盡與士卒。”
【32】 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史記・李斯列傳》:“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
【33】 聲:名譽。《淮南子・修務訓》:“隱居窮巷,聲施千里。”
【34】 一宇:指一帶區域。
【35】 洎:及。
【36】 習藝:謂向別人學習手藝、技術。
【37】 鏤:雕刻。《左傳・哀公元年》:“器不雕鏤。”
【38】 巨匠:對某一方面有傑出成就者的譽稱。
【39】 休光:比喻美德或勳業。韓愈《與於襄陽書》:“士之能垂休光照後世者,亦莫不有後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後焉。”
【40】 標舉:指高超、顯著。沈德潛《說詩�語》:“少陵才力標舉,縱橫揮霍,詩品又一變矣。”
【41】 鄉曲:鄉里。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42】 私:引申為私人的財產。《詩・周頌・噫嘻》:“駿發爾私。”
【43】 鬻:賣。《漢書・食貨志上》:“通財鬻貨曰商。”
【44】 周:救濟。《論語・雍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45】 急:窘迫、睏乏。《禮記・王制》:“無六年之蓄曰急。”
【46】 割情:捨棄私人感情,割愛。《後漢書・宋意傳》:“宜割情不忍,以義斷恩,發遣康、焉各歸蕃國,令羨等速就便時,以塞眾望。”
【47】 輸金:指捐獻錢財。
【48】 恤:周濟。
【49】 鰥寡:老而無妻曰鰥,無夫曰寡,引申指年老而孤苦無靠者。《詩・小雅・鴻雁》:“哀此鰥寡。”
【50】 比翼:“比翼鳥”的省稱。即鶼鶼。傳說此鳥一目一翼,不比並則不飛。見《爾雅・釋地》郭璞注。常以比喻夫婦。王�《春蕪記・秋閨》:“只指望做連理同芳,比翼交歡,誰料做斷猿銜怨。”
【51】 藉:憑藉。
【52】 齊飛:謂成雙並飛。
【53】 乳:指乳母。
【54】 友生:朋友。《小雅常棣》:“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55】 賴:依賴,倚靠。《左傳・襄公十四年》:“王室之不壞,�伯舅是賴。”
【56】 續:傳續,接續。胤:後代。《左傳・隱公十一年》:“夫許,大(太)岳之胤也。”
【57】 枚舉:謂一一列舉。《北史・恩幸傳序》:“其間盜官賣爵,污辱宮闈者多矣,亦何可枚舉哉。”
【58】 仁心:仁愛之心。《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59】 潛運:謂暗中運行。
【60】 崇禮:尊崇禮儀。劉勰《文心雕龍・樂府》:“暨武帝崇禮,始立樂府。”
【61】 尚佛:崇尚佛教。
【62】 梵宇:佛寺。《梁書・張纘傳》:“經法王之梵宇,睹因時之或躍;從四海之宅心,故取亂而誅虐。”
【63】 倡弘:倡導弘揚。
【64】 至道:佛、道謂極精深微妙的道理或道術。《莊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
【65】 裔胄:後代。《左傳・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棄。”
【66】 浸潤:逐漸浸染。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懷生之物,有不浸潤於澤者,賢君恥之。”
【67】 蔭:庇護。
【68】 人傑:才智傑出的人。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69】 輩出:一批接一批地出現。《後漢書・蔡邕傳》:“名臣輩出。”
【70】 奕葉:累世,代代。蔡邕《琅邪王傅蔡郎碑》:“奕葉載德,常歷宮尹,以建於茲。”
【71】 騰驤:升騰,上升。
【72】 仙遊:稱人死亡的婉辭。莊季裕《雞肋編》:“紹興初,取京(蔡京)親書,因下詔曰:‘隆�皇太后仙遊不返,殯奉有期,永懷保�之功,務極褒崇之典。’”
【73】 四境:四方、四處。
【74】 舉哀:指高聲號哭以哀悼。《東觀漢記・陳龜傳》:“陳龜為五原太守,後卒,西域胡夷,並涼民庶,鹹為舉哀,弔祭其墓。”
【75】 人望:為眾人所仰望的人。朱熹《策問》:“乃咨人望,使任斯職。”
【76】 塞庭:充滿門庭。
【77】 耄耋:《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詩・秦風・車鄰》:“逝者其耋。”毛傳:“耋,老也。八十曰耋。”耄耋,猶高齡、高壽。蒲松齡《聊齋志異・鍾生》:“君無大貴,但得耄耋足矣。”
【78】 宿好:舊友。
【79】 縞衣:白色的衣服。指喪服。薛用弱《集異記・葉法善》:“發引日,敕官縞衣祖送於國門之外。”
【80】 素帶:白色的衣帶。服喪用。《南齊書・禮志下》:“當單衣白�素帶哭於中門外,每臨輒入,與宮官同。”
【81】 鴻德:盛大的德澤。揚雄《元後誄》:“鴻德不忘,欽德伊何。”
【82】 高邁:謂廣遠播流。
【83】 蒼昊:蒼天。《梁書・武帝紀》:“上達蒼昊,下及川泉。”
【84】 芒芒:悠遠,久長貌。嵇康《太師箴》:“故君道因然,必托賢明。芒芒在昔,罔或不寧。”
【85】 年光:猶年華。陳允平《永遇樂》:“薔薇舊約,樽前一笑,等閒辜負年光。”
【86】 須臾:片刻、短時間。《荀子・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87】 撫:按,摸。引伸為注意,注視。
【88】 餘烈:遺留下來的功績、德業。王安石《答韶州張殿丞書》:“不能推揚先人之緒功餘烈,使人人得聞知之。”
【89】 慷慨:感慨。《古詩十九首》:“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90】 悽愴:悲傷。高適《登子賤琴堂賦詩》:“臨眺忽悽愴,人琴安在哉!”
【91】 體:猶效。操:節操。《漢書・張湯傳》:“雖賈人,有賢操。”賢哲:賢明的人。《西遊記》:“賢哲罕窮其數。”
【92】 含德:指含藏美德。辰象:天象。指日、月、星。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公含辰象之秀德。”
【93】 英表:指英俊的儀表。發:顯現。
【94】 玉質:形容人質美如玉。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棄於當年。”彰:顯著。
【95】 樹風:指樹立的風範。模:仿效,效法。《列子・周穆王》:“變化之極,徐疾之間,可盡模哉?”
【96】 建行:建樹的德行。
【97】 屈跡:猶屈身。張讀《人虎傳》:“恃才倨傲,不能屈跡卑僚,嘗鬱鬱不樂。”閭巷:鄉里。白居易《輓歌詞》:“晨光照閭巷,�車儼欲行。”
【98】 播:傳布,傳揚。《後漢書・袁紹傳》:“播名海內。”遐荒:邊遠荒僻之地。韋孟《諷諫》:“彤弓斯征,撫寧遐荒。”
【99】 當世:現世。《楚辭・九辯》:“當世豈無騏驥兮,誠莫之能善御。”
【100】 訓:典式。導:引導,啟發。後芳:謂後世傑出人才。
【101】 祖居:指從祖上起久居。
【102】 累代:歷代。《管子・參患》:“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103】 農桑:泛指農業生產。這裡指從事農業生產。
【104】 家風: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庾信《哀江南賦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
【105】 綿遠:久遠。《宋書・孝武帝紀》:“諸苑禁制綿遠,有妨肄業。”
【106】 勿:不。《論語・雍也》:“犁牛之子�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107】 穎悟:聰明。《晉書・王戎傳》:“戎幼而穎悟,神彩秀徹。”
【108】 淑靜:賢淑文靜。薛福成《庸庵筆記・史料二・嘉順皇后賢節》:“(穆宗毅皇后)為今承恩公崇文山尚書之女,幼時即淑靜端慧,崇公每自課之,讀書十行俱下,容德甚茂。”
【109】 藝穡:種植和收穫。泛指農事。
【110】 機杼:紡織。羅燁《醉翁談錄・因兄姊得成夫婦》:“廣州姚三郎,家以機杼為業。”
【111】 鄰里:鄰居同鄉。吳騫《扶風傳信錄》:“鄰里來問事者,填咽門戶。”
【112】 百行:謂各種行為。
【113】 契:合,符合。
【114】 揆:準則。
【115】 歸:女子出嫁。《詩・召南・江有汜》:“之子歸。”鄭玄箋:“婦人謂嫁曰歸。”
【116】 適:正,恰好。《漢書・東方朔傳》:“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或(惑)於大道也。”
【117】 世運:舊指時代盛衰治亂的氣運。班彪《王命論》:“驗行事之成敗,稽帝王之世運。”
【118】 衰微:指衰敗,不興旺。顧炎武《貞烈堂記》:“屬當岸谷之變,門戶衰微,無能光大其業。”
【119】 生事:猶生計。白居易《觀稼》:“停杯問生事,夫種妻兒獲。”
【120】 艱劬:艱辛勞苦。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且禁誓嚴重,志業艱劬,自非天稟上才,未易可擬。”
【121】 柔則:指婦德。《晉書・列女傳贊》:“從容陰禮,婉娩柔則。”
【122】 強幹:謂精明幹練。
【123】 持室:即持家。
【124】 勤力:謂勤勞盡力。《史記・殷本紀》:“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
【125】 治生:經營家業,謀生計。《管子・輕重戊》:“出入者長時,行者疾走,父老歸而治生,丁壯者歸而薄業。”
【126】 被服:被褥衣履等服用之物。蘇軾《上呂僕射論浙西災傷書》:“雖室宇華好,被服粲然,而家無宿舂之儲者,蓋十室而九。”
【127】 饔飧:早餐和晚餐。泛指飯食。孫枝蔚《追挽徐鏡如》:“秋風吹黃葉,蕭蕭下柴門。中有機杼聲,恃此備饔�。”
【128】 保全:指保持,完備。
【129】 逮:及,到。《左傳・哀公六年》:“逮夜至於齊。”
【130】 新地:對於當代的尊稱。蕭統《<文選>序》:“故與夫篇什,雜而集之,遠自周室,迄於新地,都為三十卷,名曰《文選》雲耳。”
【131】 殷:富足。《史記・蘇秦列傳》:“家殷人足志高氣揚。”
【132】 阜:富有,富足。
【133】 敝衣:指穿戴破舊。《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聞之,為微行,敝衣閒步,見須賈。”
【134】 疏食:粗糲的飯食。《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135】 倨:傲慢。《漢書・汲黯傳》:“為人性倨少禮。”
【136】 趨:趨奉。
【137】 訓迪:教誨啟迪。周輝《清波雜誌》:“前哲訓迪後進,拳拳如此,為後進者,得不服膺而書紳!”
【138】 令典:美好的典範。
【139】 式:榜樣、模範。曹操《置屯田令》:“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世之良式也。”
【140】 侍親:侍奉父母。白居易《送唐州崔使君侍親赴任》:“烏府一拋霜簡去,朱輪四從板輿行。”自註:“崔郎中,從殿中連典四郡,皆侍親赴任。”
【141】 閔參:孔子弟子閔子騫、曾參的並稱。兩人以孝行著稱。潘岳《夏侯常侍誄》:“子之承親,孝齊閔參。”
【142】 瑟琴:比喻夫婦間感情和諧。《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43】 二門:這裡指婆家和娘家。
【144】 籍甚:謂聲譽顯赫。白居易《贈蘇少府》:“籍甚二十年,今日方款顏。”
【145】 明德:美德。《書・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146】 化俗:謂風俗受德教而發生變化。《後漢書・曹褒傳》:“以禮理人,以德化俗。”
【147】 閫政:妻子所理的家政。楊綰《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聿修閫政,以懋嬪則。”
【148】 丕揚:大力宣揚。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廟碑》:“丕揚厥聲,心告太史。”這裡指被大力宣揚。
【149】 於嗟:嘆詞。表示讚嘆。《詩・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毛傳:“於嗟,嘆辭。”
【150】 劭:美好。潘岳《河陽縣作》:“誰謂邑宰輕,令名患不劭。”
【151】 懿:美。行:品行。
【152】 確:堅貞。操:操守。
【153】 洋洋:眾多貌。劉向《說苑・尊賢》:“傳之後世,洋洋有餘。”巾幗:婦女的代稱。沈�《義俠記・征途》:“須髯輩,巾幗情,人間羞殺丈夫稱。”
【154】 後來:猶後人。《後漢書・盧植傳》:“宜置博士,為立學官,以助後來,以廣聖意。”
【155】 則:效法。《詩・小雅・鹿鳴》:“君子是則是效。”效:師法。

作者簡介

楊威,當代古文名家,字逸�,號山澤故人,1985年生,安徽碭山人,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出版有個人古文作品集《紹熙古澤》。2011年,作品《松江賦》在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東方網聯合舉辦的《松江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22個省、市、自治區的159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同年,作品《長治賦》在長治市委宣傳部、長治市文聯聯合舉辦的《長治賦》全國徵文比賽中,從來自15個省、市、自治區的60篇作品中勝出,榮獲最高獎。楊威以“紹前修之遺軌”為創作宗旨,以“振百代之墜緒”為畢生追求,為文“崇駢儷之靈裁,重詞句之雕析,章法謹嚴,辭藻贍麗,襲屈馬之餘風,播八代之流韻”,被譽為“一時之健筆,復古之表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