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陳家莊

革命老區陳家莊

西漢末年,王莽攆劉秀於聞喜。 大窯就是集會的中心。 老區的面貌大改觀。

革命老區陳家莊因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此避難時得遇一陳姓婦女施救,為紀念這位陳氏婦女村莊遂改為陳家莊,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黨在陳家莊建立了太岳三分區的地委、政府及稷麓縣委、縣政府各個機關,被譽為河東“西柏坡”。

概況

陳家莊村位於稷王山東麓,峨嵋嶺南部,同蒲路以北,聞喜城西二十公里處。隸屬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郭家莊鎮管轄。全村11個居民組,1115人,耕地面積4000餘畝,是山西省新農村建設推進村。

村名由來——“皇府莊”的傳說

漢光武帝劉秀漢光武帝劉秀
相傳陳家莊原名鳳凰嶺,是根據其地貌形狀而命名。據老人們講從村西北皇府莊漢朝古墓發掘出的券磚中有此稱謂。
西漢末年,王莽攆劉秀於聞喜。一場惡戰,劉秀的隊伍被打得七零八落。他同幾名親兵從河底南陽一路向北逃去,莽軍在後緊追不捨。劉秀一口氣逃了三四十里,實在是疲憊不堪,饑渴難耐,剛想坐下休息一會,但見遠處燈籠火把,一片通明,只聽馬蹄噠噠,由遠及近,王莽的軍隊又尋找來了。劉秀只好飛身上馬,趕緊逃命。方才還是滿天星斗,月光如水,一時間烏雲遮天,狂風大作,瞬時瓢潑大雨落了下來。天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雨越下越大,很快溝滿渠平。劉秀早已分不清東南西北,幾名親兵也以走散。他驚慌萬狀,不知所措,忽見五個火球平地騰空而起,像五顆明亮的星星在風雨中閃閃發光,這下劉秀可高興了,因為他知道,五星相聚,大吉大利。當年五星聚於房地,周武王滅掉殷商;五星聚於箕地,齊恆公稱霸;五星聚於東井,劉邦稱帝為王。如今大難之中,又遇五星相聚,必有神仙相助。於是他策馬向五星方向奔去。就這樣,五星在前面引路,劉秀在後面緊跟,不覺又是幾十里路。風住了,雨停了,五星也不見了。雲縫裡露出了銀盤似的月亮,路傍顯出一座寒窯茅屋。劉秀在風雨中奔波了半夜,精疲力盡,就想到茅屋內歇歇再走。剛一下馬,頭一暈就跌倒在地昏迷過去。這時,從茅屋裡走出一位農婦,將昏迷的劉秀喚醒扶回家。劉秀進了茅屋,衣服也沒脫,就靠在牆角睡著了。昏迷中,夢見自已推翻了王莽政權,恢復了漢室江山,自己黃袍加身,成了真龍天子。一覺醒來,已經紅日東升。他想起夢中之事,心裡像吃了蜜一樣,又甜又樂,一時興起,用土塊在茅屋牆上寫下“皇府”二字,落款劉秀。轉眼又想,自己現在像喪家犬一樣,惶惶不可終日,命都難保住,還做什麼當皇帝的美夢,不禁又苦笑起來。
農婦見劉秀醒來,遂端來一碗菜團說:“你先講究吃一點,我給你做飯去“。劉秀不見飯不覺飢,一見飯肚裡就咕嚕咕嚕直叫喚。撲通一聲雙腿跪在農婦面前說:“感謝大娘救命之恩,就讓我做你的兒子吧”。這位農婦人稱陳氏,丈夫30餘歲早逝,遺一子,母子相依為命,苦度日月,豈料前三年兒子更十八歲,就被王莽官軍抓去當兵,聽說已死於戰場。陳氏夫人正為失去兒子悲痛,聞言後甚是歡喜。她仔細地看了看眼前的小伙子,雖然身上血跡斑斑,蓬髮汚(wū)面(同“蓬髮垢面”),但形貌堂堂,前庭飽滿,後頜方圓,雙目炯炯有神,一副貴人之相。當問清劉秀的身世後,知道跪在自己面前之人正是起兵討伐王莽的漢高祖九世裔孫劉秀,悲喜交加,連忙點頭應允。當時百姓都對篡權的王莽恨之入骨,皇室後裔劉秀深得百姓的愛戴。陳氏夫人就急忙把劉秀帝藏了起來。並把家裡僅有的一隻羊殺了,熬湯給劉秀補身體。就在羊肉將要煮熟的時候,王莽的追兵到了,衝到屋裡盤問搜查。當那些士兵看到鍋里鮮美的羊肉,都一哄而上,把羊肉吃了個光,就連羊湯也一點不剩的全都給喝光了!這才揚長而去,不過劉秀帝總算躲過了一劫,可以短時憩息養傷了。農家沒有了羊肉和羊湯招待逃難的劉秀,正在犯愁,突然想起了屋後的半盆羊血,就趕緊拿出來,給劉秀作了一碗羊血湯充飢。
其實劉秀一路逃來,風餐露宿,喝澗水,吃野果,急火攻心加之體內毒素積累,身體極度虛弱。這一大碗羊血湯連吃帶喝下到肚裡,頓覺得鮮美無比,神志大增,更重要的是羊血性味鹹溫,能祛瘀止血、解毒。主治外傷出血、跌打損傷等病症。其後的幾天裡,劉秀在農家得到了及時的救治和調理,待到王莽的官兵再次追來,他的身體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在陳氏夫人及眾鄉鄰的掩護下,終於順利逃脫。
幾年後,劉秀平定了王莽的叛亂,於公元25年登基做了皇帝,回想起當年一路逃難,歷經艱險,特別對陳氏夫人的救命之恩一直念念不忘。當然,令他難於忘懷的還有那普天下的美味難比食補甚於藥補的羊血湯。無論宮廷的廚師如何調治,都調不出當年那無與倫比的美味!於是,光武帝劉秀遂派人去接義母陳氏夫人進京,回告曰:當年王莽沒攆著光武帝,皆因陳氏相救,就把她殺了,許多鄉鄰也被殺戮。光武帝感念救命之恩,敕封陳氏為一品誥命夫人,所居鄉民免除五年賦役。後又著人為陳氏夫人修建了衣冠冢,塋中置放金童玉女、鳳冠霞披、金銀首飾瑪瑙無數。為防賊盜,又在周圍仿造七七四十九座墳塋。此後,每逢清明時節光武帝都到塋前燒錢花紙,磕頭祭奠,並把當年避難居住的茅房寒窯當作行宮,以圖勵志。
後來,鄉人感念皇上體恤之恩,褒揚陳氏忠義之舉,就把村名改為“陳家莊”,把劉秀住過的寒窯茅屋所在地,稱為“皇府莊”,又名皇甫莊

革命地位

陳家莊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是運城市農村共產黨組織建立較早的村莊之一。在新中國成立之前,是稷王山革命根據地政治、經濟、先進文化的中心,被譽為河東的“西柏坡”。直至今日,陳家莊還保留有過去的太岳三地委三專署、司令部、宣傳隊、教導隊、監獄、電台、報社、軍服廠、印刷廠、銀行、醫院、總機、公安局等32個單位的舊址,保存有柴澤民、金長庚、王墉等革命前輩住地。1947年,運城解放後,這些機關才逐步遷往運城。
從1945年7月至1948年3月,中共稷麓三區區政府‘稷麓抗日民主縣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專屬、三分區司令部等黨政機關都駐在這裡,晉南日報社、電台、銀行、貿易公司、郵政局、監獄等三十餘家機關單位遍布全村。這裡是晉南“三臣”之一崔斗臣的故鄉,曾留下革命先烈嘉康傑的足跡。柴澤民、金長庚、席荊山、孫定國、王墉、趙宜軒、岳維藩、張希文、王立中、閆家德、楊作傑、王揚、宋振山、樊馬義、王建吾等一大批黨政軍領導曾在這裡居住,他們為創建稷王山根據地,運籌帷幄,彈精竭慮,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
陳家莊廣大民眾在黨的帶領下,積極參軍參戰,籌糧籌款踴躍支前。全村有78人參加了紅軍、八路軍、解放軍和游擊隊,13名英雄兒女血酒疆場,十餘名民眾慘遭殺害,二十餘名民兵隨軍支前、開赴大西南,勝利完成了支前任務。他們為兩戰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不到陳家莊,不算到解放區;不到趙家門(陳家莊的一條巷),不算到陳家莊”,這是新中國成立前在晉南解放軍中流傳甚廣的一句民諺,這句話足以說明陳家莊的地位和作用。
2009年3月以來,聞喜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郭家莊鎮政府等部門多次派人到陳家莊調研,通過實地察看、查閱歷史資料、走訪部分老幹部的方式,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後,制訂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創建計畫--以陳家莊現存的40餘處革命舊址為主,本著節儉、翔實、生動的原則,建成適宜參觀和開展教育活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爭取將陳家莊紅色旅遊開發項目納入國家扶持項目。
2009年7月有著河東"西柏坡"美譽的山西省聞喜縣陳家莊村革命老區,1個月來,吸引了全省各地萬名黨員幹部來這裡參觀學習。

陳家莊名人

崔斗臣

崔斗臣(1892—1960)原名應科,1982年出生於聞喜縣陳家莊村一個貧寒家庭里,從小有古人好學之風。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教育事業,七七事變後,歷任浮山縣抗日政府縣長,民族革命大學教師,晉冀盧魯豫邊區政府教育廳副廳長,太岳行署教育處處長。建國後任山西省文教廳副廳長,兼任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史研究館館長。
清宣統二年(1910年),斗辰考入運城省立第二中學。民國3年,中學畢業,任教。民國6年,投筆從戎,在中央軍十五旅工作年余。民國9年他和張吉辰、張雪霞、溫潤泉、白天鶴等人宣傳推行新思想、新文化,組織學生革命活動。民國11年,崔斗臣受嘉康傑之邀,到堆雲洞平民中學任教,培養人才,救國救民,招生對象是平民百姓子弟。民國13年至民國16年,崔斗臣任東鎮三高校長,在辦校和教學中極力革新,開展平民教育,堅持和封建力進行鬥爭。民國16年(1927年),崔斗臣參加了以共產黨人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北伐軍,不久又到南京的衛生部圖書館工作。民國19年,他回到山西,設立求知學校。民國22年以後,在菁華中學任校長。這一階段,他同共產黨人河委負責人嘉康傑、裴麗生、閆子祥等人影響和幫助,逐步信仰共產主義,經常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和接濟共產黨組織,推薦一批進步青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民國23年2月將他逮捕,押至太原獄中。幸虧得到共產黨地下組織和支應遴的多方營救,兩個月後得以釋放。出獄後寫了《人間地獄》一文,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並積極為抗日救亡運動而奔走。
七七事變後,崔斗臣積極投身決死三縱隊,民國27年8月,被任命為浮山縣抗日政府縣長。昱年12月,黨分配他到太岳行署工作。從民國30年11月開始,擔任太岳行署教育處處長。民國32年9月由裴麗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即到延安黨校二部學習。民國34年10月從黨校畢業後,擔任晉冀魯豫邊區教育廳副廳長,次年9月重新擔任太岳行署教育處處長。
太原解放後,崔斗臣任山西省文教廳副廳長,兼任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文史館館長。在任職期間,對全省的文物工作傾注了大部分精力,選送了一批幹部到中央考古與古建築訓練班學習,培養了文物工作骨幹。
1952年冬,他陪同班禪額爾德尼赴五台山,在攀登山路時,不幸墜馬身殘,但仍帶病忘我工作,1956年秋,半身癱瘓,仍堅持以筆代口指揮工作。1960年1月27日,因腦血栓病發作,治療無效,與世長辭,享年69歲。

柴澤民
柴澤民,1916年10月出生在山西省聞喜縣城一個貧民家庭。1933年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12月任聞喜縣委組織部部長兼聞喜抗日游擊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6月任夏縣中心縣委書記兼八路軍康傑支隊政委。1941年7月任晉豫區條西地委書記。1943年3月後任太岳區五地委書記、太岳軍區五分區政委、司令員。1948年12月任北京市軍管會南區分會主任。1949年5月後,歷任北京市委郊委、農委書記,北京市政府委員、黨組副書記,北京市體委主任。1955年6月任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市人委委員兼秘書長,同時任北京市委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書記,主管外事工作。1957年9月後任北京市委委員兼市委地方工業部部長、交通工作部部長。1960年12月調入外交部工作,曾任駐匈牙利大使、駐幾內亞大使、駐埃及大使。1974年9月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1976年起,先後任駐泰國首任大使、駐美國聯絡處主任、駐美國首任大使。1983年9月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第二任中國世界語之友會會長。
柴老曾經在陳家莊領導中共太岳三地委為中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立下汗馬功勞,2009所在柴老90歲生日之際柴老返回曾經奮鬥的革命老區陳家莊,與老區人民共度90華誕。

陳家莊大窯

在現存的32座革命舊址中,有一個建於清代的窯洞,名叫陳家莊大窯。它開鑿在一個土崖下,坐北朝南,寬7.8米,高6.5米,深25米。在革命戰爭年代,這孔窯洞被村民親切地稱為“母親窯”。
說起這孔窯洞,村裡的幾位老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1946年,稷麓縣政府在陳家莊村召開日本投降以後的第一個春節慶祝大會,村裡有名的車把式張喜一時興起揚鞭揮馬把大車趕進了窯洞,圍觀者都驚得瞠目結舌。稍許,他像凱鏇的將軍,又把4套騾馬大車驅出了大窯。眾皆譁然,為窯洞的寬大而讚嘆不已。
這孔窯洞對革命的貢獻可不小。1943年4月,面臨蔣介石反共高潮和閻錫山“晉西事變”的危險,條西地委書記柴澤民在大窯中部署了當時的對敵鬥爭工作。1945年12月,稷麓縣委在大窯中召開黨政軍幹部會議,部署反殲反霸、減租減息工作。1946年4月,稷麓縣委在大窯前召開萬人大會,沉痛悼念“四八”烈士。1947年,在晉南戰役開始的4月初,太岳三地委在大窯中召開了稷麓縣委“陳家莊會議”,開展晉南的土改運動和前方大反攻。
陳家莊大窯親歷並見證了老區人民艱苦卓絕、前仆後繼,與日本侵略者和蔣閻反動派殊死鬥爭的壯烈場景。

詩讚陳家莊

革命老區陳家莊(信天游)作者:王靜瀾
(一)
一盤盤丘嶺沐春光,
百里峨嵋一點紅。
共和國六十華誕臨,
欣逢盛典倍思親。
聞喜縣大興愛國教育風,
追紅問本陳家莊。
峨嵋嶺深處閨秀藏,
拂去塵封放紅光。
掛牌揭彩滿村行,
革命遺址分外香。
陳家莊是藏龍臥虎地,
嘉康傑在這裡燃火炬。
這裡是革命根據地,
游擊健兒舉紅旗。
“兩戰”中地委定居安全窩,
陳家莊成了河東“西柏坡”。
駐紮黨政軍大本營,
老區人誓死保“心臟”。
金長庚、柴澤民、王墉司令員……
一串兒熟悉的名字和這裡緊密相連。
太岳三地委、三專署、三分區……
三十多家機關為抗日解放奮鬥不息。
一張張《晉南報》在這裡印刷,
一條條紅色新聞在河東開花。
一紙紙電報一個個電話,
一聲聲命令把日偽打垮。
一個個戰略在這裡誕生,
一次次勝利鼓舞著百姓。
一個個好男兒從這裡奔向延安,
一隊隊游擊隊員從這裡加入大兵團。
老區人愛黨愛國最忠誠,
有七十八人為解放祖國去當兵。
十二名英雄兒女浴血衝鋒,
為神聖中華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三十餘名民眾寧死不屈保“心臟”,
陳家莊人對革命是何等堅貞。
一付付擔架一袋袋軍糧,
為解放運城不惜傾囊。
挖地道試爆夫子廟,
解放運城大功高。
(二)
陳家莊有窯洞千餘孔,
母親窯最大最有名。
黨政軍機關遍布全村,
大窯就是集會的中心。
地委的“肅反會”、“土改會”在這裡召開,
反奸霸,減租息窮人暢懷。
悼念葉挺、鄧發、王若心……
萬人大會淚雨飛……
孫興華血濺大窯頂,
壯烈就義保精英。
大窯前犧牲多少人,
化作革命烈火噴。
大窯為部隊儲軍糧,
黨政軍愛它如生命。
長革命氣啊壯人民膽,
大窯前鎮壓狗漢奸。
大窯是河東黨政軍的生命,
她曾為部隊儲藏軍糧。
大窯是革命的母親窯,
老區人敬她比天高。
大窯和老區情最深,
陳家莊人愛她勝娘親。
看一看舊窯洞啊舊桌凳,
就知道當年領導的艱苦作風。
看一看桌上土改的書,
黃紙陳字香千秋。
桌子上陳列著日本鬼子刀,
一見它就令人發指怒火燒。
桌子上有當年開會的老馬燈,
看見它就點燃起感恩情。
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
深入老區才懂得珍重昨天,更愛今天……
(三)
“弘揚稷麓精神,
建設和諧家園。”
陳家莊的照壁紅艷艷,
柴澤民題詞金燦燦。
改革開放春爛熳,
老區的面貌大改觀。
路邊邊鎂廠宏業開,
農民打工元寶來。
溝凹凹機磚廠真興旺,
千家萬戶大業紅。
崔俊峰一肩把大任擔,
詩聯骨幹當“高參”。
昔日的大溝似天塹,
如今變成小平川。
昔日坡陡路難行,
如今水泥路一展平。
昔日吃水把轆轆扳,
如今自來水進家園。
寬寬的街道齊齊的房,
有花有草有路燈。
高高的門樓啊大彩電,
老區人家家舒心甜。
教學樓、衛生所、紀念館,
新農村花開老區歡。
科學發展老區新,
陳家莊對黨最感恩。
“歡迎您到老區來,”
熱乎乎的情意暖胸懷。
臨別向老區人鞠個躬,
留下敬意帶走了情。
九萬里神州慶共和,
學習老區永遠愛祖國。
作者:王靜瀾,男,69歲,聞喜縣詩聯學會副會長、中楹會會員。

陳家莊企業

陳家莊企業有陳家莊磚廠以及晉利鎂業。

發展中的陳家莊

陳家莊1980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次年獲得小麥大豐收,人均千斤糧。1993年,陳家莊村開闢了一條直通溝東村的新路,並鋪上了柏油,同村中主幹油路接通,基本上改變了村民行路難的問題。1993年,陳家莊家家戶戶接上了自來水。1994年土地進行了二次承包,簽訂契約,連包50年不變。1995年,全村80%的家庭購買了彩電並接通了有線電視信號。1999年,村黨支部、村委會組織全村民眾填溝,築起了從第二居民組至堡內間的大壩。2000年,在縣電業局的支持下,村里進行了農電網改造工程,家家安上了保全器,消除了安全隱患。2003年春,支、村委招商引資,將晉利鎂廠引進村里,解決了部分農民的就業問題,增加了農民收入。2004年,黨支部、村委會發動民眾捐資建校,投資40萬元新建了一座500平方米的教學樓,並為黨支部、村委會及老齡會、衛生所等建起了專用辦公室,同時對居住在楊家莊、皇甫莊及邊遠地帶的部分居民進行了移民搬遷。2005年冬,全村的巷道及村中心主幹街道進行了硬化。
2006年,市、縣老促會把該村定為老區基點村。2008年,陳家莊被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目前,全村人均收入3200多元。
2009年6月,陳家莊被聞喜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旨在充分發揮革命老區在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加強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人們熱愛老區、建設老區的熱情和使命感。
60年的斗轉星移,60年的滄桑巨變。而今的陳家莊,正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加緊謀劃並百般努力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