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2009(總第十二卷)

內容介紹

作為中國體制外寫作最具堅韌性和獨創性的非非主義,繼2006年推出近百萬字的《16年詩學歷程:刀鋒上站立的鳥群》、《非非20年圖志史:懸空的聖殿》之後,近期推出50萬字的《非非》總第十二卷——2009年《後非非詩歌及評論專號》,在華語寫作界引發了持續的非非效應,後非非寫作得到了進一步確立和深化。在流派寫作群體性萎靡、分崩離析的當下,這無疑是2009年漢語詩界的黃鐘大呂。
這本50萬餘字的作品集,收錄了數十位非非詩人和理論家的精心之作。在非非經典欄目里,推出了詩人董輯的《反生活簡史》、孟原的《黑暗現象學》兩大組詩,是後非非寫作在近年的重要收穫,這些作品展示了詩人的天才之思以及深入骨頭和體制的刀鋒質地;非非風度則收錄了非非實力詩人陳小蘩、陳亞平、邱正倫、蔣藍、龔蓋雄、馬永波、雨田、袁勇、梁雪波、周倫佑等詩人的血性、敞亮之作。這些作品給人最深的印象在於,他們沒有迎合國際漢學氣味和文學的時尚剪裁術,寫作視野在自由精神這個廣闊維度上展開,既是對偽寫作的一種清算,也對日益詭譎的後極權之痛,在各自的言路里進行了手術式的釐清。
此外,本書還收錄了姚新勇、林賢治、黃粱、發星、梁雪波、袁勇、二丫等評論家對非非的判讀,他們獨具慧眼的價值鉤稽,將對後非非寫作帶來深遠影響。同時,周倫佑、周倫佐一如既往地展開他們對體制外思想的標的和麇集,這些文章為讀者打開了文學的一翼:文學對時代的進入,就是在思想史上的深重劃痕。
而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博士、碩士對非非的研究,也為非非的研究譜系提供了新鮮的視野,以期破除其成型的固化傾向。
我們還是要重申:正如主編周倫佑曾經指出的那樣:我們必須介入——但我們只能以寫作的方式介入;我們當然要承擔——但我們只能以詩人的身份來承擔。這便是《非非》在後極權時代發條鬆動的加時賽中所持的基本立場。在這個日益舞台化的寫作領域,非非主義的寫作者以某種缺席的身份,捍衛著來自宿命的使令。
非非主義跟國內另外的寫作流派完全不同之處在於它的成員恰恰是極具寫作個性的,但這個巨大的差異來自他們取得了共識的價值基準,即對極權文化的價值清理。因此,非非是相對封閉的,但也不排除對價值趨同者的吸納,在思想因血氣而充盈、藝術因純淨而銳利的前提下,展開的是21世紀漢語寫作的前景:捍衛自由的言說。

作者介紹

著名先鋒詩人、著名文藝理論家。籍貫重慶榮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文學寫作,1986年為首創立非非主義,主編《非非》、《非非評論》兩刊。自1994年起,與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王寧、王岳川等合作,策劃並主編“當代潮流:後現代主義經典叢書”(已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三輯共15種)。作品入選北京大學謝冕教授主編的《中國百年文學經典》、《百年中國文學經典文庫》,著名學者林賢治主編的《自由詩篇》、《曠野/中國作家的精神還鄉史?詩歌卷》等國內外數十種重要選本,並被翻譯成英、日、德等多種文字在國外介紹、出版。其理論和創作在新時期文學理論界和海外漢學界有較大影響。文學成就被寫入張炯、洪子誠、金漢、孟繁華等眾多知名學者撰寫、主編的數十部現當代中國文學史。2004年聘任西南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已出版有:《反價值時代》(詩學理論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藝術變構詩學》(文藝理論專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藝術人本論》(文藝理論專著,與周倫佐合著,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懸空的聖殿》(文學史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在刀鋒上完成的句法轉換》(詩集,唐山出版社,1999年)、《周倫佑詩選》(詩集,花城出版社,2006年)等多部漢語文學及學術專著。此外,還編選出版有多種當代前沿文學思潮選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