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雙層脂

非雙層脂,英文名稱nonbilayer lipid,不參與構成生物膜雙脂層的脂質。如三醯甘油。

細胞膜(cellmembrane):又稱質膜.細胞表面的一層薄膜.有時稱為細胞外膜或原生質膜.主要結構成份一般是蛋白質占60%-80%,類脂占20%-40%,碳水化合物約占5%(分布在類脂和蛋白質之間).

細胞膜把細胞包裹起來,使細胞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性,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此外,細胞所必需的養分的吸收和代謝產物的排出,都要通過細胞膜.所以,細胞膜的這種選擇性的讓某些分子進入或排出細胞的特性,叫做選擇滲透性.這是細胞膜最基本的一種功能.如果細胞喪失了這種功能,細胞就會死亡.

細胞膜除了通過選擇性滲透來調節和控制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外,還能以"胞飲"和"胞吐"的方式,幫助細胞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液體小滴和捕獲食物顆粒,供應細胞再生命活動中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細胞膜也能接收外界信號的刺激使細胞做出反應,從而調節細胞的生命活動.細胞膜不單是細胞的物理屏障,也是在細胞生命活動中有複雜功能的重要結構.

原始生命向細胞進化所獲得的重要形態特徵之一,是生命物質外面出現了一層膜性結構,即細胞膜。細胞膜位於細胞表面,厚度通常為7~8nm,由脂類和蛋白質組成。它最重要的特性是半透性,或稱選擇性透性,對進出入細胞的物質有很強的選擇透過性。細胞膜和細胞內膜系統總稱為生物膜,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特徵。

根據細胞的生理生化特徵,曾先後推測質膜是一種脂肪柵、脂類雙分子層和由蛋白質-磷脂-蛋白質構成的三夾板結構。同時電鏡觀察也證實質膜確實呈暗-明-暗三層結構。隨後冷凍蝕刻技術顯示雙層膜中存在蛋白質顆粒;免疫螢光技術證明質膜中蛋白質是流動的。據此S.J.Singer等人在1972年提出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如圖7-4-3和7-4-4所示,,結構特徵是:生物膜的骨架是磷脂類雙分子層,蛋白質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鑲嵌其中,細胞膜的表面還有糖類分子,形成糖脂、糖蛋白;生物膜的內外表面上,脂類和蛋白質的分布不平衡,反映了膜兩側的功能不同;脂雙層具有流動性,其脂類分子可以自由移動,蛋白質分子也可以在脂雙層中橫向移動。

細胞膜的基本結構:(1)脂雙層:磷脂、膽固醇、糖脂,每個動物細胞質膜上約有109個脂分子,即每平方微米的質膜上約有5x106個脂分子。(2)膜蛋白,分內在蛋白外在蛋白兩種。內在蛋白以疏水的部分直接與磷脂的疏水部分共價結合,兩端帶有極性,貫穿膜的內外;外在蛋白以非共價鍵結合在固有蛋白的外端上,或結合在磷脂分子的親水頭上。如載體、特異受體、酶、表面抗原。(3)膜糖和糖衣:糖蛋白、糖脂

生物膜結構的共同特徵:

鑲嵌性:磷脂雙分子層和蛋白質的鑲嵌面;或按二維排成相互交替的鑲嵌面;

蛋白質極性:膜內在性蛋白質的極性區突向膜表面,非極性部分埋在雙層內部;

流動性:膜結構中的蛋白質和脂質具有相對側向流動性;

相變性;隨著環境條件的變化,脂質分子的晶態和液晶態是互變的;

更新態:在細胞中,膜的組分處於不斷更新的狀態;

不對稱性:膜中各組分的排列是不對稱的。

細胞膜功能

(1)分隔形成細胞和細胞器,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相對穩定的內環境,膜的面積大大增加,提高了發生在膜上的生物功能;

(2)屏障作用,膜兩側的水溶性物質不能自由通過;

(3)選擇性物質運輸,伴隨著能量的傳遞;

(4)生物功能:激素作用、酶促反應、細胞識別、電子傳遞等。

(5)物質轉運功能: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是通過細胞膜的磚運動功能實現的,其主要轉運方式有以下四種。
1)單純擴散:脂溶性物質有膜的高濃度側向低濃度側的擴散過程,稱為單純擴散。

2)易化擴散:非脂溶性物質在膜蛋白的幫助下,順濃度查獲電位差跨膜擴散的過程,成為易化擴散。易化擴散的三個特點:1、特異性:記憶中離子通道或載體一般指轉運一種物質。2、飽和性:即當背後鑽雲物質增加到一定限度時,轉運量不再隨之增加,這是由於離子通道或載體的數量有限的緣故。3、競爭性抑制:記憶中離子通道或載體同時轉運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時,一種物質濃度增加,將削弱對另一種物質的轉運。

單純擴散和易化擴散都是順濃度查進行的,細胞本身不消耗能量,均屬於被動轉運

3)主動轉運:離子或小分子物質在膜上“泵”的作用下,被逆濃度差或逆電位差的跨膜轉運過程,稱為主動轉運。

4)入胞和出胞作用:是轉運大分子或團塊物質的有效方式。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動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的過程,稱入胞。包括吞噬和吞飲。液態物質入胞為吞飲,如小腸上皮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固體物質入胞為吞噬,如粒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除寶石之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運動從細胞內派到細胞外的過程。細胞的代謝產物及腺細胞的分泌物都是以出胞作用完成的。

(6)細胞膜的受體功能:受體是細胞識別和結核化學信息的特殊結構,其本質是蛋白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