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是摩洛哥古老的王都,同時也是伊斯蘭教的文化中心之一,位於摩洛哥北部的非斯省,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非斯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簡介

非斯老城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位於摩洛哥北部的非斯省。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非斯老城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鞣製皮革是非斯的傳統手工業,盛名在外五顏六色的染缸也是遊客喜歡的一個去處。
非斯是摩洛哥古老的王都,同時也是伊斯蘭教的文化中心之一。在公元8世紀末,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後裔依德利斯建立。灰褐色和淡黃色的房屋鱗次櫛比,從費茲河兩岸向上伸展到平緩的山坡上,並有300多座清真塔點綴其間。這裡除了自然的造化,還融會了人類傑出的智慧和令人瞠目的財富。那華美的宮殿、莊嚴的清真寺、曲折幽深的街道,讓人感到這分明是《天方仗譚》里的城市。

神秘

非斯老城非斯老城

非斯的神秘在於它的老城即麥地那區(Medina)。麥地那這個詞可以指任何伊斯蘭城鎮中的古老城區。位於非斯的麥地那是一座建於公元9世紀的老城:狹窄的街道,曲折的小路,優雅庭園中的憤泉,傳統的房屋,喧鬧的集市,所有這一切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不同的世界。非斯麥地那是阿拉伯世界裡,保存得最為完好的古代城區,有共長12公里的城牆圍著,城牆上有垛口,還有一些宏偉的城門。城門飾有綠松石嵌在,一通過了它,就仿佛回到了中世紀。在由商場構成的迷宮裡,連綿不絕的驢子行列在蹣跚前進,每一隻的身上都堆滿了新砍的木材、一袋袋的羊毛和滴著水的大冰塊。赤足的小男孩把裝著生麵包的托盤頂在頭上,在人群中靈巧敏捷地穿來插去。蒙著面紗的婦女穿著發出沙沙聲的長袍飄然前行,所佩戴的小飾物不停叮噹作響。馬路兩旁有好幾百家像鴿籠般的小店鋪,這些店鋪全都堆滿了貨物,店主利用一條掛著的繩子把自己盪進櫃檯或從櫃檯盪出來。每個人都在生產、加工、叫賣和討價還價;出售的貨品包括一堆堆椰棗和無花果,還有一排排閃閃發亮的金臂鐲,用敞口的粗麻布袋裝著顏色各不相同的芥末、乾胡椒粉等。
商場和手工匠人各依貨品種類聚集在一起,每一個堆所生產和交易的貨品都不同。在塞巴林商場的鵝卵石小徑兩旁,染工把一束束羊毛浸在冒著熱氣的大鍋里,從鍋里濺出來的水,匯成一條條蒸氣瀰漫而色彩柔和的小河,順著水溝流走。在市場的四周,銅匠敲打著鐵砧,像管弦樂隊進行合奏。
非斯人具有手工藝天賦,製作的刀具、壺具在阿拉伯國家很有市場。圖為一家銅器店鋪的老闆工在招攬生意。
染色和製革數百年來一直是 非斯人的傳統工藝。在河畔的染 色作坊里,當地人用水磨將蔬菜 碾碎,製成各種染料,河的下游 地段,製革匠們正在辛勤地制 革,只要能忍受硝皮時的氣味, 任何人都可去看一看他們是如何 工作的。在一個上午之內,你可 看到牧童剝羊皮,看到製革匠將 羊皮浸泡,看到商人拍賣一捆捆 羊皮,以及看到工匠把那些羊皮 製成精美的皮具。
在過去的許多世紀裡,非斯 城一直是摩洛哥的樞紐城市,這 里的人在摩洛哥國內也極有權 勢。直到本世紀初,任何一位蘇 丹除非已獲得那些虔誠而具有貴 族氣質的非斯人接受,而自己也已在那個城市定居,否則不能指望自己的王位可以穩固,因為非斯市是宗教和學術的中心,也是陰謀的中心。非斯城曾經作為摩洛哥的都城達700年之久。
在非斯老城的中央,是氣象宏偉的阿爾開如安清真寺。非斯在伊斯蘭世界中的卓越地位,在某種程度上說來,就是由這座建築物奠定的。它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同時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大學圖書館內藏有各類伊斯蘭教圖書幾十萬冊,其中珍貴的手抄本有8000多冊。川流不息的信徒在這座清真寺的噴泉洗灌,然後脫子鞋子,排隊走進它由270根柱子構成的清涼白林。那裡可以供2萬人同時做禮拜,場面非常壯觀,據一位14世紀的歷史家說:"看到這個場面的人,都驚奇得說不出話來。"

危機

非斯老城非斯老城

儘管非斯城生氣勃勃而景象壯麗,但其實它已陷入危險之中。它的人口達50萬以上,而其中60%都是擠在老城裡居住。年久失修的跡象隨處可見,建築物上的灰泥已大片掉落,牆壁也出現了又深又危險的裂縫。老城的房屋有1/3需要徹底重修,一半以上的清真寺已經損毀不堪。

規模

老城中的建築內室老城中的建築內室

非斯老城共分為187個區,每個區內都有自己的清真寺、古蘭經學校、麵包房、汲水池和公共浴室。整個老城中共有300多座清真寺,9000多條小巷和20萬居民。它是今天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持續有人生活的中世紀城市。1000多年間,非斯一直是摩洛哥的宗教、文化、商業和政治生活中心。

今天的非斯老城延續著1000多年前的城市格局,踏進它陰暗、嘈雜和狹窄的街道,猶如被蒙上雙眼走進了一片深邃神秘時空中。這裡沒有為吸引遊人而特地營造的古意,歷史和現實水乳交融,又涇渭分明。不用多久你就會發現,那份深邃神秘的背後其實就是滄桑歲月的歷史沉澱和摩洛哥人秉持傳統的堅持精神。

非斯老城中處處是驚異。宏大古老的清真寺就隱藏在狹窄的老街邊,從厚重的木門向里望去,鋪著藍色馬賽克瓷磚的庭院寬廣而寧靜,幾位信徒在庭院的樹蔭下閉目祈禱,滿街的喧囂早被他們拋到了九霄雲外。而菜市場邊那僅有一間屋大小的古蘭經學堂里正值課間休息,學習古蘭經的孩子們與普通學校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兩樣,他們盡情地嬉戲打鬧著,歡聲笑語融入菜市的陣陣叫賣和吆喝中。
非斯曾是北非穆斯林世界的教育中心。世界上最早的伊斯蘭大學就曾誕生於此,那時,來此求學的人們不僅來自阿拉伯世界,更有許多學者來自歐洲大陸。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為研讀古蘭經而來,昔日伊斯蘭世界在數學、醫藥和天文學上的成就曾使古老的歐洲望其項背。非斯在後世便有摩洛哥伊斯蘭文明起點的美稱。今天,儘管西式教育已經在非斯普及,但許多家庭依舊選擇古蘭經學校為兒童的啟蒙之地,規模不一的古蘭經學校、學院成為許多非斯的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第一座學堂。

傳說

傳說巴格達阿巴斯王朝的穆萊·伊德里斯二世在公元9世紀前後為了建立一個新的穆斯林王國而來到了這片水草豐盛的谷地中。在為新國都挖掘地基時人們出土了一把金斧頭。在阿拉伯語中“斧頭”被稱為非斯,古城便因此得名。

藝術

非斯老城街道旁邊的小店鋪非斯老城街道旁邊的小店鋪

老城裡有上百家出售和製作傳統銅器的店鋪,銅匠鋪子的規模都很小,最多可容身兩個工匠一起工作,而出售銅器的店鋪儘管也都不大,但是金光燦爛的銅盤、銅壺,銅杯和銅燈讓這些小鋪子蓬蓽生輝,燦爛明亮。摩洛哥的銅器除了具有明顯的穆斯林傳統裝飾藝術特點還具備了濃厚的北非氣息,柏柏爾人的傳統裝飾圖案都可以從這些銅器上發現,它們也是最受外國遊客喜愛的旅遊紀念品

交通運輸

非斯老城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千年未變的城市格局也決定了當地人獨特的生活習慣。走進老城標誌性的巴巴布傑洛德(BabBouJeloud)城門,你就告別了車水馬龍的繁忙。在老城狹窄曲折的街道小巷裡是看不到汽車甚至腳踏車的,這裡一切運輸都靠人力和畜力完成。平時不起眼的小毛驢,因為它們小巧的個頭和吃苦耐勞成了非斯老城中運輸工作的生力軍。

儘管如此,身材嬌小的小毛驢在老城中也並非無往而不勝。這裡有許多街道和巷子,如果你沒有親眼看見是絕想像不出那會是一條路,這種路窄到一個體態微胖的人通過都有困難,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天”。但路上的人家都有門牌,這點清楚地表明了它是非斯老城一條有名有姓的道路。這樣一條路的盡頭往往別有洞天。

身材嬌小的小毛驢穿梭在老城狹窄的街道中身材嬌小的小毛驢穿梭在老城狹窄的街道中

曾被一隊馱著羊皮的小毛驢逼近了這樣一條“一線天”,哪想到鑽出了這條黑巷竟是片專門製作和出售皮貨的街區。這裡的街道上舉目皆是具有當地傳統款式和鮮艷色彩的皮包、皮鞋、皮帽和皮衣。我信步走進一家皮貨店,發現它的背後竟是一個規模龐大的露天染房,寬大的庭院中有上百口露天的染池,一些工匠正在染羊皮。染房的空氣中瀰漫著皮革、菸草、淤泥和一種怪異的氣味,店裡的一個夥計告訴我,這股怪味是鴿糞的味道,它是以傳統工藝染皮時必不可少的添加劑。

這裡沒有汽車,一切貨物都需肩扛手提。許多家庭都需在公共汲水池中獲取生活用水。人們將在家中準備好的麵包坯一筐筐地搬去社區中的公共麵包房,付上極少的加工費請這裡的麵包師傅烤出三餐的口糧。每個社區的公共麵包房不僅為社區居民們提供著新鮮的麵包和糕點,它也是家庭主婦們談天說地、蠻短流長的重要場所。而非斯的麵包師們也是全城訊息最靈通的人士。

旅遊提示

非斯老城悠然的生活基調非斯老城悠然的生活基調

飲食

有幾樣當地美食一定要試試。
哈里拉(Harira):

哈拉里是摩洛哥人喜愛的蔬菜湯,它是傳統的摩洛哥食品,並沒有什麼一般人難以接受的口味,有機會應該一試。特別是在寒氣逼人的日子裡,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哈里拉真是又驅寒又果腹。
塔金(Tajine):相信每一個被這道菜吸引的人首先是從它那奇異的容器開始。塔金的容器多為陶製,高級餐廳中有瓷質容器。它分為盛盤和蓋子兩部分,它的蓋子為尖錐狀,極為引人注目。而這道菜的本身則是由文火慢燉出的雞肉或牛肉和蔬菜,菜肉就在這一造型獨特的容器里烹製而成,美味無比。
庫斯庫斯(couscous):

對北非和阿拉伯飲食略知一二的人都一定聽說過這道菜,相信到了摩洛哥你也一定會吃很多庫斯庫斯。庫斯庫斯本身指的是一種烘焙出的粗麵粉,吃的時候加上特製的湯汁和摩洛哥小香腸。它是一道簡單的當地傳統菜,但一個好廚子做出的庫斯庫斯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
旅館

儘管老城中有不少旅館,但由於環境比較侷促和吵鬧,可能的話儘量下榻在老城外圍,而往返老城的交通非常方便。即使入夜後在老城中用餐,飯後餐廳都會派小童將客人送出老城。
購物

作為上千年的商業中心,非斯實在是有太多的東西可以買,而這些商品的價錢實在也是非常吸引人。但是,千萬別忘了貨比三家並狠狠地討價還價這兩個原則。穆斯林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意人,而摩洛哥的柏爾柏人更不例外,他們勤勞肯乾,並精於計算,如果你看見什麼喜歡的便掏錢,一定會被他們認為是冤大頭,而與他們認真地討價還價,他們可能還會調侃:“你真像個柏爾柏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