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受迫性失誤

非受迫性失誤

非受迫性失誤(英文為Unforced Error),指在網球比賽中,選手自身主動失誤造成回球下網或出界,而與對手無關。非常主動的情況下、在引領比賽節奏時、在偷襲時、雙發失誤時等場合出現的下網或出界球,正規的叫法叫非受迫性失誤(unforced error),也可以叫主動失誤、送分。

基本信息

簡介

非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
非受迫性失誤,(英文為UnforcedError),也可以叫主動失誤,指在網球比賽中,選手自身主動失誤造成回球下網或出界,而與對手無關。

網球比賽中的非受迫性失誤直接關係到比賽的比分趨向,所以,越少的非受迫性失誤代表越好的競技狀態

在網球之外,我們把這個詞形容自己不該犯卻犯了的錯誤。就是主動進攻失誤,失誤分兩種,受到對方壓迫或強攻時,不能把球回過去叫受迫性失誤。

真相

非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
所有網球比賽的數據統計中都有非受迫性失誤這一項,但是卻很少有人明白它的真相。非受迫性失誤是指當球員處於沒有太多壓力或是沒有一點壓力的情況下,擊球下網或是擊球出界(包括邊線和底線)所產生的失誤。因為他是自己打敗了自己,這樣比被對手打敗更容易一些。

偉大的網球選手比爾·蒂爾登在其1950年出版的《HowToPlayBetterTennis》一書中聰明地寫到,"導致輸掉網球比賽的原因,往往是不必要的失誤和不會依靠落點得分。"這聽起來的確很有道理。現在,大家也廣泛接受了減少非受迫性失誤的重要性。

非受迫性失誤所產生的不同影響當你在30-0、40-0、40-15這些分數中產生非受迫性失誤時,是可以獲得原諒的。當你以4-0、5-0、5-1局分領先的情況下,雖然你不應該產生自滿或是過於自信的情緒,也會很快忘掉自己的失誤。

案例

非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
2012年美網決賽第二盤,穆雷的發球突然變得犀利無比,目的也很明確——攻擊德約科維奇較為薄弱的反手,徳約也意識到這點,但落點速度和鏇轉配合的天衣無縫的發球還是讓德約沒有招架之力,只能勉強夠著球,但無力回過網。這就是受迫性失誤。

自己主動打進攻或調動對方或接對方並無威脅的球時,卻把球打丟,這是非受迫性失誤。非受迫性失誤可以衡量球員的狀態如何,手感是否到位。

2011年大師杯費德勒與羅迪克的比賽,本來羅迪克已占據上風,還是第二盤的搶七,在賽點上,羅迪克把一記毫無難度的高壓球打下了網,這讓他剛剛建立的自信心瞬間崩潰,於是連敗記錄沒有終結也是意料之中了,不過這可以說是羅迪克機會最好的一次,沒有贏下真是非常可惜,這同時也可以說明,在局勢好的時候出現受迫性失誤倒沒什麼,出現非受迫性失誤簡直是致命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