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郭君善齊貌辨

《靖郭君善齊貌辨》是一篇散文,出自西漢文學家劉向編的《戰國策》。

作品原文

靖郭君善齊貌辨。齊貌辨之為人也多疵(1),門人弗說。士尉以證(2)靖郭君,靖郭君不聽(3),士尉辭而去。孟嘗君又竊(4)以諫,靖郭君大怒曰:“劃而類,破吾家。苟而慊齊貌辨者,吾無辭為之。”於是舍之上舍,令長子御(5),旦暮進食(6)。數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7)於宣王,辭而之薛,與齊貌辨俱留。無幾時,齊貌辨辭而行,請見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說(8)嬰甚,公往,必得死焉。”齊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請必行。”靖郭君不能止。

齊貌辨行至齊,宣王聞之,藏怒以待之。齊貌辨見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聽愛夫!”齊貌辨曰:“愛則有之,聽則無有。王之方為太子之時,辨謂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過頤豕視,若是者倍反。不若廢太子,更立衛姬嬰兒郊師。’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聽辨而為之,必無今日之患也。此為一。至於薛,昭陽請以數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聽之。’靖郭君曰:‘受薛於先王,雖惡於後王,吾獨謂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廟在薛,吾豈可以先王之廟與楚乎’,又不肯聽辨。此為二。”宣王太息,動於顏色,曰:“靖郭君之於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為寡人來靖郭君乎?”齊貌辨對曰:“敬諾。”

靖郭君來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劍,宣王自迎靖郭君於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請相之。靖郭君辭,不得已而受。七日,謝病強辭。靖郭君辭不得,三日而聽。

當是時,靖郭君可謂能自知人矣!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為沮。此齊貌辨之所以外生樂患趣難者也。

作品譯文

靖郭君對待門客齊貌辨非常友好。可是齊貌辨為人不拘小節,因此門客們都討厭他。有個叫士尉的人曾為此勸說靖郭君趕走齊貌辨,靖郭君沒有接受,士尉拂袖而去。這時孟嘗君田文也在暗中勸說驅逐齊貌君,不料田嬰卻大發脾氣說:“即使將來有人剷除我們這個家族,搗毀我們這片家業,只要能對齊貌辯有好處,我也在所不惜!”於是田嬰就給齊貌辯上等的客舍住,並且派長子去趕車,朝夕侍候不懈。

幾年以後,齊威王駕崩,由田嬰的異母兄宣王即位。田嬰跟宣王合不來,於是就離開首都到自己的封士薛地來住,齊貌辯也跟他一同到了薛城。沒多久,齊貌辯決定辭別田嬰回齊國去晉見宣王,這時田嬰就說:“君王既然很討厭我田嬰,那你此去豈不是找死!”齊貌辯說:“臣根本就不想活,所以臣一定要去。”田嬰也無法阻止,於是齊貌辯就去見宣王。

齊貌辯到了齊國首都臨淄,宣王很早就知道他來,他滿心怒氣地等著齊貌辯。齊貌辯拜見宣王后,宣王首先問他說:“你是靖郭君手下的寵臣,靖郭君是不是一切都聽你的呢?齊貌辯回答說:“臣是靖郭君的寵臣並不錯,但要說靖郭君什麼都聽臣的那倒未必。例如當君王還是當太子時,臣曾對靖郭君說:‘太子長一副不仁相貌,下巴太大,看起來好像一隻豬。讓這種人當國王,施政必然違背正道,所以不如把太子廢掉,改立衛姬之子效師為太子。’可是靖郭君竟然哭著對臣說:‘不可以這樣做,因為我不忍這樣做。’假如靖郭君是一切都聽臣的話,那么靖郭君也不會遭受今天這樣的迫害,此其一。

當靖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陽要用幾倍的土地來換薛地,我又向靖郭君說:‘一定要接受這個請求。’靖郭君說:‘從先王那裡接受薛地,現在即使與後王關係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換出去,將來死後我向先王如何交待呢?況且先王的宗廟就在薛地,我難道能把先王的宗廟交給楚國嗎!’又不肯聽從我的。這是第二件事。”齊宣王聽了不禁長聲嘆息,臉上顏色變了,說:“靖郭君對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這種程度啊!我太年輕了,很不了解這些事情。您願意替我把靖郭君請回來嗎?”齊貌辨回答說:“好吧。”

靖郭君穿戴上齊威王賜給的衣服帽子,佩帶賜給的寶劍,齊宣王親自到郊外迎接靖郭君,望著他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齊宣王就請他做國相。靖郭君表示辭謝,不得已才接受了。7天以後,又以有病為名堅決要求辭職,3天以後齊宣王才答應了他的要求。

此時此刻,應該明白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啊!自己能夠了解別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議那個人,他也不懷疑自己的判斷力。這也就是齊貌辨之所以置生死於度外、樂於解憂患、急於救人危難的原因。

字詞

(1)疵:“疵”作“訾”說人壞話

(2)證:勸說,諫

(3)聽:接受

(4)竊:私自,暗自,偷偷的

(5)御:駕馭車馬

(6)旦暮:朝夕

(7)善:友好,親善

(8)說:“說”通“悅”高興,喜歡

作品評析

齊貌辨果然不負靖郭君的器重和信任,以卓越的口才與謀略使自己的主人挽回了一切。齊貌辨對齊王先是沉默,這樣可以先揣摩齊王的心理,靜侯齊王開口以找到機會。當齊王開口就說到靖郭君是否對齊貌辨言聽計從時,齊貌辨終於找到機會,把自己一番醜化,從而襯托出了靖郭君的忠心和偉大來。這實際上是遊說中的苦肉計,通過污損自己來換取信任,來達到目的。

讓一個人甘心為自己赴湯蹈火、肝腦塗地是很不容易的,這既需要物質上的接濟幫助,更需要心靈上的肝膽相照、心心相印。“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當你成為一個人的知己時,那么他才有可能為你作出犧牲和付出。光有一番雄才大略,而沒有幾個知己,是絕不能成大事的。

人物簡介

齊貌辨:生卒年不詳,戰國時齊國靖郭君田嬰的門客,其為人不拘小節,田嬰待之甚厚。齊威王死,宣王立,田嬰與王不合故辭歸封邑薛。後齊貌辨為田嬰往說齊王,用之為相,七日而辭相

郭靖君:“靖郭”或封邑號,郭字,當指古薛城。田嬰,是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鏇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