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氏

傳說有青鳥飛到漢武帝宮殿,東方朔說這是西王母差來的,不久,西王母果然到來。後因以“青鳥”稱傳信的使者: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氏shì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總的,氏是分支,後來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古代稱呼帝王貴。青鳥氏是古官名。為歷正的屬官,掌管立春、立夏。

“姓”與“氏”之本義:“姓”、“氏”在先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的產生時間、方法及不同時代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姓最早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那時的人“但知有母,不知其父”,女性在社會上處於中心地位,其子女只知道自已的母親,而不知誰是父親。即使是三皇五帝,古文獻也只述其母,而無父親的記載,故古姓多以“女”為偏房。如“姜”、“姬”、“姚”、“媯”、“女吉”、“姒”、“嬴”、“妊”等。許慎的《說文解字》對“姓”的解釋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以生。”

基本資料

“姓”的古文作“任”,意思是人所生的,因生而為姓。後又省寫“生”,如《尚書·舜典》:“帝厘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孔穎達疏:“生,姓也。別其姓族,分其類,使相從。”而金文“姓”字,或不從女,寫成“生”,或從人,寫成“亻生”。故“百生”即“百姓”。徐灝《說文解字注箋》:“姓之本義謂生,故古通作生,其後因生賜姓,遂為姓氏字耳。”由此可知:“生”字系“姓”字一義之根源。

姓字的古文又作“囗”,由“生”、“自”二字上下結構組成。“自”是古文“鼻”字。《方言·十二》:“梁、益之間,謂鼻為初”。《爾雅·釋詁》:“初,始也。”可知“姓”即初生、始生,也就是同一族屬(原始社會的“氏族”就是這種以“姓”劃分的組織)的始祖。據2300年前的“詛楚文”記載,姓的寫法又為“囗”,是“王”、“女”二字的組合;由古文、小篆、漢隸三種文字刻寫的曹魏三禮石經碑文上所書古文體中的姓字為“囗”,也是“女”、“生”二字的組成。綜上可知,姓的本義當是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誌。正如《通鑑·外紀》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

“氏”是姓的分支,它的出現晚於姓。下面我們還是具體談談“氏”。氏字是最早產生的漢字之一。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氏”字作“囗”狀。在商周兩件青銅器散氏盤與毛公鼎的銘文中也有氏字。散氏盤腹中銘文的氏字亦作“囗”;毛公鼎銘文中的氏字為“囗”。氏字的“囗”寫法還見於青銅器頌壺。氏字在《說文解字》中為“氏”,沒有任何變化。關於“氏”的本義是什麼,學者們歷來說法不一。歸納之,有以下幾種解釋:1.氏指父氏宗族,如楚先公若敖之後裔稱為“若敖氏”。2.氏指個人,如“姜氏愛之,故立之.”3.氏指高山崖邊的側坡,即“土氏”《說文解字》:“氏,巴蜀山岡中,岸脅之旁著欲墮者曰氏。”段玉裁註:“小阜之帝著于山岸脅,而狀欲落墮者,曰氏;其字亦作囗。”《辭海》:“囗(坻):音di(底),山的傾斜面,側坡。”4.氏即丘,指居住地。“氏”字是古文的“坻”字。《詩經·秦風·兼葭》:“宛在水中坻。”坻是水中小丘,氏也是丘的別名。《左傳》里大多丘可以樂氏,如平丘即平氏。由此可知,古代地名中所有以氏名的,如猗氏、己氏、皮氏,原先都是古代氏族所居之地“丘”——小山堡。5.氏指支。氏、支同韻,借氏為支(支系、分支),遂作姓氏。“文王孫子,百支百世”、“本枝百世”這裡的支、枝說的都是宗族的分支——氏。6.氏指傳說中的部落、部落聯盟,如軒轅氏、神農氏、有虞氏、伊祁氏、少昊氏。上述六種解釋,5.6兩說與我們這裡談論的姓氏的“氏”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繫,對我們揭開姓氏謎底有著重要的意義,故予詳論。

文獻資料 

據有關文獻資料所述,遠古的氏族部落組織大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每一層次都有自己崇拜物——圖騰。第一層次當為部落聯盟,有一個總圖騰;第二層次是部落,也有自己崇拜的圖騰;第三層次是氏族,同樣也有自己的圖騰崇拜物,氏族之中還有胞族。據《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東夷族郯國的郯子(郯國國君,子爵,故稱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之間焉,曰:“少吳氏鳥命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我知之。”於是,郯子詳細介紹了他們東夷族的祖先少昊氏為什麼用“鳥”作為官名的情況:“我祖少昊,摯(少昊名己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伯鷯)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且鳥鳩氏,司馬也;卩鳥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氏者也。五雉為五工正。”

郯子所說的正是這古一個標準的氏族部落組織的情況。少昊氏是最高層次,是部落聯盟,鳥圖騰是他們的崇拜物。部落聯盟下有五個部落,即分別以鳳鳥、玄鳥、伯趙、青鳥、丹鳥為圖騰的鳳鳥氏、玄鳥氏、伯趙氏、青鳥氏、丹鳥氏,謂之五鳥部落。部落下以是氏族,即五鳩(祝鳩氏、且鳥鳩氏、卩鳥鳩氏、爽鳩氏、鶻鳩氏)與五雉等。五鳩可能是伯趙部落以下的氏族。五雉可能是丹鳥氏部落以下的氏族。這樣的氏族正好與圖騰的三個層次相吻合:

部落一——風鳥氏氏族一——祝鳩氏

部落聯盟部落二——玄鳥氏氏族二——且鳥鳩氏

(少昊氏,鳥圖騰)部落三——伯趙氏氏族三——卩鳥鳩氏

部落四——青鳥氏氏族四——爽鳩氏

部落五——丹鳥氏氏族五——鶻鳩氏
 
據此,我們知道少昊氏、青鳥氏、祝鳩氏之類系指部落或部落聯盟。部落聯盟是個大集團,有組成這個大集團的各部落共有的標誌符號(如鳥圖騰);從大集團分出去的支集團(部落)又各有自己部落的標誌符號(如鳳鳥圖騰、玄鳥圖騰);由支集團再分出去的各小集團(氏族)又各有自己的氏族標誌符號(如祝鳩氏)。這些符號(圖騰)實質上正是以後的姓——氏。我們把遠古部落的這種層次與西周分封情況作一對比,就會發現其共同點:

諸侯國一(魯國)——魯氏卿大夫一(欒邑)——欒氏

周王室諸侯國二(晉國)——晉氏卿大夫二(楊邑)——楊氏

(姬姓)諸侯國三(衛國)——衛氏卿大夫三(常邑)——常氏

無論是遠古傳說時代,還是有確切的文字記載時代,每當從原來種族分出去新的支族,就必然會產生新支族的符號標誌——遠古傳說時代的部落是圖騰;而當部落向國家過渡後,西周宗法制度則分封出氏。“部落與宗族,並行不悖。為部落酋長者對其宗族,固亦仍為首長也。”——這個標誌(圖騰,氏)也就是新支族“氏”。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內容體現於《禮記·喪服小記》的一段話,這段話解開了“氏”之本義:“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父的意思)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

諸侯國國君的嫡長子繼承其父當國君;國君的庶子,也稱別子,別子無繼承權,必在分出去自立一家,獲得張氏,成為新一家支(新氏)的始祖,這就是“別子為祖”。別子的嫡長子繼承新氏家支又成為新氏集團的大宗,此即“繼別為宗”。只要新的同氏集團存在,大宗作為同氏集團領袖和代表的地位就永遠不變,這也就是“百世不遷之宗”。同氏集團奉之為“宗子”。

別子除嫡長子外,也還有其他兒子即庶子。別子的長子、長孫、長曾孫……也都會有庶子。庶子系統屬小宗,小宗各繼承其第一代庶子,各代繼承其父(禰),所以所“繼禰者為小宗。”小宗超過五代,即無喪服規定,所以說“五世則遷”。小宗五世則遷,意即只奉繼高祖、曾祖、祖、禰(父)四世傳重的小宗,而高祖以上超過五世的小宗不再尊奉。這樣,每增添一代後裔,他們尊奉的小宗就相應產生一次變化,這就叫“祖遷於上,宗易於下。”

同氏集團的大宗不能絕,而小宗可以絕。如周公姬旦被封於魯,但他因留佐武王,由其長子伯禽代為就封,是為魯公。魯公的弟弟除襲承周分爵位的其他弟弟(別子)必須分出去自立一家,建立新氏。如凡伯封到凡地,成為凡氏始祖,伯齡封於蔣,成為蔣氏始祖,周公旦的四子被封於邢,成為邢氏始祖,茅叔封到茅,成為茅氏始祖;胙侯封於胙,成為胙氏(又稱為作氏)始祖。他們各自的嫡長子又繼承新氏家支,氏傳承下去。這就是“別子為祖,繼別為宗”。

“別子為祖,繼雖為宗”是新氏產生的根本原因。一族之人,隨著子孫繁衍,聚一處則不足以容,於是不得不分殖於外,這就產生了分封。而分殖於外的人,無論是以國為氏,還是以邑為氏,以鄉,以亭、以地為氏,仍需相互聯結溝通,這就產生了宗法。所以古人說:“有分土夫分民”。有分土,則有胙土命氏產生新氏的分封;夫分民,因都是同出一祖之後,都是受治於大宗之下的宗子。氏的分化是宗法制分大宗、小宗的名號,也是統治階級內部權力再分配的一種反映形式。新氏族產生以後,雖然已得一地,但隨著人口增多,同氏之人又不得不再行分殖,再辟新地。而再次分出去的同氏,隨著人口增多,又復如此,這樣,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如乾生枝,枝又生葉,一族之人,遂遍布於天下。根據“別子為祖,繼雖為宗”的精神,這分散各地的子子孫孫都尊奉第一代獲得新氏的先祖為開氏(姓)始祖,雖經百世而不變也。這樣,“氏”就成了表示第一代分殖出去的支系及其後裔的符號標誌。

在《中國制度氏·宗族》一書中有這樣的表述“人類既知有系統,必有所以表之。時曰姓、氏。姓所以表女系,氏所以表男系也。然及後來,男子之權力既增,言統系者專以男為主,姓亦遂改從男。特始祖之姓,則從其母耳·周制,始祖之姓曰正姓,百世不改。正姓而外,別有所以表其支派者,時曰庶姓,庶姓即氏也……。《大傳》註:‘姓,正姓也。始祖為正姓,高祖為庶姓。’疏曰:‘正姓,若周姓姬,齊姓姜,宋姓子。庶姓,若魯之三桓,鄭之七穆。’蓋正姓以表大宗,庶姓所以表小宗也。”

綜上,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姓是大宗的族號;舊有的族號;始祖的族號;木本水源之根的族號;而氏則是大宗(姓)分出去的支系——小宗的族號,後起的族號,始遷祖的族號,分居地始祖的族號。所以《通鑑·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說文解字》“氏”字下段玉裁註:“姓者,統於上者也;氏者,別於下者也。”要而言之,姓表血統而示女系,氏表功勳而示男氏。如果說,姓是源於同一女性始祖的具有共同血緣關係的族屬所共有的符號標誌,那么,氏就是源於同一父姓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的開氏始祖的符號標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