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現象

青蛙現象

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里,如果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因為它還能夠適應水溫的變化。水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提高到青蛙無法忍耐的地步,它已經來不及了、沒能力跳出鍋外了。相反,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熱水鍋里,它會迅速跳出。

現像描述

把一個青蛙放進冷水鍋里,如果慢慢地加溫,青蛙並不會立即跳出鍋外,因為它還能夠適應水溫的變化。水逐漸提高的最終結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為等水溫提高到青蛙無法忍耐的地步,它已經來不及了、沒能力跳出鍋外了。相反,如果把一隻青蛙放進熱水鍋里,它會迅速跳出。

青蛙現象青蛙現象

青蛙現象告訴我們,一些突變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們的警覺,而易致人於死地的卻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下,對實際情況的逐漸惡化,沒有清醒的察覺。

相關由來

“青蛙效應”源自十九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曾進行過一次著名的“青蛙試驗”:他們將一隻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鍋里,青蛙觸電般地立即竄了出去。後來,人們又把它放在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里,任其自由遊動。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外界溫度的變化,卻因惰性而沒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到後來熱度難忍而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科學家經過分析認為,這隻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離險境”,是因為它受到了沸水的劇烈刺激,於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來,第二次由於沒有明顯感覺到刺激,因此,這隻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沒有了危機意識,它覺得這一溫度正適合,然而當它感覺到危機時,已經沒有能力從水裡逃出來了。

相關實驗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做的一個著名實驗。 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外界溫度慢慢變化,卻因惰性和沒有立即往外跳的迫切動力,最後被熱水煮熟而不自知。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的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企業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

啟示

啟示之一是:我們的組織和社會生存的主要威脅,並非來自突如其來的事件,而是由緩慢漸進而無法察覺的過程形成。人們目光短淺,只看到局部,而無法縱觀全局,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可以從容面對,對於悄悄發生的大的變化,而無法察覺,最終會帶給我們更加嚴重的危害!~

啟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們生活中的芸芸眾生,我們要著眼未來,勤于思考新的問題,勤於學習新的知識,不能過“今日有酒,今日醉”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醉生夢死的生活,到頭來將是非常可悲的!  

啟示之三是:當今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日新月異的時代,知識也需要不斷更新,所以我們不要一味的沉迷於現狀、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樣下去的話,肯定會被時代所淘汰,也會有面臨失業的危險!

啟示之四是:我們不要單純的,只能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而忽視那種緩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險,因為,那種緩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險,才是最可怕的!

涉及管理

企業管理

“青蛙效應”告訴人們,企業競爭環境的改變大多是漸熱式的,如果管理者與員工對環境之變化沒有疼痛的感覺,最後就會像這隻青蛙一樣,被煮熟、淘汰了仍不知道。一個企業不要滿足於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於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之中,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而一個人或企業應居安思危,適時宣揚危機,適度加壓,使處危境而不知危境的人猛醒,使放慢腳步的人加快腳步,不斷超越自己,超越過去。
事實上,造成危機的許多誘因早已潛伏在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之中,只是由於管理者麻痹大意,缺乏危機意識,對此沒有足夠的重視。有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小事,經過“連鎖反應”、“滾雪球效應”、“惡性循環”,有可能演變成摧毀企業的危機。
比爾·蓋茨有一句名言:“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企業要避免“溫水煮蛙”現象,首先要求其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企業才不致在戰略上迷失方向,不經意之間滑入危機的泥潭之中。值得重視的是,危機管理並非是企業最高管理層或某些職能部門,如安全部門、公關部門的事情,而應成為每個職能部門和每位員工共同面臨的課題。在最高管理層具備危機意識的基礎上,企業要善於將這種危機意識向所有的員工灌輸,使每位員工都具備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員工對危機發生的警惕性,使危機管理能夠落實到每位員工的實際行動中,做到防微杜漸、臨危不亂。

班級管理

“青蛙效應”實驗與班集體的管理有密切的相似之處。教師好比實驗者,實驗的池子好比班集體,青蛙好比受教育的學生,水池中的水就好比班集體中的常規制度。加強素質教育過程管理,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青蛙效應”這個實驗在班級管理中有如下的啟示:
規章制度應載負強化性。青蛙為什麼能在沸水裡死裡逃生?青蛙死裡逃生力量主要來源於沸水,它的強化作用應激起自我逃生的反映。班級規章制度如果像沸水那樣載負強化性,學生就會自覺遵守規章制度,一般不會去碰“沸水”。如稍有涉足,他也能自拔。
班級管理須營造“他律”轉“自律”的氛圍。實驗中的第二隻青蛙,為何不能在第二次實驗時跳出水池逃生?由此可知,教師應加強德育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有利條件,還應讓規章制度逐漸由“他律”的強化轉化為“自律”的遵守。只有這樣才可能實現管理的目標,達到治病救人。
班級管理應加強適應能力培養,創設一些特殊環境。青蛙生活在田野里,把它置入一個特殊環境的水池中,本就不一樣。如果置入的是學生,就更有不同。學生不但能增強自我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更會分清“水池”是一個特殊環境。特別是對那些“有問題”的學生,可清醒頭腦,不做溫水中的被麻痹的青蛙。諸如加強社會實踐活動,就能讓學生有效地感知真、善、美的內涵。
班級管理應重視可控性。“青蛙效應”實驗是把青蛙控制在實驗狀態中,實驗人員的調控起關鍵作用。有人把班級比作一個企業,把班級規章制度比作遊戲規則(企業管理)。遊戲規則束縛人們行為時,人們是自覺去遵守、去適應,這主要是可控性發揮作用。班級如果注重可控性,學生便能按教育者的意願培養出理想的人才來。
“青蛙效應”的啟示,為加強班級管理中認知和行為的引導,為班集體的最佳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根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