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傳佛教

公元10世紀70年代,魯梅等回藏後,建立道場,普傳戒律,使西藏佛教之餘燼重新復燃。由此,今化隆縣丹斗寺等成為西藏佛教後弘期之發祥地。公元1i世紀,藏傳佛教諸派相繼形成,西藏各派系高僧,或其弟子紛紛前來青海傳教,青海藏傳佛教進入活躍時期。至宋元,藏傳佛教諸派在青海更加發展,各地紛紛建寺,廣招僧徒,弘揚佛法。當時,今青海東部地區以寧瑪派和薩迦派為主,14世紀以後,隨著格魯派的興起和發展,許多寺院改宗,形成以格魯派占絕對優勢的局面。玉樹地區與西藏毗鄰,歷史上以藏傳佛教教派繁雜、寺多僧眾著稱於省內;果洛地區藏傳佛教流傳較晚,除少數寺院外,其餘均為清代所建,且寧瑪派占絕對優勢;黃南地區是青海藏傳佛教寺院較多的地區之一,初以寧瑪派和薩迦派居多,明清以來,格魯派取得優勢地位;環湖之海西、海南、海北地區,藏傳佛教建寺較晚,絕大多數是清代以後創建,以格魯派為主;省府西寧市藏傳佛教歷史悠久,寺宇大部分建於元明時期,但規模較小,寺僧很少,明末以來逐漸衰落。目前全省共有藏傳佛教寺院?19座,其中格魯派406座,寧瑪派i79座,噶舉派95座,薩迦派30座,覺囊派8座,還有靜房48處。寺僧共汁3.3萬餘人,活佛682名。青海省藏傳佛教寺院數目之多,僅次於西藏地區,列全國第二位。其中,塔爾寺、瞿縣寺、佑寧寺、夏瓊寺、丹斗寺、隆務寺、德千寺、拉加寺、結古寺、達那寺、香日德寺、仙米寺、石藏寺等為規模大、影響廣的寺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