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科書中的一篇課文,是第十冊的第4課(人教版)。作者為馮君莉,是作者遊覽青海湖後寫下的一篇遊記。

基本信息

注釋

原文

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作者:馮君莉選自《中國風景散文三百篇》(華夏出版社1992年版)

青海湖青海湖

高原奇特的夢境我們同啟明星一起上路了。和我們一起上路的,還有那各種各樣的撲朔迷離的關於高原的夢。
汽車在青藏公路上行駛,但沒有往日的顛簸。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靜,細細的雨絲斜打在車窗玻璃上,雨絲中夾雜著幾聲遙遠的犬吠。我在輕輕的搖晃中,又接上了剛才在溫暖的兵站未完的夢。
……黃色的山峰,黃色的波濤,我在翻卷的波濤中吃力地游著,幾乎抵擋不住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浪峰……波濤忽然間平息了,變成一片灰色的死海,真大呀,無邊無沿的,這是茫茫的戈壁。我又吃力地走著,乾渴疲乏,幾乎拉不開雙腿。那是什麼?天邊一片朦朧的綠色,樹木在搖,溪水在淌,岸上有房子,房子像在走動。這究竟是沙漠綠洲,還是海市蜃樓?去,看看究竟,可是,怎么也邁不開腿了……
身子猛地朝前一傾,我從睡夢中驚醒,不解地望著身旁年輕的司機,這個自從上路就沒有說過幾句話的鐵道兵戰士,此時輕輕地說了聲:
“青海湖到了,下車看看吧!”
夢境的繼續
我撲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著雨後甜潤的空氣。瞬間,我驚住了,像是無意中撲進一幅巨大的畫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草灘上生長著一
青海湖青海湖
壟壟黃燦燦的油菜花,在這綠色和黃色的背後,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湖水。那草灘的綠,綠得嬌嫩,那菜花的黃,黃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藍,又是藍得多么醉人啊!它藍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藍得純正;它藍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藍得深沉。青海湖的藍,藍得純淨,藍得深湛,也藍得溫柔恬雅。那藍錦緞似的湖面上,起伏著一層微微的漣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漿液,又像是白色種的小姑娘那水靈靈、藍晶晶的眸子。正當我折服這藍色的魅力,而又苦於找不到恰當比喻的時候,我突然記起少數民族對青海湖的稱呼。在蒙語裡,它被叫做“庫庫諾爾”,在藏語裡,它被叫做“錯溫布”,都是“青顏色的大海”之意。為什麼要叫做“青色的海”,而不叫做“藍色的海”呢?莫不是出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俗語?其實,青海湖水所以如此湛藍,因為湖面高出海面3197米,比兩個泰山還高,湖水中含氧量較低,浮游生物稀少,含鹽量在06%左右,透明度達到八九米以上,因而,湖水就顯得更晶瑩明澈。我明白了,難怪青海湖水要比其他的藍色顯得更美,更醉人啊!
再順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極的盡頭,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雲,它翻滾著,好似奔騰的駿馬。再往上,就是那雨後所特有的萬里晴空了,這淡藍色的蒼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後,垂向一片碧綠的草灘,草灘上佇立著連綿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巒。而我的腳下,銀色的公路像是一條哈達,逶迤著伸向遙遠的地方……一幅多美的畫卷啊!而這其中的一切,又都浸透了黎明的生氣,浸透了晨雨的滋潤,顯得這么清新,這么幽靜。那晶瑩的雨珠隱隱約約地閃露在草叢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巒頂端和空氣的分子之間,只要輕輕地吸一口空氣,甜絲絲的,涼爽爽的。我幾乎醉了,想跑,怕破壞這畫卷的安謐;想喊,又怕驚動這畫卷的寧靜。我看著不遠處那位年輕的司機,他仍舊那么肅穆,默默地望著遠處的一個地方,絲毫沒有交流感情的意思,而草灘上那幾匹漫步的氂牛,更是分外的悠閒。我只有獨自默默地佇著,任大腦在美中陶醉,任心潮在美中起伏。我曾經領略過西湖的嫵媚,東湖的清麗,南湖的莊嚴,太湖的遼闊,以及鄱陽湖的
青海湖青海湖
帆影,玄武湖的槳聲,昆明湖的笑語……可是此時,也許是偏愛的緣故,我卻被青海湖的質樸所震懾,原先那些華麗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我幻想著,當年大自然這真正的造物主在創造青海湖的時候,面對偌大一塊畫簾,一定毫無猶豫地甩下那些精細的刻刀、酣暢淋漓地揮舞著最大的畫筆,一抹黃,一抹綠,一抹藍……大筆潑灑勾勒,因此,留下這沒有絲毫粉飾和雕琢的湖,留下這粗獷的美、自然的美、質樸的美。
誰說一見鍾情總是輕浮的呢?在某種機緣下,突然遇見自己或朦朧嚮往或苦苦追求而又始終未能獲得的美好事物,怎能不一見生情呢?
是啊!我不曾領略過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懷疑這是否又是那高原奇特的夢,是那夢境的繼續?
夢一般的傳說
陽光越來越明媚,那藍色的鏡面上搖搖曳曳倒映出三五個島嶼輪廓,也似乎倒映出那許許多多關於青海湖的神話傳說。有的說,這是當年東海老龍王最小的兒子引來一百零八條江河的水,匯成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為西海龍王;有的說,這是當年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行至日月山口,回首漢宮,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潸然淚下,淚水匯成這藍色的湖,隨後,文成公主又毅然決然地上路了;還有的說,這是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把二郎神追趕得逃到這裡,二郎神又飢又渴,發現了這個神泉……
僅僅這些神話般的傳說,就有多么迷人啊!而藍色湖面上那微微泛動的波瀾,又似乎在悄聲敘說著青海湖遙遠的歷史、變遷的過程:早在兩億三千萬年以前,這裡整個是一片浩瀚的古海,甚至和現在的太平洋連在一起,後來,在一次強烈的“造山運動”中,喜馬拉雅山的隆起把全部海水逼走了,古海變成為內陸盆地。又經過一段漫長的歲月,一些河流、湖泊和沼澤形成了這個青海湖,然而那時它還是“活”的,它的水流入黃河。到了大約距今十三萬年,在地質學上稱為“第四紀”的時候,又一次地殼運動,一下子把青海湖的出口堵得嚴嚴實實了。那條輸出湖水的河流也來了個首尾大掉頭,倒流入湖了,這就是我國罕見的、自東向西的倒淌河。至於青海湖中的海心山、海西山、海東山、石義島,以及那馳名中外、像一尾頑皮的黑蝌蚪似的鳥島,娓娓動聽的傳說就更多了。這是鳥兒的世界,是個絕妙的世外桃源,不然,為什麼會一年又一年地吸引著數萬至數十百千萬不同種類的水鳥呢?那紅的、藍的、花的鳥兒,甚至那潔白的天鵝、美麗的鳳頭潛鴨、歡快的雲雀、優雅的黑頸鶴都年復一年地從我國江南,從東南亞,從尼泊爾,從印度,飛到這裡,在這裡飛鏇蕩漾,悠然自鳴,在這裡安家落戶,繁衍後代。只有這神奇、美麗、和平的得天獨厚的地方,才能夠成為生氣勃勃的鳥的世界,成為繁榮昌盛的鳥的王國啊!還有那滿湖歡快地暢遊著的魚兒,恐怕誰也說不清究竟有多少儲量吧。據說,到了盛夏時節,一群群、一層層的魚兒自由自在地浮游著,金燦燦,紅艷艷,美極了。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捕魚隊拉網捕魚,網特別重,全體人員都上了陣還拉不動,最後不得不將十匹馬也派到“前線”,才把網拖了上來。一稱,足有三萬多斤。就是在用機船捕魚的今天,也必須兩艘大船協同作業,“四萬斤魚一網拉”,那是常有的事。而到了冬天呢,只要在冰面上鑿開一個個洞,然後在洞口點燃篝火,成群結隊的魚兒便會飛快地湧來,一條條自動地從洞口躍出,這就是膾炙人口的青海“冰魚”呢。那情景,那氣氛,該會換來多么歡暢的笑聲。
誰能相信這是大自然的現實而不是大膽的夢幻呢?
這夢一般的傳說,夢一般的景色啊!
追求,而不是沉湎於夢境
我們沿著綠色的草灘,沿著藍色的湖畔,繼續趕路了。盡情的美的欣賞,已使我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徹底解脫出來,我拉開車窗的玻璃,留戀地朝外看著,想把青海湖的美,深深地印在心裡。此時此刻,我產生了一種深深的遺憾和惋惜的心情,如此一個美麗的湖泊,竟默默地珍藏在如此遙遠的地方,我真想告訴所有的人們,都來觀賞青海湖獨特的美,都來領略這大自然的魅力。但是,我又很矛盾,我不敢想像,當成千上萬的鈔票像一條支流似的流向青海湖,青海湖畔因此而築起西式的小樓,撐起遮陽的花傘,盪起阿波羅樂曲的時候,今天這醉人的青海湖會變成一種什麼景象呢?不,還是讓它自然而然地生存吧。現代文明固然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然而美的領域,是不是應該留下一席原始的純自然的位置呢?因為審美是有差異的,時髦女郎雖然引人注目,而清雅自然的少女不也令人愛慕嗎!
比如,我身旁這位年輕的司機,不就偏愛這種純真的美嗎?雖然他現在仍然是一臉肅穆的表情,可我不再覺得他陌生和冷峻了,倒隱隱地感覺到我們心靈之間相通的東西,我感謝這“嚴肅”的大兵,把我引向美麗的青海湖,引向這令人陶醉的美。我知道,他是用一種獨特的方式,把自己所喜愛的東西介紹給旁人,否則,我不是仍在夢中去尋求那永遠無法到達的海市蜃樓嗎?是他將我從夢中喚醒,告訴我,真正的美就在人間,就在地上,即便你至今尚未發現,然而它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要珍惜、要覓尋,不要錯過,更不要在夢中追求。
我會再來的,青海湖。

作者簡介

衛星拍攝到的青海湖 馮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當代作家。她曾任青海省文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多次在國內刊物發表散文報告文學短篇小說文學作品

青海湖青海湖地圖

作品信息

課文選自《中國風景散文三百篇》,是作者遊覽青海湖後寫下的一篇遊記。

青海湖青海湖

青海湖,我國最大的鹹水湖,位於青海剛察南部。

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優美的語言和詩一樣的文字,描寫了青海湖的美麗神奇,表達了作者對美麗大自然的神往,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去青海湖的路上。

青海湖青海湖

第二部分(3、4、5自然段):青海湖是個夢幻般的湖。又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層(第3自然段):主要描述青海湖碧綠的草灘、藍色的湖水以及湖水湛藍、明澈的原因。第二層(第4自然段):主要描寫青海湖粗獷、自然、質樸的美。第三層(第5自然段):青海湖還是鳥的世界,是魚的樂園。

第三部分(6、7自然段):讚美青海湖。 

教學建議:

主要採用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匯報的學法,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協作探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教師適當給予點撥。主要步驟如下:
1、由《阿里山的雲霧》和江南的美景導入新課,簡介青海湖。

青海湖青海湖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自主誦讀,合作交流。
4、重點品讀,領悟語感。
5、拓展延伸,根據課文內容或自己蒐集到的有關資料為導遊寫一篇解說詞,並學做導遊,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遊,全程陪同作解說,最後評選出優秀導遊員。

分析與點評

文中的小標題,個個都提到“”,其間含義有內在聯繫,又有發展深化。全篇從不同的方面描述青海湖夢幻般的景象描述作者遊歷青海湖的感覺,“夢”是貫穿文中的一條線索。 最精彩的寫景是描寫“青海湖的藍”,著眼於色彩,抓住了景物的顯著特點。你還記得朱自清的《》是怎么描寫梅雨潭的綠的嗎?那也是著眼於色彩來寫的,可以跟本文比較閱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