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

青岩

位於貴陽市南郊29公里,始建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現為貴州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歷史悠久,人薈萃,文化氛圍極為濃郁。古鎮方圓3平方公里範圍內,祠宇林立,建有9寺、8廟、5閣、2祠、1院、1宮,近30座廟宇祠堂,其中不少至今保存完整。這批古建築布局合理,氣勢雄偉,雕樑畫棟,重檐飛角,建築工藝精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基本信息

青岩

介紹

青岩寺是遼西乃至東北佛教勝地。青岩寺有上、下兩院。進了由趙朴初親筆題字“青岩寺”的山門,踏上石鋪甬道,來到群峰環抱的山腳下,就是青岩寺下院。下院寺門上書“天開靜域”,寺院建有大雄寶殿、天王殿、 配殿、禪堂等。

詳細信息

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南海大士等佛像,姿態各異,栩栩如生。整個寺院富麗堂皇,氣勢壯觀。出下院,踏上百曲雲階,經讀山軒曲廊,進香殿,過抱曲關,走九道彎棧道,再拾級而上,使可到達上院。上院築於陡崖絕壁之畔,勢若凌空飛懸,風景絕佳。穿越上書“青岩古剎”四字的山門,沿石階而下,一片神奇的天地便展現在眼前。數百米壁間退出一條天然階台,階台背靠絕壁,面臨深淵。台上古寺莊嚴,松蔭蔽日,院內清泉垂瀑,霧繞雲封。
上院坐落在北部山峰中間的一個橫斷裂石縫中。石縫長50餘米,最寬處9米,最窄處不到半米,離山底120多米,距山頂數十米。中部有人工鑿成的石洞,洞深5.5米,寬高各4米,洞口高2米多。洞內有一尊用花崗岩雕刻的觀音老母像,旁有十八羅漢像。洞側有佛堂。洞門匾額刻有“虛無真境”四字,石洞中,蓮花台上端坐一尊神態超然的石雕觀音,谷稱“歪脖老母”。因其造型奇特,故遠近聞名。據《東北古蹟軼聞》載:當年,這尊石雕觀世音佛像雕刻完畢,眾僧人選擇吉日,率山民抬著佛像進佛殿。可是,由於佛像高,洞口低,無法將佛像抬入洞中。正當眾人急的沒有辦法時,有人戲言,“如果老母把頭歪一下,就能進去了。”話音剛落,人們見石佛果真把頭歪向一邊,眾僧人與山民便順利的將石佛抬入洞中,穩穩的安放在蓮花寶座上。眾人吃驚,老母顯聖了,跑拜之後,便匆忙退了出來。忙亂之中,忘了請老母正過來,所以至今石佛仍然歪著脖子。此說雖不足為憑,然而人們出於對佛教中觀世音這位救苦救難、大慈大悲的化身的敬仰,多少年來香火不斷,每年家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傳統廟會期間,更是熱鬧非凡。過上院,繼續向頂峰攀登,在文殊院,殿中供奉大智文殊菩薩。
青岩寺景區內自然風光優美,羅漢山峰巒疊障,戀人松麗影婆娑,雙人石倩影相依,龍飲澗霧索天泉,一線天劈石見日,丁字瀑飛雲如煙。登上山的最頂峰障鷹台,舉目環視,風景格外迷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